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Misc

自私

周末跟朋友聊天,朋友说,这两天在两个人生选择之间陷入了僵局。

我说,从我的角度,我希望你做一个自私的选择。

就像之前说陈致逸的事一样,朋友也是个特别为别人着想、有奉献精神的人,两个选项也其实都是在考虑对他人的影响。但是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自私到底是什么呢?是自私地去奉献他人,还是真正自私自利那种自私?

太为别人着想,其实是一种负担啊。

Standard
杂谈 | Misc

权力

今天看完一本讲几年前韩国N号房调查的书,N号房追踪记,挺恶心的。

其中人们分享很多虐待类的视频,都是恋童癖。我在想,恋童癖,与其说是对小孩产生了性欲,不如说是这些人平时生活过于压抑,日日作为社会底层被人踩在鞋底摩擦,导致对可望不可及的权力产生了无法抑制的渴望。小孩是最不会威胁到他们权力的人,心理上生理上都无法反抗,所以这种权力的绝对压制感,让他们兴奋到性兴奋的地步。

所以说,对小孩产生性欲的人,大概容易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人。哪怕不是绝对最低,也是相对最低,比如单位一个组里被欺负最不敢反抗的人。如果他在现实生活中顺风顺水,就去找正常女生去爱了,怎么会想要找小孩来欺负。就像是学校里欺凌他人的恶霸,通常是在家被父母暴打的沙包。

而恋童癖高发的地区,也都是社会等级森严的文化,比如韩国,比如日本。

类似明星不堪网络暴行自杀的事情,在韩国时有出现。还有各种欺凌,前两天看的另一本书《是我的错吗?直击韩国的12起恶性社会事件》也有写,简直跟日本有得一拼。

还有这种大部分都是男人的交流群,好像都是比谁最恶心似的,以下限低为荣。

让我想起一个说法,说哪怕去惹真的黑社会都不要去惹青少年黑社会,因为好歹正宗黑社会,混得好还知道地位来之不易。而青少年黑社会什么都不怕,他们连死亡这种概念都理解不了,为了不在彼此面前丢面子,什么都做得出。还有一个挺像的,说一堆青少年大象,发生了践踏犀牛为乐的惨事,最后发现是因为他们没有成年象领头,后面给分配了一个成年象就好了。

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男性,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无论是人还是大象,在没有明确层级的情况下(不像公司这种,谁是领导谁是员工层级分明,且聚在一起是为了达成某个具体的目的),为了互相比长度,die hard trying to impress each other,能做出多少傻逼恶心事。

今天下午加了一个业界挺有名的画手搞的一个交流群,也真是震惊到我了。原来kk那种对绘画与世界充满热爱的人,是珍稀动物啊。kk的幼儿园群,真的是幼儿也相宜,好歹还真的在讨论画画的事情。今天这个绘画交流群,也不知道是心灵低幼的男人太多还是什么,充斥着这种低下限炫耀。我待了几个小时而已,诸如把刚加入的女生叫作雌小鬼,调侃女生相关的新闻,骂街的比比皆是,只要不互相骂,有共同的敌人就可以随便嘲笑。有个人发说『每天骑电动车看到老爷爷老奶奶走那么慢很想撞上去』居然还有一堆人刷楼附和说『我也想』的,这些人都是个什么东西啊?

我说这群不是交流画画的吗?

答曰群是历史遗留的产物,现在大学已经都开始教ai绘画了,以前上学还画点现在工作了都不画了。意思就是职业绘画无望,所以颓了。

不知道为什么,东亚男生很多都给我这种感觉,就是一种自觉高人一等,总想要压人一头,鬣狗一样一群沆瀣一气,聚在一起嗷嗷吠叫,戾气聚集九尺之深的。倒不是欧美没有这种人,也有,也还很多,但是起码多见点人,正常男生也还不少。不像国内,比大熊猫还稀罕。

???????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Standard
杂谈 | Misc

摄影

今天在翻一本讲摄影的书,看到有些挺具体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

  • 比如切人的时候,要把眼睛放在三分线上,不然太高太低都显得人被压扁了
  • 比如人面向的方位要留一点空间,不然好像人就要撞上去一样,也同样显得压抑
  • 比如人脖子跟脑袋背景要干净,不然一条水平线或者树枝切上去会很难看
  • 还有之前一本讲油画的书也看到类似的,说切四边的时候,前景背景的几何体不要都差不多大小,不然形状太规律了

我一直觉得,摄影跟画画一样,构图上的考虑都是相通的。而构图才是审美的终极表达,因为这东西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经验越来越多以后的一种『A比B美,因为xxx』的考量。光色、和画面的主题如何准确表达,都是在这个框架里进行发挥才有效。

要把抽象的东西,提炼成具体的规则,好难啊。

Standard
杂谈 | Misc

美好愿望

接上一篇,换一个角度看,其实一个人的控制欲也表达了一种希望跟对方关系亲近的美好愿望。

只不过,这个愿望没有通过直接表述的方式传达出来『我想你了』,而是通过别扭的方式,比如希望对方过得不好,希望对方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这样这个人就只能更多依赖自己,这样两个人关系就会更亲近。

能理解是能理解,但是事实上越直接表述关系还真的就越近,越拐弯抹角关系就越差。

当对方是控制者的时候,越打压自己,自己就越不愿意与对方交往,只能敬而远之。当自己是控制者的时候,越发觉自己有打压对方的冲动,就越不喜欢自己,也越不愿意在这段关系里面对对方,也只能敬而远之。

典型的大概是我姥姥,只要打电话就必提各种让人内疚的话题,比如楼上谁谁从国外回来跟父母一直住在一起啦,那个谁谁对爸妈怎么好啦之类的,一聊就半小时四五十分钟,越聊越沉重,搞得我都不敢给姥姥打电话,只敢每周发点我俩的照片去聊表慰问。相反地,我之所以愿意每周给奶奶打电话,也是因为奶奶哪怕身体很不好,也只说不用担心她,她有姑姑在身边照顾,都在关心我是不是一切都好。

现在奶奶腿脚经常痛、耳朵也听不见了,打电话都要姑姑在边上帮忙听着,每周电话也变成了每月电话。

上周打电话的时候,奶奶还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回去。上次回去的时候是去年年末,跟奶奶同住一个房子,半夜就听见她不停地夜起,走来走去,因为腿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能再出门,只能待在楼上了。

回国也就几个星期,在老家也只能待那么一个星期左右,两三年也才回家一次。

还能见到奶奶的次数,都是倒数了。

有时候挂了电话会哭,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时间的洪流,还是滚滚向前。

Standard
杂谈 | Misc

理所当然

最讨厌entitled的人了。

说的就是米哈游的一群英配,真tm烦人。吃着碗里的,骂着屋里的,你好歹先把碗放下离家出走了再骂娘呢???抱怨也就只会打打嘴炮,真正有用的事情不做。有本事辞职以示抗议啊,全体辞职让公司招不到人才是真刀真枪,光在社交网站上义正言辞有个屁用。职业道德这种事情很难理解吗??不说声优,你看哪家公司员工在社交网站上一呼百应,敢边干边骂公司,还不会被炒的,咪咪呜呜地污染环境,烦得要死,时不时就来这么一出,不小心看到就想要当场火山爆发。

就跟之前那群年年觉得周年庆免费礼包不够大不够劲的一群傻逼一样。而且超级讨厌觉得自己弱势所以就因此善良又正义的暴民逻辑。说都懒得说了。

要是社交网站能屏蔽所有drama就好了,干。

Standard
杂谈 | Misc

Yu-Peng Chen

陈致逸。原神从蒙德到须弥的音乐主管。

本来跟原神签了五年协议,但是大约一年前辞了职。

那时候枫丹音乐在油管上刚贴出开头主要曲目,我当时听音乐视频的时候就觉得,不是难听,但是怎么是乱的?尤其是水乐器那里,从头到尾不知道哪里是重点,都糊在一起。我耐心听了好几遍,还是顺不下来,觉得水之城这样的开头,让我有点失望。

转念一想,就算新城主题曲与战斗曲目一样最重要,但也不能要求人家次次神曲吧,这次大概失手了,也不必太过苛责。

几天还是几周后消息一出:陈致逸已经辞职,枫丹不是他监制的。

我恍然大悟。

怪不得。

不是说枫丹之后再无神曲,而是对我来说,曲子最重要的就是:

  1. 那么几段关键旋律。这个不用说,一首歌必须要有拿的出手的经典旋律,不然就好像没有一顿饭没有主菜一样空洞无物
  2. 打击节奏感。这也许是我的个人口味,我偏爱节奏清晰的曲目,孰急孰缓孰重孰轻,铺垫在哪高朝在哪,必须清楚分明,不然都糊在一起,像流水账一样,一首曲子听下来完全不知所云
  3. 变化带来的酸甜感。就像再好吃的五花肉、再好吃的甜品里也要加点酸味平衡一下,否则再朗朗上口的曲子,听个十遍就腻了。而陈致逸特别擅长用各种小动作,把同样的旋律用不同的变种呈现出来,比如各种变调、轻重交替、还有他最爱用的节奏变化。有的曲子,比如那首经典的斐波那契数列曲,我听到现在都还不能跟着哼,大脑能大致预测,但无法完全预测,过了最爽的那个点以后往后再听,体验也不会太掉价(所以因为同样的原因,熟悉曲目的翻唱我也很爱听,因为有80%是熟悉的,20%总是新鲜的,这种比例就正好在『开始听陌生音乐』和『这首歌听到烂不想听了』两个极端中间,处在听上去最享受的那段时间)

所以须弥之后,枫丹的曲目:

  1. 曲目带有关键旋律的比例从30%下降到了5%
  2. 基本没什么清晰的节奏感,这也许可以找借口说是枫丹毕竟古典音乐为代表,也不好有什么节奏;但是分层感呢?一首歌听下来都糊在一起,哪怕好听些的旋律,也是毫无波澜往前走,很难判断起承转合在哪,高潮又在哪
  3. 这种偷偷藏点小惊喜、让关键旋律变着花样重复还不腻歪的彩蛋,基本都消失了

我很郁闷。

本来原神音乐是我享受原神一半的骄傲,是让我沉醉于这个美好的世界、调动我情绪的一把好手;现在枫丹情感最丰富的一段音乐,还是靠水神自杀那段剧情给衬托上去的。

当时我听到他辞职的信息跟p说,明明五年合同,三四年哪怕违约也非要走,大概是觉得明明曲子不全是他写的,但是因为他是主管,录视频总是他代表大家抛头露面,哪怕fischl城堡出了一首别人写的神曲,被夸成神的却是他,功劳他全占了,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p说:怎么可能嘛,人家就是有更想做的事情了。我一摸鼻子心想,哦,也是,也许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往别人身上套了,他不是这样的。

不知道事实是怎样,但是他在前两天的复出视频里的确说:

『我非常非常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为原神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所有能量。我喜爱作曲,它是我体验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遗憾的是,是时候离开了。因为我要把珍贵的作曲机会,留给年轻一代的作曲家。而我,将会负重继续前行,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梦。』

我:????????

心情突然由低落转气愤,气得想哭。

因为这是我以前会干得出来的事啊。

要走就纯粹因为是自己不想干了才走,因为『要把珍贵的作曲机会留给年轻人』,哪怕只占离开理由的一成,那都,到底算个什么鬼?????到底是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把原神的音乐品质做到极致更重要,还是几个年轻人的职业发展比较重要?????作为玩家,我才不在乎谁的职业要不要发展,那关我什么事?????我只在乎我爱的游戏的质!!量!!!啊!!!!

就好像乔布斯说,虽然我很爱苹果,也想永远为苹果的设计质量把关,但是为了发展我的好部下,还是把这样珍贵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就好像袁隆平说,虽然要搞出杂交水稻很重要,也还没完成,但是我这里几个接班人也需要这样珍贵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杂交水稻就先放放。

啊????????????????
!!!!!!!!!!!!!!!!

神tm珍贵的机会。

哪怕只占一成,就因为这种见鬼的破烂原因导致原神音乐质量下降,好想哭啊。。

我一点也不觉得这种理由伟大,只觉得是懦弱,没有勇气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承担非议与谴责,就选了一条道义上轻松的出口,缩头去做好人,哪怕吃点亏也要名正言顺去『负重前行』,自己开辟出一条总算无法被人非议的小路来。

恨其不争的痛苦,就像看到自己。

然后现在新的油管频道,跟原神一个音乐视频就百万捧场比,就几千人来看了。没有原神的平台就空有一个大神的名号,后面会怎样,不知道。

原神那边的视频也没捞到什么好处,本来推一个人出来代表大家,还能让人感觉到一对一交流的亲切;现在视频都吃了教训了是吧,介绍音乐的视频都是十个人八个人齐齐上阵,最后一个名字一张脸也没记住,一点没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观看的动力也大不如前。

发泄归发泄。

毕竟这是别人的人生、别人的路,我也只能在自己的博客里这么写写,再怎么也不可能把这种东西贴到人家视频评论区里的。气完哭完,还是希望陈致逸前程顺利。

唉。

一切安康。

Standard
杂谈 | Misc

进入一个世界

最近在玩zzz,入门以后本来兴头十足,后来看了一篇讲游戏设计的文章,突然就。。有点下头。

尤其是讲如何平衡人物推出速度的部分,怎么设计才能让人更想花钱之类的。虽然星铁比原神给的免费资源多,但是星铁推出人物的速度比原神要高很多,一样导致逼氪,比原神逼得还紧。而且主要是无论是什么游戏,到最后都是各种卡老角色,推新角色。尤其是星铁,各种命途之类的组合太多了,基本上你把所有需要的搭配的组合都集齐以后会发现,老的角色已经power creep到不怎么能用了。

反倒是原神,power creep有是有,但是基本不是大问题,很久以前的经典角色大世界都还能用;但是星铁,如果我落下半年不玩,不知道主线剧情还能不能靠之前练的角色一次过了。

还有每日任务,真的是心理抓得太准了。

因为要开始做一件事,最难的部分就是把这件事的背景信息载入到大脑里。每日你都知道预期是什么,要到哪里熟悉的街角做点什么就好,每天这么五分钟,加上月卡就有一个抽的资源了。但是既然已经拿上手了,还能放得下去吗?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来gamify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比如想画画就把准备工作变成每日任务,流程走一趟下来五分钟,本来没觉得多想画画也觉得,好像是可以画点嘛。

所以认识到,每日登录不是赚了,是亏了。

当赚钱年入百亿的公司是傻的吗?月卡登录赚到的那一点点小便宜,给你载入信息的五分钟黏性就全赚回来了。

所以如果有钱,玩这种gatcha game的第一要义就是不买月卡,大小月卡都不买。

这样哪天想玩就拿出来玩,原神在探索上做的丰富内容,那才是真心美好啊。hsr的人物设计得也真会,marketing material一掷千金,适合拿来疼爱,作为画画对象。或者,心情不好时拿zzz无脑爽砍。真的有想要的角色了,就花钱抽。真的,差那点钱,一个月日日登录才二十抽,到底是我的时间和潜意识内存值钱,还是这几十块钱值钱?

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果星布谷地出了,这种安详养成系才比较适合我吧!

Standard
杂谈 | Misc, 生活感想 | Life

死不攒钱

最近半年实在不常更新博客!

一方面日记写都写了,另一方面有时候想着要写点什么,就被其他的事情挤掉了,然后再过两天就下头不想写了。今天早上刚好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了封信,顺带着一起把最近在考虑的事情也给打字打出来 (•̀ᴗ•́)و

前段时间看了本书,叫Die with Zero的,主要是说死的时候钱应该差不多花完。辛辛苦苦工作赚的钱,都是花生命赚来的,不花你赚它做什么?还不如就干脆别工作了。也没必要省下来留给小孩,等到那时候,小孩都六七十岁了,也早就不是最缺钱的年纪了。

攒钱攒成最富有的死人,有什么意思呢?

做什么做到名垂千古,那也是死后的事了,对我有一毛钱区别?

不如攒人生经历吧,各种各样,快乐幸福的,刻骨铭心的。

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啊。

何时退休?

昨天在用加拿大政府提供的官方退休计算器计算什么时候可以退休,发现退休金是最早60岁领,也是真没有多少就是了。但是按照现在的开销水平,不考虑买房之类的大变动(买房又是另一个大话题了,哪怕贷款全还清了跟租房的支出也还是差不多),其实45或者50岁满打满算就可以退休了。或者,节省点开支,在30岁的尾巴上退休也是完全现实的。

去思考这件事不是说45岁就一定要退休,而是,给自己选择的自由:

  • 如果不需要工作赚钱,我会想要把生命最宝贵的时间,花在什么上呢?

以前考虑『不工作去干嘛』的问题,总是带着一种『你做梦吧』的虚幻,也就并没有真的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昨天算下来,其实挺现实的。

想要认真去考虑。

做什么呢?

书里还提到另一个我没怎么考虑过的点,挺有意思的,说有的事情,过了一定的年纪就没法再同样去经历了。倒不是说『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还是『已过生育年龄』这种生理性限制,就纯说心理上的:

  • 比如二十岁的时候,可以特开心地穷游,跟七八个人挤一个汗臭的青旅房间,一个人背着巨大的包到处搭顺风车,还无比新奇快乐。但上了三四十岁,明明可以花点钱住airbnb还是宾馆,自己租个车多方便,就更想要舒适地旅行,也就不大再有心境去体会穷游的快乐了
  • 比如十几岁的时候,情窦初开心灵脆弱,恋爱就是一种青涩的快乐,上课偷看喜欢的人,躲着老师传纸条儿,第一次牵手的害羞。。虽说并不是长大了就不能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人毕竟心理成熟了,理智更多,情绪上也会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所以我也在想,有什么现在还能做,以后就不大能做的事情呢?

去把想要经历的,可能经历的事情都经历一边,才不亏走这一遭。

Standard
杂谈 | Misc

第一印象

突然在想,第一印象还是跟长久的相处挺不一样的。

如果只能跟对方在大街上擦肩而过,或者喝咖啡聊个五分钟,那对方怎么打扮着装,就很加分减分。

前两天看到一个po文,有女生问说:为什么我去面试程序员,打扮整齐穿起正装,别人好像就觉得我是傻的,但换穿T恤连帽衫别人就觉得我很厉害的样子,我不在乎什么刻板印象性别歧视,我只想拿offer而已。

还有上班怎么打扮之类的,也许面试或者第一天还是打扮得合适一点比较好,但是再往后,就纯看实力了。

真厉害的人,哪怕着装再诡异头像再奇葩,也没人在乎。

第一印象看穿搭,长久相处看实力。

Standard
杂谈 | Misc,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存在这个奇迹

今早写日记,抬头写下日期才发现是高中喜欢的人的生日。

现在回头看,与其说我是喜欢这个人本身,不如说我那时是因为缺乏无条件的爱,而下意识给自己创造出了这么一个形象:虽然父母永远不能对我满意,但如果我能让某个强大、全能全知,但不喜欢我的存在认同我、喜欢我,那么我的存在就终于有价值了吧!

昨天跟朋友聊天,朋友也说:好像自己永远有一层背景音似的愧疚感,总做得不够好,总不能不让别人失望,所以总是疲于奔命,拼命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是值得存在的。

因为人底层有强大的『被看见并接受』的需求。大部分父母出于自身焦虑又很难做得到,长时间求而不得,整个人下半辈子都在向外部世界追求一种替代品。

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晰:

我当时需要的是,父母或者其他authority figure,不是期待我长成某一个特定的样子,而是就温柔地看着我,长成自由的样子。我现在需要的是,自己放下对自己的各种期待与改进目标,去长成自由的样子。

I don’t need to be improved. I just need to be seen. And be accepted as is.

就好像种下一颗种子,可以给它提供阳光雨露,但是就没办法把苹果树掰成梨子树或者小盆栽。种子会长出什么,只有它自己长着长着,自己才会慢慢发现。

与其说『这样能更不拧巴地达到同样的目标与成就』,不如说:也许不去扭这个盆栽,种子也就不会想要往这个方向去长了。但是也相信,它是一颗好的种子,people are good inside,相信不去拧巴,它想要成长的方向也是阳光美好、别有一番趣味的。

至于这个方向跟原来是不是同一个?那就已经不重要了。

种子种下去就已经不是你的了,生命中千帆过客也各有自己的轨迹。

你能决定的就只有,要不要存在于它的生命中,是否去见证它的成长与旅程。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