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平台之死 #2

上午在查前两个月在 FreeCodeCamp 上看到的几篇特别喜欢的文章,却发现 FreeCodeCamp 已经不再使用 Medium 了:

Medium has shifted to a paywall model where they mainly recommend paywalled articles, then encourage visitors to pay to get around their paywall.

“As of 2019, Medium won’t give you much ‘distribution’ within their platform unless you’re willing to put your articles behind their paywall,” Larson said. “At the same time, if you do put your article behind their paywall, you’re limiting your readership to just the people who have the resources to pay. This is at odds with the goals of the freeCodeCamp community. We want to make these learning resources as widely available as possible.”

WordPress Tavern

以前 Medium 明明是『高质量内容』『愿者付钱支持』的代表性平台,可是说到头,公司总归是公司,又不是慈善组织,最终目的还是挣钱啊。

Standard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读书笔记 | Books

《美丽新世界》

晚上第一次看完美丽新世界,作者描写得太跳跃了,看起来也就不是特别连贯。有一段看起来好好笑,说描写一个本来愤世妒俗的人,因为变得成功起来,所以不再憎恨世界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成功让伯纳德轻飘飘的,他与之前还觉得很不满的世界达成了完全的和解,就像醇酒的功效一样。当它承认他是个大人物时,一切秩序良好。不过,虽然他的成功促使了他与世界的和解,但他拒绝放弃批评秩序的权利。因为批评使他自我感觉良好,让他更加自我膨胀。而且他真的相信有可以批评的东西。

就好像以前提到过的,反对不公平的正义人士很多,但其实其中绝大多数抱怨的不是不公平本身,而是自己怎么不是占到便宜的那群人?!真正反对不公平的人,在自己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时候,也不会突然歇菜,开始满足。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人上人

上星期看漫画看了一个韩国的漫画,后来就一直断断续续地想这个问题。

日韩系

一般看漫画都是日本的,基本上剧情多少都有『高阶』人种发生了啥啥的,也早都习惯了。在漫画里,要么是有一群人有美国英雄式的特殊能力,要么生来就是高人一等,要么家里有钱,家里有势。。总之,在校园情境下,总会发生的事情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嘿,百分之99.99都是男人啊,是女人就没戏唱了,只能当女反派了)对其他人百般鄙视颐指气使,或者面若冰霜对其他人根本当做蝼蚁,然后发生了点什么的。日漫里,朋友,那只能在同样地位的人之间才会发生。

但是上次看的韩国漫画居然有点不一样。就算是『家里很有有势、食物链顶端的王之男人』也是有一两个真心的朋友的,并没有像日漫里那种,表面一起出行其实只不过是帮衬跑腿小弟;韩漫里,虽然朋友的关系是有点不平衡,但是故事里其中一个朋友被冷落,也是会不开心的,也是个有情绪有价值的个体,不只是为了衬托男主的地位而存在的。

中系

昨天跟p和朋友w去商场随便逛,逛到奢侈品那一块,基本上都只有亚洲人。加拿大鹅这种一件几千加币上万人民币的牌子,里面除了店员,一个非亚洲人都看不到。出了门我跟p开玩笑说,就凭我一张亚洲脸,走进去就觉得我好像很有钱似的。

在大街上也是,看到加拿大鹅的标牌,90%会是亚洲人(中国人)在穿;看到街边装饰华丽的爱马仕香奈儿之类的店面,我现在回想一下,居然一次都没记得看到推门走出来不是亚洲人的。

还有市中心路上长啸刷过的跑车,感觉也至少半数都是亚洲人。

美系

后来我在想,从一个国家的媒体很可以看出来人们的渴望都在哪里。

美国就是那种,想要有超能力,想要做英雄,去拯救世界的。看美国的流量电影,好像除了英雄以外,其他人的人生都没有意义一样。

至于社交媒体,吸睛的instagram,点赞最多的类别大概是美女美照。

电视娱乐媒体,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前段时间看到金家三姐妹的电视广告居然都打到温哥华的公交车上来了,也实在是很厉害了。。。

相比较之下,亚系的是『我很有钱有势但是我不能自己这么说出来,要蛋定由内而外地发出气场,由别人的反应衬托出来』,美系的是『为什么没有人看我,快看我,快看我,快看我!!!!』

我一直很喜欢霉霉的歌,也欣赏她的不怕非议。之前看到采访,说问她如果不唱歌的话会去做什么,她毫不犹豫地答:广告。然后我突然意识到,无论结果如此有意无意,她是真的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啊!

英法系

为啥这两个对头国家放一起写,是因为我对欧洲其他国家更加不了解,但是在英国的时候,还真看过电视上放的英剧就是普通人的琐碎生活的,而且主演也长得普通人样,一点也不像演员,当时第一次看到,我记得我震惊了好久。片是什么,是不记得了,但是这种没颜值的,如果剧情没有特别出彩,肯定是红不到亚洲了。

至于法国,电影虽然也没看过多少,但是看到的都是普通人的(恋爱)生活,并没有纠结于社会名媛的恋爱生活,而普通人想要的大概也就是:优雅、自信、独立、美食。。之类的,哈哈哈,好典型。

加拿大

其实我放最后写,是因为没看出来。。要说本地人有羡慕什么,在我温哥华接触的人里,大概是旅游?运动项目??我也不知道。。

有一点是真的,这里人真的不怎么在乎长得怎样啊,长成什么形状的都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待得时间长了,我也慢慢看不出什么才是丑了,看谁都觉得,自信的人就挺美的,就算不自信也有不自信的可爱。现在要让我重新约会和交朋友,我大概会比之前更在乎性格,更在乎在一起会不会好玩、会不会开心,因为,长什么样,只要不影响健康,实在是没什么区别。

人上人

想要被人羡慕的时候,大概是自己最缺爱的时候,以一种缺爱的心情,看这个世界都是带敌意的,很难衷心去希望别人开心。

之前也写过,进监狱的人都有个共同点:他们都觉得别人想害他们。

在一个真正弱肉强食的敌意世界里,有这种警觉的人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在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人有防备心也是一种有益的本能。

但是现在世界越来越安全,到一定程度以后,这种不安全感反而会成为一种生存劣势。因为长期处在对人对己提防的压力下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因为不安全感会阻碍深层关系的稳定发展,而深层关系是快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可以根据所生活的世界的安全程度,调整自己的安全感。希望自己安全一点、爱自己多一点的时候,可以做这个小练习:

看着对面走过来的每个人,心里默念——I wish for this person to be happy.

Standard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暴力

p说utopia评分很高,于是晚上拿airbnb的大电视看了第一集。全集整个都是暴力啊。开始就是各种花样杀人,就连小孩角色,都有急起来【哔——】杀人的片段。

记得以前看到书说媒体,包括游戏和各种影视里的暴力层出不穷,所以对青少年的行为有影响。

不说对人的心理影响,就说纯生理反应,暴力镜头我看下来,只会觉得身体不舒服。好歹能接受的是kingsman里,这算是我很喜欢的电影之一了,但遇到直接暴力的镜头,虽然已经做得比较搞笑,我还是实在看不下去。所以我总不大能理解,看到人被肢解之类的镜头,居然会兴奋过瘾或者觉得很爽的反应。

看完我说,暴力镜头太多,不大想看下去,再不济也有比这好看的剧吧!

p说,哎,但是评分很好啊!

我说,那肯定好,有诸多血腥暴力镜头,又有惊天阴谋论,政府还是幕后黑手,这种剧肯定一片好评。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读书笔记 | Books

对于生活的爱

今天看汪曾祺的《人生有趣》,看到这一段说沈从文对他影响的,特别感动:

我追随沈先生多年,受到教益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

其中一句话是:『千万不要冷嘲』。

这是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写作的态度。我在旧社会,因为生活的穷困和卑屈,对于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又读了一些西方的现代派的作品,对于生活形成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这在我的一些作品里也有所流露。沈先生发觉了这点,在昆明时就跟我讲过;我到上海后,又写信给我讲到这点。他要求的是对于生活的『执着』,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能觉得『事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沈先生在下放咸宁干校时,还写信给黄永玉,说:『这里的荷花真好!』沈先生八十岁了,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完成《中国服饰研究》这样的巨著,就是靠着这点对于生活的执著和热情支持着的。沈先生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

我看着心想,怪不得,以前看汪曾祺写的东西,总觉得莫名地欢乐。

人的个性,到头来到底有多少是环境,多少自己决定选择的?

Standard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歧视

因为最近几天对黑人文化产生兴趣,昨天找了好几本书来看,一个ijeoma oluo的so you want to talk about race,还有morgan jerkins的this will be my undoing。两本书看下来真是,好沉重。

读到一个比喻,觉得很形象:

说歧视就好像,你在大街上走,遇到的路人里随机有概率会给你一拳。他们其中有的人可能并没有恶意,每个人打你打得也并不重。但是每天每天重复,你会开始害怕出门。你外表看起来好像并没什么问题,但是衣服下你已经伤痕累累。

两本书背景都是美国,以前从来没意识到对他们的歧视这么严重。

唯一相关读到过的是okcupid的数据,说非裔女性和亚裔男性分别是两性群体中最不吸引异性的。

而歧视不是『他们』的问题,永远不只是『他们的问题』。

五十多年前,有个德国的新教牧师说:起初,他们抓共产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后来,他们抓犹太人,我不说话,因为我是亚利安人;后来他们抓天主教徒,我不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作为黑人,肤色可能被歧视。作为程序员,身为女性可能被歧视。作为男性,个子矮可能被歧视。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因为属于某个少数群体而受到歧视。

先得能承认歧视存在。

然后,如果我必然属于某种少数,我想要生活在怎样的世界?

一个没有鄙视链的世界。

那就游向少有歧视的水域和鱼群,或者更好,自己成为组成那世界的一部分,让相似的人来到你的身边。

Standard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真正的英雄主义

这两天在看michelle obama的传记,看得让我想哭。

以前对奥巴马没什么了解,但看她描写奥巴马说,刚开始约会的时候他跟政治还完全不沾边,从认识他起他就总把所有的钱都拿来买书,成打的政治哲学读来好像看小说,总是在考虑世界本可以是什么样。约会一段时间以后,有天晚上半夜一点起来发现他一个人坐在窗户边上发呆,问他想什么。她以为他在担心他们俩关系、或者在想下面职业怎么规划,结果他很不好意思地说在考虑收入不均的问题。

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看电影『明日世界』。

真是好喜欢啊。

奥巴马也好,迪士尼也好,明日世界也好,总有这么些人。他们好像不属于他们的时代,总在想象世界可以是什么样的。除了理想,他们也知道现实昏暗,却不会变得愤世妒俗。正相反,他们总会尽己所能去改变现实,让这个差距哪怕变小一点。

不仅认得清现状,看得到未来,还敢于真的付诸行动。

真正的英雄主义。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Crazy Rich Asians

几个星期前晚上无聊,去看这电影的时候,是当搞笑片去看的,因为电影内容实在是太典型的『美国香蕉女孩遇到超级富有的亚洲白马王子,然后以迷人的个性、对美式自由的信仰以及对男人真诚的爱,征服男人难搞的母亲,最后终于求婚成功』。

本来看完笑完也就完了,脑子里也没留下什么波澜。

今天到墨尔本airbnb的房主说,不夸张,新加坡就是电影里这样的。有钱人真的是,我们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根本无法想象他们有多有钱。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