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相关 | To Draw

今日群像

跟朋友聊到群,朋友说他的某某同好群很欢乐、群友很有才华云云。

我也是试过各种各样的群,我的群别人的群,各种软件上的群,大群小群,欢乐的安静的,各种缘由凑在一起的群,却很少有一种被滋养的感觉,大部分反而是各种不同程度的闹心。就好像看书跟看知乎给我的感觉,明明都是获取信息,但是看书看着可以沉浸其中,知乎看着却只是越来越空虚。

群对我来说唯一唯二的用处就是遇到互相喜欢的人,然后拉出来单独聊天变成朋友,或者需要就某话题问个什么,然鹅两种情况都极其稀少,效率基本为零。

人跟人需求还是很不一样的啊~

今天

最近虽然也有各种事,但是心情平静很多。

在跟朋友解释的时候我在想,但是为什么安宁了呢,是因为最近考虑蛮多关于活在今天的话题吗?前两周看了开头和结尾几集的 Severence 剧集,基本是讲把不喜欢做的上班分出一个人格去做,这样自己就可以只做自己享受的事情。 跟那个讲人生遥控器的电影真是异曲同工,电影是说主角得到一个神奇的遥控器,这样遇到无聊讨厌的事情就可以快进,最后发现把人生整个都快进过去了,瞬间已经到了结局。

所以看了我在想,哪怕我本意不想工作,但是既然已经决定起码再继续工作几年,那它就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啊。就像 severence 里的设定,如果只有非工作的时间才清醒地活着,那这我不是自愿把人生的一半给放弃了,自动少了一半的生命吗?我不要啊啊。尤其这剧集根本讲的就是工作的事情啊,真是正中靶心。

结果就是哪怕是工作,近来也不只是把活做完了事,也开始尝试着主动参与、主动交互了,连工作满足感都给我带上来了点。

虽然问的话依然是不想上班,但是它既然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那自动快进掠过也太亏了,不行不行。

还有前两天跟 p 抱怨说总是忍不住刷手机,p 答曰你不是改变环境的信仰者嘛,我一拍大腿说对噢。于是把手机充电线从桌子上挪到了床头柜,结果纠结了这么久的人生难题居然就这么戒瘾成功了。

这样一来一天突然多出好多大眼瞪小眼的闲暇时光来。

我掰着手指头一算,一天吧,打游戏除非有更新好玩的,最多也就一两个小时就腻了;看书也是,哪能每天遇到满汉全席,普通料理看一两个小时也是够了;剩下的时间,无聊起来,居然在想。。啊。。。还好我还有个爱好,可以多方面深挖,每天流程走一遍,不画人体还可以去画静物素描、要不还可以去研究渲染、可以跟朋友一起画画或是讨论画画、甚至可以去狂看各种教学视频、去看作品欣赏鉴宝、还有油画我最近都没怎么在画、再不济总还可以去搞痛苦的创作啊,对吧啊。

就连创作的痛苦,在无聊的痛苦的对比下,都没那么痛苦了哎,倒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Standard
画画相关 | To Draw

镜面反射练习

这周过到《how to render》的反射部分。

之前的阴影计算甚至明暗练习大都可以在纸上做,这个没办法,因为色彩也是反射的一部分啊。所以在试图做一点板绘练习,积累一点觉知反射面的本能,第一张晚上画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样子,按照实体画的步骤先涂了底色,然后打型、涂色块,最后才处理边界。

说是镜面反射练习,其实反射是带着过的,这次主要练的是用笔:

  • 一个是尽量一笔画下去代表一个形状,就不要用板绘的习惯来回蹭(好难,而且需要对笔刷有一定的了解跟控制
  • 另一个是,这是第一次尝试不用撤销键的练习,需要修改的时候就直接覆涂上去。因为想要养成先思考再下笔的习惯,不然整个就是无脑糊上去的

复盘一下:

  • 型不大准,虽然这次没有特别注意这个,但这也是基础的一部分,得慢慢练
  • 色也不大准,尤其是右边水果的部分,其实现在看着缩略图觉得挺明显的。但是画的时候虽然没太放大,也还是占满屏幕的,没有那种站远点看的效果,可以画的时候多关注一点缩略图
  • 镜面反射本身,因为特意挑选了环境在参考之内的,过下来好像有点那种本能了,就是把环境裹在弧面上这种感觉,可以再搞几个不同形状颜色的理解一下
  • 还想去找找自己喜欢的笔刷效果,然后去习惯它们
Standard
画画相关 | To Draw

致命创作

创作的过程,对我来说就像是诺兰的致命魔术里,走上舞台准备死亡的那一刻。

每次开场都要鼓起勇气再鼓起勇气,因为我不知道,这道幕布掀开,我是会向观众与鲜花掌声挥手致意,还是掉入缓慢挣扎的窒息死亡。

生活的其他方面都还好,但能够引起我情绪剧烈波动的就只有两件事,一个是遗弃情节,另一个就是创作。

而这两种剧烈波动,其实都是对死亡的恐惧吧。比如遗弃,可以理解,因为如果陷入无力,那么被遗弃的小婴儿当然会死去。但是创作,这种卡住不知所措的痛苦,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的瓦解消融,一种慢性的死亡。因为我以为我是有手有脚有能力往前走的,然而越往前走越发现陷入泥沼无法动弹,这种自我信仰、自我定义的瓦解,就像死去一样。

但这其实是我自找的吧!

一个是我明明可以不去做。与其创作,不如享受别人的创作。看书看视频不香吗?to consume rather than create,就不必每日逼自己去面对死亡的阴影。但我实在无法放弃,画画的旅途给我带来的所有意义。

另一个是我明明可以不要跨度这么大,总是去做需要付出百分之两百心血的事情。明明现在是 lv20,非要越级打 lv100 的怪,这冲锋的号角一响起血色,斗兽的栅栏一掀起沙尘,心中不渗出死亡的恐惧也不正常啊。前两天跟朋友聊天,朋友提到她老师也打过一个比喻,说基础没打好的时候创作,就像是身上挂了沙包绑了石块,却试图从深井里爬出来。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有多累,有多苦,有多痛,只有自己知道。

可是,可是。

我明明可以看得到怎样才是美,只因为我水平太烂就不去追求,我也做不到。实在做不到。

现在也不是没有进步了。几年前还在 lv10 的时候,一幅画卡大半年,中间反复试图回归继续,然并卵,最后只落得一个弃置的下场,那是一种不同的痛苦。现在则进步到,也就卡个一个月吧,哈,哈哈。起码现在,一次次的死亡换来的,一个个血淋淋的脚印向前,至少可以坚持到创作收尾,谢幕并放松满足一个星期,然后重新开始地狱的轮回。

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只要坚持下去。。。。虽然中间像濒死一样痛苦,但是我终究会爬上来。

而且,随着 lv 提升,中间的痛苦也是会越来越小的,长远看来。

只是现在。每天每天。

还是向死而生啊。

Standard
画画相关 | To Draw

板绘是作弊,传统绘画才是艺术

前两天听了一个播客,内容是采访板绘的开山鼻祖 Craig Mullins。

聊到 AI 的时候他提到了一段有趣的历史,说几十年前,板绘刚刚开始冒头流行的时候,人们也是一样地痛呼,说板绘根本就是作弊,根本不能算是艺术,真正的艺术得在纸上画画才算。

现在几十年过去,人们已经理所当然地觉得板绘是正经艺术了,虽然除了特别厉害的画手以外也很少有人进美术展什么的,但是那重要吗?很多实体绘画都开始不再依赖美术馆,转而分流销售,甚至小号画作都只在网上卖了。时至今日,板绘约稿甚至比实体绘画发展得还要欣欣向荣。我甚至怀疑,除了上了年纪的有钱人和收藏家以外,还有多少人愿意花钱买实体画来挂在家里?这些潜在买家年纪也都越来越大了,就像愿意看电视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一样。

虽然,我想买是想买,但也就想一下就好,喜欢画家的超小幅油画起码都要五百刀往上,不是零头啊,还是算了吧。朋友也是,喜欢的画(我的画!开心)都是打印出来就可以挂满一面墙,还要买什么买?

所以同样地,按照 AI 这种发展趋势,现在也是人人喊打:AI 绘画是作弊,自己画才是艺术。

那,是不是十几二十年以后,AI 作品也会明码标价了呢?还会有人愿意花钱去买一秒钟产出的机械制品吗?会不会想直接去问对方什么模型什么造句,然后自己去搞一幅?

还有现在绘圈约稿,这种对 AI 超级反感、见之举报的态度,会一直持续下面十几年吗?因为,不是不能用 AI,而是用了 AI 得老实标注出来而已,就好像,朋友送你一个说是亲手做的手工品,最后发现是商店里买来的一样。拿到手东西也许是差不多,但是感觉肯定还是不一样。你花钱购买的,不只是这一段数据本身,而是画手整个成长的历史、多年付出的心血与痛苦,凝聚心尖上开出的花儿,是出于对画师本人的倾慕与喜爱。

十几年后,人们也会同样佩服 AI 作画特别厉害的人吗?

好奇啊。

就像手工礼物一样,意义是由为之付出的心血所标价的。

所以代价如此低廉时,意义何在?

Craig 说,十几年前说 PS 是作弊,几年前说 3D 辅助是作弊,现在说 AI 是作弊,但这些都是工具啊。

工具作为你的延伸,用起来方便是方便,但是用得越多,你的基础就越薄弱。这就好像说,Google 用得越多,你的记忆就越糟糕一样。是这样吗?是的。想当年柏拉图时代,随随便便就要求背千字万字演讲稿什么的,完全不在话下,之前还看过一本书说记忆法与逻辑是二者缺一不可的技能,两者相辅相成。的确是。然而现代人,放弃记忆的代价也不大,只要不是学校考试,随手查一下就好了。

所以,代价藏在哪儿呢?

等 PS、3D、AI 通通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就像 Google 现在成为了我们的拐杖一样,记忆与基础知识的退化,也许无可避免,但也都习以为常了。

那时,能随口说出数字与案例、能够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就会变成超能力一样的存在了吧。

就像,查字典或者用软件同声传译都可以,但是交流就夹杂着一层隔阂。就像,找参考画没问题,但是不找参考也能画,那随便何时何地就都可以抒写心情。

代价藏在这里啊,超能力般的自由。

Standard
画画相关 | To Draw

越级打怪

最近深刻意识到一件事,就是越级打怪真的很累很低效。

人体还没掌握基础的时候去画人体,画几秒就得看参考,动作稍微偏离参考一点点都不行,而且画出来还是总是怪怪的,但怎么改都觉得不对。

基础几何体,球体方体椎体之类,都不会渲染的时候,去渲染脸部的光影,没有光影参考整个就是瞎蒙。只能反复瞎涂,搞得画面脏脏,交界线糊糊。

人体通了突然就打通任督二脉,慢慢什么姿势都可以解锁想象了。

几何体是得练,不只是脑子会,得手会才行。我这两天才练了六个,渲染复杂物体就已经下意识地知道要去注意环境跟反射光了。

不越级打怪,乖乖看自己级别打基础,才是正道呀!!!!

Standard
画画相关 | To Draw

成一半,毁一半

我在网上找油画笔触的参考图,找到几张简直是神来之笔的,几笔就描绘出一只小鸟生动的模样。查了半天找到了这个画家,叫 Angela Moulton,这名字以前好像有印象的。

于是兴冲冲地跑去查她的其他画作。。却发现她大部分画其实都不大好看,甚至很业余。

但是,从她的绘画记录上可以看到,她从2011年开始,有八年的时间,几乎每天或者每隔一天都会画画。这么十年左右下来画了总共有两千五百张画。哪怕水平再不怎样,这么多张下来,也总有几张特别出挑的。

还是多玩多画吧~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画画相关 | To Draw

不成功就成仁

最近又每周三去画室写生,人体。

这周去写生,组织者给我留了联络方式,是个真的卖画为生的画家爷爷,说如果画画有什么问题可以发信息去问。然后寒暄几句就变成给我提建议:建议我每周都固定去写生,每次画满三个小时,不要每次一两个小时就跑路;觉得我有天赋,因为很多人都是看不到进步然后就放弃了的,担心我会放弃。

好心当然是好心,但是刚从『不成功就成仁』的绝世大坑里爬出来的我,听到这种建议只有PTSD的恐惧和反感。

这种建议,不就是我从小到大的『紧箍咒』吗?

你做得还不够好。

你还可以再努力一点。

绝对不可以放弃啊!否则。。。

痛苦才是正道,不痛苦说明还不够努力。

优秀才更重要。

要有进步。

。。。

如果成功是逼自己逼出来的,那我宁愿什么功成名就都不要,就安安稳稳地做我的无名小卒。

我只想要由内而生的热爱和享受,支撑起来的『成功』。如果因为从小被教导过度,导致我如今的自发热爱再也支撑不起什么持久的努力与辉煌的成就,那就这么着好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小确幸的快乐,就很好。

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啊。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画画相关 | To Draw

自由不自律

每年我都觉得自己成长很多,改变很多。

过去几年来,职业上先是决定转后端,然后决定人生第一次认真刷题并学习系统设计,重新体验高考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的感觉,还有过去一年来从开始的每天压力大到想哭,到现在工作优哉游哉放轻松的过程;生活上是过去三年在画画上的历程,从好奇探索开始跟k大学习基础,然后自己摸索喜欢的路,慢慢从自律变成热爱的过程;爱情上是从蜜月以后情绪表达越来越即时直率,跟p能够做到不带指责地立刻生气,能够完整真实地做自己,也就越来越喜欢彼此;友情上是正视『远程工作就是见不到人』的事实以后,对于各种联结方式的探索与试验,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拒绝接受什么、又愿意留下什么。

主题大概是『越来越自由不自律』。

比如以前画画会给自己列出计划表来,每天必须要画,还会用app计时,希望自己多画一点。

很多时候人不敢对自己温柔,是因为觉得『如果我不拿鞭子抽自己,就不往前走了怎么办??』如果真的不抽不走,那说明往前走这个方向就是不合适我,或者我就是没有准备好啊。哪怕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躺平,来平复过去被抽打而前行的伤疤,那我也认了,舒服开心地过也美滋滋。过去一年某个点上想通了这件事之后,好几次不想画画,都是彻底放弃了,真正接受『虽然可惜,但如果我此生不想再画画,那就算了吧』。然而有的时候又会被勾得心痒痒的,于是重又拾起来。如此这般放弃了两三次,每次都是几个月一点都不碰画画,最后一次拾起来,反而坚定了『我很喜欢画画,就是想画画』的心,一直画到今天。画到兴头上,还会大清早醒来一骨碌爬起来继续画,那种扑上去的热情。

现在像是一个圆又走回了原点,我又决定每天都要做一点动态练习。但是这次不同的是,我坚定地知道自己是因为喜欢才去坚持,而不是因为想要进步才去自律。因为我相信自己对自己的温柔接受,如果哪天真的不再感到热情,彻底放弃也无妨,人生一样很快乐。

好像一点点剥落了我『因为想要某个奖励(其实最终都是想要被爱)而去做一件事』的外壳,露出了一颗鲜活的、跳动着『我喜欢这个!我想要!』的心。

工作上也是,关于『我并不喜欢工作本身』这件事,我已经纠结了至少有一两年了。

尤其是进入大公司以来,也许是团队的职能太多,二十几个语言不统一、stack也都各不相同的service,随便派到哪个任务上都要一两个星期立刻上手然后产出,还指望你提出改进意见,事实上干几个星期捂都还没捂热就得上手下一个项目了。各种文档也不完善,一换新项目基本上就是在各种团队的频道里到处问问题。oncall更是,全都是不熟的功能却要作为专家帮其他组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还要负责带领危机处理,整个焦头烂额。

这种状态,半年还能说是『尚未完成onboarding』,一两年下来就只剩下一个心累。

而且最无语的是,我像一只在水面下可劲儿划水的鸭,水面上似乎是仪态端庒大气不喘的,主管同事对我评价都还不错。所以最后让我开窍的是,我发现。

让我最累的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啊啊啊!!

我研究『如何喜欢你的工作』这个话题已经一年多了,前两个月不知是最近半年中文书看太多,反复思考结论成熟了,还是被人鼓励感到安全了,总之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然就拧亮了开关,反正上班是一点都不想自律或者努力了。以前中午午休打一会游戏都会觉得愧疚是我错了,现在只要任务保证完成,不想干活就不干了。把之前用来内耗的时间拿来健身跑步看书打游戏,干什么不行。

算下来,真正出的活并没有减少,心情还轻松愉快,反而更喜欢上班了。

还有我们公司是无限假期,说起来好听,但是其实都是欺负不敢请假的人。敢请假的人总是请假还脸不变色心不跳,不敢请假的人偶尔请个假还得罪孽深重。我前两个月做完一个项目跟朋友抱怨说,好想请假啊,但是总觉得不大敢。。朋友一语点醒我,说,你其实不知道对方的边界在哪里。在你碰到这个边界并且对方反对之前,你以为的『我该请多少假』、或者『我不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都是你想象出来的。所以不要猜,要去『试探对方的边界在哪里』。

我震惊了。好有道理。为之。

于是允许自己请各种假之后更愉快了。

之前主管总是跟我说『有什么想做可以提出来,组里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可以写项目文档』,然而我都没什么想要做的事情,一直疲于应付各种车轮项目,oncall也是每次提前几个星期就开始自己预给压力。但这个月,oncall快开始了我也没觉得怎么压力,除了真的被sev拉去解决危机的时候、半夜被叫起来解决危机的时候(这真tm的讨厌),其他时候也就放松下来,并没什么压力。甚至结束了以后我还兴冲冲地跟主管说,我有个想法,觉得oncall我可以连续做几个月,只要只做朝九晚五,它其实还是蛮好玩的,可以跟各种人打交道,学东西也神速;除了这个以外还有跟其他组的周期交换项目有一个也看起来很有意思;还有一个转组做ios的项目也特别吸引我。。

结果就是,我一直嚷嚷着『想退休』嚷了那么久,居然突然就没那么想了。

上班不累的话,有点意思还有钱拿,岂不美滋滋。

唯一离黄粱美梦还有距离的是,我觉得一个星期工作三四天足矣,剩下的时间都想留给我自己。但是这个话题也突然不急着探索了。长这么大,居然第一次处于一种,『没有急于进入到下一个美好的人生阶段』的安详感中。

现在这样,一切都挺好。

Standard
画画相关 | To Draw

卑鄙的电绘人?

我一直是个『卑鄙的电绘人』,画画永远带撤销的。说一直,也就过去几年,认真想学,去跟了kk的三大件也就是2021年的春天,到现在都三年了!

也是差不多那时候,第一次接触彩色的实体绘画,在水彩、丙烯跟油画里,我挑了水彩。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可以理解当时为什么会去选水彩,因为对于色彩与明暗的理解都不深刻,下颜色都不敢下深,所以水彩满足了我『薄薄一层反复涂抹』的需求。现在敢下颜色了,水彩画起来就觉得不带劲,画半天好不容易干了还又淡一层,颜色不小心选错了也没办法提出来。

所以前两天心血来潮买了丙烯颜料,上手一画,真的,每一笔都是浓重的颜色,太爽了。

家里本来还有另一盒十二支的颜料,是公司远程团建活动免费寄过来的。但是记得那天我是有事还是什么的,没能参加,所以这盒颜料就一直扔在家里,我一直以为这是油画颜料。昨天我一看,明明就是丙烯。

是我想多了,团建这种活动怎么会让第一次画画的人去上手油画!

本来我选丙烯不选油画就是因为听说油画可能颜料有毒,后来认真研究了一下,并不是油画颜料都有毒,就那么几个颜色,不用也无所谓,反正三原色都能对得出来。还有就是thinner、medium跟清洗剂可能会有毒,但是现代也都有无毒的替代版本。所以——不会中毒啦!

丙烯还是干的太快了,颜料都没办法混的,也就画不出微妙的渐变。像画画水果这种带块面的东西还好,但是去画光滑球体、鸡蛋这种就很生硬。于是我搞了油画颜料,兴冲冲地开画了。

然而,我低估了油画的麻!烦!程度。

习惯了丙烯,颜料干到卡在调色盘上,反正也都是塑料皮,抠一抠就掉下来了。但是油画颜料。。它是油啊啊啊啊啊,好难洗!!!跟笔刷一起,第一次我生生洗了有半个小时。我就该!像对付超油的盘子一样,拿厨用餐巾把多余的油擦掉,再上肥皂还是洗涤剂的。不然直接用水冲,一抹一片黑,有用才怪。

还有稀释剂,丙烯因为水溶,不买介质直接用水也可以稀释。但是俗话说油水不容,油性颜料就没办法用水稀释。我手边什么专门的稀释剂都没有(亚麻籽油之类的),就自作聪明滴了一点手边有的护肤用角鲨烷,反正都是油不是吗,为什么不能用??=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角鲨烷是不是不挥发啊,一天一夜了都还没干。说好的油画六到八小时就能干的呢。。。然后我去查了下,加油的话,的确就是干得慢,看你加了多少油可能要两三天才干;想要稍微干快一点的话,可以加胶之类的介质。

所以只好又去买了亚麻籽油、胶状介质。

自己平时洗碗也不是不知道,塑料上面粘了油有多难洗,我的塑料小调色盘,在丙烯跟油画的双重打击下,早就已经不是白色了,所以去查了调色盘到底怎么办。我又不想用一次性的调色纸,还想能不能画画之间把没用完的颜料保存下来,结果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用玻璃调色盘,盖盖子放冰箱冷冻就好。

又去买了一块玻璃和盒盖。

还有因为丙烯颜料干得太快不好混合,也就有不混合的画法。但是油干得慢,所以可以慢慢混合,也就有专门混合的工具,有的人还直接用混合工具画画,连笔刷都不必用的。非要用笔刷混合不是不可以,但是就只能用一点混一点,不然笔刷粘上一大堆不需要用的颜料,再擦掉,也太浪费了。铲子就不一样,边上就可以抹下来。

于是去买了小铲子。

还有还有油画为什么就必须要画在帆布上?我试着画在纸上,也一样没有问题嘛,啊哈哈,哈,哈。于是又去查,为什么油画不能画在纸上?原来是油慢慢会渗透到纸的背面去,一片黄色的油渍,如果下面还有纸页的话还能把下面的纸也弄脏。但是帆布也太贵、太占地方了,我一点也不想买。如果非要画在纸上,办法也不是没有,就是给纸涂层,gesso(石膏粉底料)或者shellac(虫胶清漆)都有人用。

又去买了石膏粉底料。

所以油画工具都还没有到位。

只是想画个画而已,哪里来这么多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

但是这两天就涂丙烯,感受到了电绘感受不到的快乐。

主要是,电绘毕竟都在屏幕里,吭哧吭哧画了几个小时,屏幕一合上,咦我画了啥、做了甚,都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画完丙烯,它就鲜艳地啪叽在桌子上,很有种『这就是我辛苦耕耘收成』的愉快感。

还有就是,虽然中间多次一停停几个月,好歹也断断续续画了三年的画,对颜色跟明暗的对比,直观上都感性了很多。画起来就更容易沉浸其中、也带有自我表达,而不是纯粹地复制所见、每一笔都举步维艰。

再加上我电绘的很多问题,比如老是想去抠细节、不从大块面入手这种,实体画都治得了,因为电绘可以无限放大,但是实体画总不能放大。。而且现实世界里,笔刷总不可能1 pixel小。再说了,带概括跟块面的画看上去才比较有意思啊。

总之。

开森!>v<

Standard
画画相关 | To Draw

画画的动力

这两个月给自己放了个假,基本没怎么画画。

最主要是喜欢了很久的角色慢慢不爱了,所以没有想画的题目,也就提不起劲来。

昨天跟p出门散步,聊到说以前画画简直像是用来管理情绪用的,每天想着画画的事情,画得好了就自我感觉良好,画得不好了就心情低落,好像上瘾一样,这到底健不健康啊?

p说,这有什么不健康的,就像有人去健身房还是出门跑步,一通下来心情舒畅一样,这不就是通过做喜欢的事情来管理情绪吗?

我一想也对啊,但是还是有点区别。

区别就是运动过后基本一定会有好心情,但是我画画大概只有30%的几率心情会变好。因为就像k大说的,总是去挑战极限,做自己不一定做得到的事情,所以就摔个狗吃屎,然后还导致拖延症爆发,不愿意再画画。

所以不是画画有问题,而是不要总是给自己摆那么高的难题。

非要想象着去创作,直接找pose ref然后列出参考项目就好啦!等这个变成太容易了再提高难度嘛。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