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Misc, 生活感想 | Life

死不攒钱

最近半年实在不常更新博客!

一方面日记写都写了,另一方面有时候想着要写点什么,就被其他的事情挤掉了,然后再过两天就下头不想写了。今天早上刚好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了封信,顺带着一起把最近在考虑的事情也给打字打出来 (•̀ᴗ•́)و

前段时间看了本书,叫Die with Zero的,主要是说死的时候钱应该差不多花完。辛辛苦苦工作赚的钱,都是花生命赚来的,不花你赚它做什么?还不如就干脆别工作了。也没必要省下来留给小孩,等到那时候,小孩都六七十岁了,也早就不是最缺钱的年纪了。

攒钱攒成最富有的死人,有什么意思呢?

做什么做到名垂千古,那也是死后的事了,对我有一毛钱区别?

不如攒人生经历吧,各种各样,快乐幸福的,刻骨铭心的。

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啊。

何时退休?

昨天在用加拿大政府提供的官方退休计算器计算什么时候可以退休,发现退休金是最早60岁领,也是真没有多少就是了。但是按照现在的开销水平,不考虑买房之类的大变动(买房又是另一个大话题了,哪怕贷款全还清了跟租房的支出也还是差不多),其实45或者50岁满打满算就可以退休了。或者,节省点开支,在30岁的尾巴上退休也是完全现实的。

去思考这件事不是说45岁就一定要退休,而是,给自己选择的自由:

  • 如果不需要工作赚钱,我会想要把生命最宝贵的时间,花在什么上呢?

以前考虑『不工作去干嘛』的问题,总是带着一种『你做梦吧』的虚幻,也就并没有真的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昨天算下来,其实挺现实的。

想要认真去考虑。

做什么呢?

书里还提到另一个我没怎么考虑过的点,挺有意思的,说有的事情,过了一定的年纪就没法再同样去经历了。倒不是说『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还是『已过生育年龄』这种生理性限制,就纯说心理上的:

  • 比如二十岁的时候,可以特开心地穷游,跟七八个人挤一个汗臭的青旅房间,一个人背着巨大的包到处搭顺风车,还无比新奇快乐。但上了三四十岁,明明可以花点钱住airbnb还是宾馆,自己租个车多方便,就更想要舒适地旅行,也就不大再有心境去体会穷游的快乐了
  • 比如十几岁的时候,情窦初开心灵脆弱,恋爱就是一种青涩的快乐,上课偷看喜欢的人,躲着老师传纸条儿,第一次牵手的害羞。。虽说并不是长大了就不能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人毕竟心理成熟了,理智更多,情绪上也会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所以我也在想,有什么现在还能做,以后就不大能做的事情呢?

去把想要经历的,可能经历的事情都经历一边,才不亏走这一遭。

Standard
杂谈 | Misc

第一印象

突然在想,第一印象还是跟长久的相处挺不一样的。

如果只能跟对方在大街上擦肩而过,或者喝咖啡聊个五分钟,那对方怎么打扮着装,就很加分减分。

前两天看到一个po文,有女生问说:为什么我去面试程序员,打扮整齐穿起正装,别人好像就觉得我是傻的,但换穿T恤连帽衫别人就觉得我很厉害的样子,我不在乎什么刻板印象性别歧视,我只想拿offer而已。

还有上班怎么打扮之类的,也许面试或者第一天还是打扮得合适一点比较好,但是再往后,就纯看实力了。

真厉害的人,哪怕着装再诡异头像再奇葩,也没人在乎。

第一印象看穿搭,长久相处看实力。

Standard
杂谈 | Misc,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存在这个奇迹

今早写日记,抬头写下日期才发现是高中喜欢的人的生日。

现在回头看,与其说我是喜欢这个人本身,不如说我那时是因为缺乏无条件的爱,而下意识给自己创造出了这么一个形象:虽然父母永远不能对我满意,但如果我能让某个强大、全能全知,但不喜欢我的存在认同我、喜欢我,那么我的存在就终于有价值了吧!

昨天跟朋友聊天,朋友也说:好像自己永远有一层背景音似的愧疚感,总做得不够好,总不能不让别人失望,所以总是疲于奔命,拼命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是值得存在的。

因为人底层有强大的『被看见并接受』的需求。大部分父母出于自身焦虑又很难做得到,长时间求而不得,整个人下半辈子都在向外部世界追求一种替代品。

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晰:

我当时需要的是,父母或者其他authority figure,不是期待我长成某一个特定的样子,而是就温柔地看着我,长成自由的样子。我现在需要的是,自己放下对自己的各种期待与改进目标,去长成自由的样子。

I don’t need to be improved. I just need to be seen. And be accepted as is.

就好像种下一颗种子,可以给它提供阳光雨露,但是就没办法把苹果树掰成梨子树或者小盆栽。种子会长出什么,只有它自己长着长着,自己才会慢慢发现。

与其说『这样能更不拧巴地达到同样的目标与成就』,不如说:也许不去扭这个盆栽,种子也就不会想要往这个方向去长了。但是也相信,它是一颗好的种子,people are good inside,相信不去拧巴,它想要成长的方向也是阳光美好、别有一番趣味的。

至于这个方向跟原来是不是同一个?那就已经不重要了。

种子种下去就已经不是你的了,生命中千帆过客也各有自己的轨迹。

你能决定的就只有,要不要存在于它的生命中,是否去见证它的成长与旅程。

Standard
杂谈 | Misc, 画画相关 | To Draw

动机

因为前两个月换工作的事,这几个月在慢慢熟悉一种新的生活状态,于是过去一两个月也看了一大堆书,想找点灵感,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状态。

有一件事我是一直在想的。

因为从小长大的环境、大学看的很多书,导致我是特别明显的A型人格:目标导向,想做的事情就动手去做,惜时如金,做事十分有计划性,等等等等。

这种性格好处十分明显,就是出结果啊!坏处也是,生活似乎总是围绕着那几个当下的目标在转。以目标为生活的中心,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也就开心一小会,然后又开始强迫性地追逐下一个目标,所以永远没有真正进入一种『彻底满足状态』的时候。就好像西西弗斯的诅咒一样,虽然梦一个个都被追到了,石块一次次被推上山顶;但心就像在重复走着同样的路,每次胜利之后都迅速掉落谷底,只能咬牙继续往上爬。

因为有这种心态,我对世界其实是很debug的一种心态,看什么都是问题,好处是我会立刻去思考改进方法,能做的我会立刻去做;坏处也同样是,满眼都是问题,心累。

今天就『生活的意义+做事的动机』这个话题思考检索了好久,有三件事有震感到我,让我觉得很有共鸣:

1. 一切动机的源头都是爱。

为了自己的动机,比如我想要好工作,想要赚大钱,真正得到之后并不会进入更满足的状态,只会蹲下来继续推下一块石头;反而是为了他人而做的事情、想要与爱的人一起做的事情,才会激发强大且持久的动力。

我自己画画也是这个感觉:以前我也是为了更好地画画而每天画画,但总有一种被自己拽着往前走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只是自己想要知道自己可以走多远。但最近几个月找到一起打游戏写文产粮的同好以后,突然就爆发了一种新的激情,因为是为了朋友而做、可以跟朋友互相伯乐着去做的事情,同样是画画,带来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Motivation and all of that ultimately derives from love. It comes from doing things for and with others.

而如果什么欲望都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也没有,缺的不是热情,而是可以去表达爱的人或者群体——用努力做好某一件事去表达对他们的爱,或者与他们一起做某件事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2. 关注点可以是一种理想状态,一个行为系统,而不是一个最终结果。

比如,不是『我想要跑个马拉松,所以我每天出门五公里』,而是『我想要一种每天锻炼身体的健康状态,也许哪天马拉松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状态』。与其是『我想要画出好看的画,收到好多好多赞,被喜欢被仰慕』,不如是『我想要每天画一点画,什么时候可以回头看看哪张画赞最多,总结一下美的规律』

所以我想要的生活与工作,是怎样的状态,怎样的行为系统呢?

  • 工作:想要为了我的小组、为了我的小小组而努力。想要对大家有帮助、跟大家一起have fun,一种一起努力的感觉;有事情大家一起承担,不要太累。
  • 生活:用我的各种旅途与努力,去考验一下自己尽力可以走多远,不是为了达成某一个可超越的目标,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坚韧,达成一种『at peace with the uncomfortable』的状态。努力做到最好,不为赢得陌生人的仰慕,而为表达对我在乎的人、对世界与生活的爱。

3. 理想的状态:好奇的,坚韧的。

很喜欢josh在《the art of learning》里的这一段:

My whole life I have worked on this issue. Mental resilience is arguable the most critical trait of a world-class performer, and it should be nurtured continuously. Left to my own devices, I am always looking for ways to become more and more psychologically impregnable. When uncomfortable, my instinct is not to avoid the discomfort, but to become at peace with it. When injured, which happens frequently in the life of a martial artists, I try to avoid painkillers and to change the sensation of pain into a feeling that is not necessarily negative. My instinct his always to seek out challenges as opposed to avoiding them.

坚韧并不是要去坚强,而是一种平和的状态。

好奇一直是我最底层的价值观之一,它是我如此深刻的一部分,我想要带着它上路。

Standard
杂谈 | Misc

正当化

过去几周在看一个纪实剧,讲一群人,冬天冻死人的季节,各自被丢在温哥华岛上野外求生,最后一个退出放弃的人可以赢五十万加币,大概有250万RMB。

放弃的原因很多,有的人睡觉睡到一半被熊啊、狼啊之类的找上门来,想想自己是来探险的不是来送命的,第一天就果断放弃。有的人是实在找不到食物饿到半死放弃的;有的人是待了一个多月又饿又冷觉得赚这点钱不值得的;还有人是决定待在这里还不如回去跟得癌症的母亲度过最后时光的。

但是其实看下来,要走还是留,其实这些人下意识心底已经做了决定了。

说出口的理由,其实只是在把已经做出的决定给正当化。比如母亲得病那个,又不是一个月以后才得病,之前难道就不是重要的回家理由吗?比如觉得又冷又饿赚这个钱还不如回家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难道刚来的时候赚钱就比陪老婆重要吗?只不过那时候想,现在不想了而已。

就好像以前看过一个心理实验,说一个人在两份工作差不多的offer里选了哪一份,其实在做分析之前早就已经决定了。实验开始的时候让他们猜第一眼会选择哪一个,到最后九成就是选了那一个,无论中间纠结多久,分析多少利弊,其实都只是在为心底早已经做出的决定做解释而已。

所以各种事情都是,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最终驱动力都是自己的底层价值观。

犹豫既然都是浪费时间,不如就直接决定吧!

Standard
杂谈 | Misc

豆瓣,WTF

刚才在豆瓣上标电影,看到偶尔有人发私信给我,想在豆瓣修改一下个人简介,然后看到这个:

之前只是添加书之前开始审核,然后是特殊时期不能添加评论,现在什么情况啊= = 每次都丢给技术原因背锅,程序员不干。。。

Standard
杂谈 | Misc

伤害膨胀

前两天看到游戏里所谓的power creep,说游戏出新的角色,一定会渐渐比老的角色厉害,然后之前老的角色就慢慢贬值了。

我想,这跟通货膨胀不是一个道理吗!

之所以健康的经济环境中需要轻微的通货膨胀,比如5%,是因为不然物价会降低,人就会自然想要把钱存下来,这样以后等慢慢降价了可以买更多的东西,所以就没人想花钱了。大家都省着不花钱,经济只能衰退。同样,假设每年一个人涨薪有5%,本来上一年100k的,这一年有105k了,他才能有日复一日欣欣向荣的幻觉,虽然他能买到的东西并没有变多。但是如果同样效果,但没有这么一出戏,年年不涨薪多不开心。

同样的,在游戏里也是,人都想看到自己打出的伤害蒸蒸日上,总要有个涨头啊。怎么打了一年,以前能打10k现在还是10k,一点往前走的感觉都没有。

所以要给人同样的打怪困难度,怪的血也得跟着蒸蒸日上,不然你以前打出10k得打一分钟打完的怪,现在打出100k一击必杀,那打这游戏该有多无聊啊!更别说这么容易就解决的怪,谁还要花钱抽新角色?

只能不停地buff,buff角色、buff反应、buff怪,一圈buff下来伤害数值也越来越不值钱。现在都有人打出四五百万的伤害了,再过几年怕是几亿都不奇怪了。

所以power creep是必然发生的。。只能希望以前的角色不要掉的太厉害,或者也给跟着buff一下了。

人真是,对这种进步的感觉,还是很上瘾的。

Standard
杂谈 | Misc

神圣的不满足

记日记这件事,我从小被老妈监督着写,一路保留下来的习惯,所以我从小学一直到现在都留着各种黑历史。以前日记本还带锁的,现在初高中的日记,估计是钥匙都找不到了吧。。以前我还能弄开日记锁的时候,大学时候看初中的日记就已经一脸黑线了= = 后来上了大学,日记又一半都直接电子化了,博客也从自己的evernote换到blogspot、豆瓣日记,再换到自己的网站。现在看心情,有的时候还是带个耳机听音乐,安静地写纸质日记;有的时候就在evernote上记两笔,因为自己写给自己看就可以前言不搭后语,想到哪飚到哪;有的时候在博客上写,就得把语句整稍微通顺一点。

晚上心血来潮去翻十年前evernote里的日记,我发现很多我思考的东西都是绕着圈子,从不同的角度回到同一个终点,不同年纪的我,兜兜转转,到头来总是得到类似的结论。所以与其去看新书,倒是应该多看看以前整理的读书笔记啊!

看到大学时候的读书笔记,这一段放到现在画画上也一样适用:

你真正练习的是集中精神。这是一种感觉。是种波动。

关键词。注意力,连接,建立,完整,警觉,关注,错误,重复,疲劳,边缘,唤醒。

玛莎,格兰姆称之为,神圣的不满足。
格伦,库尔兹在他的练习一书中描写道,练习就是每天弹奏同样的音符。人类基本的姿态,为了一个想法而努力争取,然后感觉它与你失之交臂。

Standard
杂谈 | Misc, 生活感想 | Life

树脂管理

接上篇的《状态管理》,嘿嘿。树脂是原神里的资源,一个小时累积+8,任意时间最多可以有160,做各种活动有的需要花费树脂,一天不花掉就的话就堆积在160,浪费了。

我说树脂管理,其实是指现实世界里决心、情感、注意力、能量之类的单位。树脂英文里是RESin,跟决心的RESolution一样,都是res,哈哈哈。

因为它们是耗费品啊!

昨天在想,无论是专注在什么事情上,都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情,就好像,我每天只有160点res可以用,用在一件很耗费决心的事上,就没有剩下的能量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所以,有的画画练习要反复看视频、对比psd每个图层观察样本怎么一层层处理,然后自己摸索究竟如何操作,大概一张45min就要花掉我60点res,真的超累的,有的时候下班就已经很心累了(上班看情况大概花费60-120不等),根本没劲去做这种练习。

而最近画画的作业又都是这种类型,让我好无力啊,所以昨天就在做一些简单点的明暗交界线练习,类似于这种,放松好玩又立刻看得到效果的(大概画几张要30),才对画画的热情多一点点:

如果在一件事情上画了一个小时,但一直脑飘,看都看不进去,那做这件事做一小时跟做五分钟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突然想起来很久之前花菜说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体验管理,而体验 = 单位时间投入情感注意力 x 时间。

所以,更应该管理的,大概不是今天还剩下多少时间可以做什么,而是今天还剩下多少的情感跟注意力可以做什么吧!

Standard
杂谈 | Misc

Kindle Clipping 处理器

这个星期我以前一直用的网上kindle clipping处理的app突然改版开始收费了,我心想这东西本来也不复杂,晚上就写了一个:

功能很简单,就是把『My Clippings.txt』传进去,把散落各处的笔记按照书本归类,按位置时间排序,整理出来,然后我自己是复制出来贴在evernote里做存档。处理英文系统的clipping没问题,中文的我后来也试了下,应该也没问题。

说来evernote最近也改版了,新版本还没有旧版本功能的一半,而且各种功能还都巨慢无比,连选中笔记都不能超过50个,这样也敢发布出来,真是无语。。就仗着别人东西都存在里面,不想随便换记事软件,就拿『现在没有的功能以后会慢慢有』来消耗用户的信任。。。 (*´ノ皿`)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