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Misc

Yu-Peng Chen

陈致逸。原神从蒙德到须弥的音乐主管。

本来跟原神签了五年协议,但是大约一年前辞了职。

那时候枫丹音乐在油管上刚贴出开头主要曲目,我当时听音乐视频的时候就觉得,不是难听,但是怎么是乱的?尤其是水乐器那里,从头到尾不知道哪里是重点,都糊在一起。我耐心听了好几遍,还是顺不下来,觉得水之城这样的开头,让我有点失望。

转念一想,就算是陈致逸也不可能次次神曲吧,这次大概失手了,也不必太过苛责。

几天还是几周后消息一出:陈致逸已经辞职,枫丹不是他监制的。

我恍然大悟。

怪不得。

不是说枫丹之后再无神曲,而是对我来说,曲子最重要的就是:

  1. 那么几段关键旋律。这个不用说,一首歌必须要有拿的出手的经典旋律,不然就好像没有一顿饭没有主菜一样空洞无物
  2. 打击节奏感。这也许是我的个人口味,我偏爱节奏清晰的曲目,孰急孰缓孰重孰轻,铺垫在哪高朝在哪,必须清楚分明,不然都糊在一起,像流水账一样,一首曲子听下来完全不知所云
  3. 变化带来的不腻感。就像再好吃的五花肉、再好吃的甜品里也要加点酸平衡一下,否则虽然朗朗上口,听个十遍就腻了。而陈致逸特别擅长用各种小动作,把同样的旋律用不同的变种呈现出来,比如各种变调大小音、节奏轻重、还有他最爱用的节奏变化。有的曲子,比如那首经典的斐波那契数列曲,我听到现在都还不能跟着哼,大脑能大致预测,但无法完全预测,过了最爽的那个点以后往后再听,体验也不会太掉价(所以因为同样的原因,熟悉曲目的翻唱我也很爱听,因为有80%是熟悉的,20%总是新鲜的,这种比例就正好在『开始听陌生音乐』和『这首歌听到烂不想听了』两个极端中间,处在听上去最享受的那段时间)

所以须弥之后,枫丹的曲目:

  1. 曲目带有关键旋律的比例从30%下降到了5%
  2. 基本没什么清晰的节奏感,这也许可以找借口说是枫丹毕竟古典音乐为代表,也不好有什么节奏;但是分层感呢?一首歌听下来都糊在一起,哪怕好听些的旋律,也是一条路毫无波澜往前走,很难判断起承转合在哪,高潮又在哪
  3. 这种偷偷藏点小惊喜、让关键旋律变着花样重复还不腻歪的彩蛋,基本都消失了

我很郁闷。

本来原神音乐是我享受原神一半的骄傲,是让我沉醉于这个美好的世界、调动我情绪的一把好手;现在枫丹情感最丰富的一段音乐,还是靠水神自杀那段剧情给衬托上去的。

当时我听到他辞职的信息跟p说,明明五年合同,四年就违约要走,大概是觉得明明曲子不全是他写的,但是因为他是主管,录视频总是他代表大家抛头露面,哪怕fischl城堡出了一首别人写的神曲,被夸成神的却是他,功劳他全占了,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p说:怎么可能嘛,人家就是有更想做的事情了。我一摸鼻子心想,哦,也是,也许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往别人身上套了,他不是这样的。

不知道事实是怎样,但是他在前两天的复出视频里的确说:

『我非常非常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为原神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所有能量。我喜爱作曲,它是我体验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遗憾的是,是时候离开了。因为我要把珍贵的作曲机会,留给年轻一代的作曲家。而我,将会负重继续前行,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梦。』

我:????????

心情突然由低落转气愤,气得想哭。

因为这是我以前会干得出来的事啊。

要走就纯粹因为是自己不想干了才走,因为『要把珍贵的作曲机会留给年轻人』,哪怕只占离开理由的一成,那都,到底算个什么鬼?????到底是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把原神的音乐品质做到极致更重要,还是几个年轻人的职业发展比较重要?????作为玩家,我才不在乎谁的职业要不要发展,那关我什么事?????我只在乎我爱的游戏的质!!量!!!啊!!!!

就好像乔布斯说,虽然我很爱苹果,也想永远为苹果的设计质量把关,但是为了发展我的好部下,还是把这样珍贵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就好像袁隆平说,虽然要搞出杂交水稻很重要,但是我这里几个接班人也需要这样珍贵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杂交水稻就先放放。

啊????????????????
!!!!!!!!!!!!!!!!

神tm珍贵的机会。

哪怕只占一成,就因为这种见鬼的破烂原因导致原神音乐质量下降,好想哭啊。。

我一点也不觉得这种理由伟大,只觉得它懦弱,没有勇气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承担非议与谴责,就缩头去做好人,哪怕吃点亏也要『负重』自己开辟一条总算是名正言顺、无法被人非议的小路来。

恨其不争的痛苦。

之所以会痛会苦,因为就像看到自己。

然后现在新的油管频道,跟原神一个音乐视频就百万捧场比,就几千人来看了。没有原神的平台就空有一个大神的名号,后面会怎样,不知道。

原神那边的视频也没捞到什么好处,本来推一个人出来代表大家,还能让人感觉到一对一交流的亲切;现在视频都吃了教训了是吧,介绍音乐的视频都是十个人八个人齐齐上阵,最后一个名字一张脸也没记住,一点没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观看的动力也大不如前。

发泄归发泄。

毕竟这是别人的人生、别人的路,我也只能在自己的博客里这么说,也不可能把这种东西贴到人家视频评论区里的。气完哭完,还是希望陈致逸前程顺利。

唉。

一切安康。

Standard
杂谈 | Misc

进入一个世界

最近在玩zzz,入门以后本来兴头十足,后来看了一篇讲游戏设计的文章,突然就。。有点下头。

尤其是讲如何平衡人物推出速度的部分,怎么设计才能让人更想花钱之类的。虽然星铁比原神给的免费资源多,但是星铁推出人物的速度比原神要高很多,一样导致逼氪,比原神逼得还紧。而且主要是无论是什么游戏,到最后都是各种卡老角色,推新角色。尤其是星铁,各种命途之类的组合太多了,基本上你把所有需要的搭配的组合都集齐以后会发现,老的角色已经power creep到不怎么能用了。

反倒是原神,power creep有是有,但是基本不是大问题,很久以前的经典角色大世界都还能用;但是星铁,如果我落下半年不玩,不知道主线剧情还能不能靠之前练的角色一次过了。

还有每日任务,真的是心理抓得太准了。

因为要开始做一件事,最难的部分就是把这件事的背景信息载入到大脑里。每日你都知道预期是什么,要到哪里熟悉的街角做点什么就好,每天这么五分钟,加上月卡就有一个抽的资源了。但是既然已经拿上手了,还能放得下去吗?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来gamify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比如想画画就把准备工作变成每日任务,流程走一趟下来五分钟,本来没觉得多想画画也觉得,好像是可以画点嘛。

所以认识到,每日登录不是赚了,是亏了。

当赚钱年入百亿的公司是傻的吗?月卡登录赚到的那一点点小便宜,给你载入信息的五分钟黏性就全赚回来了。

所以如果有钱,玩这种gatcha game的第一要义就是不买月卡,大小月卡都不买。

这样哪天想玩就拿出来玩,原神在探索上做的丰富内容,那才是真心美好啊。hsr的人物设计得也真会,marketing material一掷千金,适合拿来疼爱,作为画画对象。或者,心情不好时拿zzz无脑爽砍。真的有想要的角色了,就花钱抽。真的,差那点钱,一个月日日登录才二十抽,到底是我的时间和潜意识内存值钱,还是这几十块钱值钱?

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果星布谷地出了,这种安详养成系才比较适合我吧!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信任你的情绪

诗意一点的说法应该叫『听从你的心』,来自前段时间对我影响挺大的一本书,几个月来反复看了少说有三次,叫《我的外婆不内耗》。

当作者在学校被人欺负,她父母会说『怎么人家就欺负你,不欺负其他人?好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她向外婆求救,外婆就会支各种招数解决,因为『当然不是你的错,要想办法聪明地捍卫自己』。

当作者遇到某个新同学,虽然对方好像人很好,但是总觉得有种不安的感觉,外婆会说『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觉得不对就不要交往』,于是她遇到这个同学的场合都会躲开,最后发现这个同学故意隐瞒了自己的传染病,害其他同学也被传染。

当外婆遇友不淑,作者为之打抱不平,外婆反而笑眯眯,说『第一次而已,吃对方一次教训就教会了你他是怎样的人,还是很划算的。从此不再往来,有机会他怎么怠慢你你就怎么怠慢回去,就好啦。』

很有感触的两点,其中一个是:

当作者对什么事情本能地反感,无论是人还是事,外婆都会说,相信它,你的情绪是有道理的。现在回想起来,以前之所以反复分析对错善恶,也就是怕错,其实是不能够相信自己的本能与情绪。如果相信自己的感觉,无论是『反感想要远离』还是『喜欢想要靠近』,那就没有必要用规矩一条条地分析『如果发生xx就说明xx并且我可以采取xx行动』了。

还有一点就是:

遇到对方蛮横无理、明褒暗贬,是对方在向你展示他是怎样的人,你好决定还要不要交往下去;而不是说明你自己哪里做错。以前总是喜欢把对方的问题揽上身,被人骂了、跟人相处不开心了第一反应却是『我又怎么做错了?』现在被凶了、别扭了,会心想『这人怎么这样?毛病不小』或者『原来是这样的人,不是很想再接触下去了』。

越来越相信以及在乎自己的情绪以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附加改变:

对别人的情绪没有以前那么好奇了。

以前出门散步遇到公园里有人神情沮丧泪痕满面,都很有冲动去递一张纸巾,问问你是不是还好,发生了什么。现在看到还是会好奇一下,但是不会有想去别人的因果里插一脚的冲动了。理性上可以说是因为『帮别人解决问题看起来是帮对方忙,但其实是剥夺了对方承担后果并因此成长的机会,对方会因此继续幼稚下去』,感性上其实大概是这样:『我很好,你也很好,你会好起来的,不需要我担心』。

有种很久都求之不得的,被从『时刻高度关注别人情绪』的监牢里解放出来的感觉。

自由。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当一当坏人

以前总是怕错,想要当好人,反复考虑怎样才是对的,道德制高点都让我占了。

现在对圣人越来越不感冒,觉得也要偶尔当一当坏人,允许别人因为道德高尚而快乐,让风水轮流转一转。不然就像跟只知道付出不知道接受的人在一起感到鸭梨山大一样,总是自己当好人,别人也被『我善你恶』投射得挺难受。

想要善良礼貌宽容大气不是错,但遇事除了大度以外不允许自己有其他选项,那就是有毛病了。

要练习自得自私做小人的能力啊。

呵呵呵 =v=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画画相关 | To Draw

自由不自律

每年我都觉得自己成长很多,改变很多。

过去几年来,职业上先是决定转后端,然后决定人生第一次认真刷题并学习系统设计,重新体验高考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的感觉,还有过去一年来从开始的每天压力大到想哭,到现在工作优哉游哉放轻松的过程;生活上是过去三年在画画上的历程,从好奇探索开始跟k大学习基础,然后自己摸索喜欢的路,慢慢从自律变成热爱的过程;爱情上是从蜜月以后情绪表达越来越即时直率,跟p能够做到不带指责地立刻生气,能够完整真实地做自己,也就越来越喜欢彼此;友情上是正视『远程工作就是见不到人』的事实以后,对于各种联结方式的探索与试验,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拒绝接受什么、又愿意留下什么。

主题大概是『越来越自由不自律』。

比如以前画画会给自己列出计划表来,每天必须要画,还会用app计时,希望自己多画一点。

很多时候人不敢对自己温柔,是因为觉得『如果我不拿鞭子抽自己,就不往前走了怎么办??』如果真的不抽不走,那说明往前走这个方向就是不合适我,或者我就是没有准备好啊。哪怕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躺平,来平复过去被抽打而前行的伤疤,那我也认了,舒服开心地过也美滋滋。过去一年某个点上想通了这件事之后,好几次不想画画,都是彻底放弃了,真正接受『虽然可惜,但如果我此生不想再画画,那就算了吧』。然而有的时候又会被勾得心痒痒的,于是重又拾起来。如此这般放弃了两三次,每次都是几个月一点都不碰画画,最后一次拾起来,反而坚定了『我很喜欢画画,就是想画画』的心,一直画到今天。画到兴头上,还会大清早醒来一骨碌爬起来继续画,那种扑上去的热情。

现在像是一个圆又走回了原点,我又决定每天都要做一点动态练习。但是这次不同的是,我坚定地知道自己是因为喜欢才去坚持,而不是因为想要进步才去自律。因为我相信自己对自己的温柔接受,如果哪天真的不再感到热情,彻底放弃也无妨,人生一样很快乐。

好像一点点剥落了我『因为想要某个奖励(其实最终都是想要被爱)而去做一件事』的外壳,露出了一颗鲜活的、跳动着『我喜欢这个!我想要!』的心。

工作上也是,关于『我并不喜欢工作本身』这件事,我已经纠结了至少有一两年了。

尤其是进入大公司以来,也许是团队的职能太多,二十几个语言不统一、stack也都各不相同的service,随便派到哪个任务上都要一两个星期立刻上手然后产出,还指望你提出改进意见,事实上干几个星期捂都还没捂热就得上手下一个项目了。各种文档也不完善,一换新项目基本上就是在各种团队的频道里到处问问题。oncall更是,全都是不熟的功能却要作为专家帮其他组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还要负责带领危机处理,整个焦头烂额。

这种状态,半年还能说是『尚未完成onboarding』,一两年下来就只剩下一个心累。

而且最无语的是,我像一只在水面下可劲儿划水的鸭,水面上似乎是仪态端庒大气不喘的,主管同事对我评价都还不错。所以最后让我开窍的是,我发现。

让我最累的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啊啊啊!!

我研究『如何喜欢你的工作』这个话题已经一年多了,前两个月不知是最近半年中文书看太多,反复思考结论成熟了,还是被人鼓励感到安全了,总之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然就拧亮了开关,反正上班是一点都不想自律或者努力了。以前中午午休打一会游戏都会觉得愧疚是我错了,现在只要任务保证完成,不想干活就不干了。把之前用来内耗的时间拿来健身跑步看书打游戏,干什么不行。

算下来,真正出的活并没有减少,心情还轻松愉快,反而更喜欢上班了。

还有我们公司是无限假期,说起来好听,但是其实都是欺负不敢请假的人。敢请假的人总是请假还脸不变色心不跳,不敢请假的人偶尔请个假还得罪孽深重。我前两个月做完一个项目跟朋友抱怨说,好想请假啊,但是总觉得不大敢。。朋友一语点醒我,说,你其实不知道对方的边界在哪里。在你碰到这个边界并且对方反对之前,你以为的『我该请多少假』、或者『我不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都是你想象出来的。所以不要猜,要去『试探对方的边界在哪里』。

我震惊了。好有道理。为之。

于是允许自己请各种假之后更愉快了。

之前主管总是跟我说『有什么想做可以提出来,组里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可以写项目文档』,然而我都没什么想要做的事情,一直疲于应付各种车轮项目,oncall也是每次提前几个星期就开始自己预给压力。但这个月,oncall快开始了我也没觉得怎么压力,除了真的被sev拉去解决危机的时候、半夜被叫起来解决危机的时候(这真tm的讨厌),其他时候也就放松下来,并没什么压力。甚至结束了以后我还兴冲冲地跟主管说,我有个想法,觉得oncall我可以连续做几个月,只要只做朝九晚五,它其实还是蛮好玩的,可以跟各种人打交道,学东西也神速;除了这个以外还有跟其他组的周期交换项目有一个也看起来很有意思;还有一个转组做ios的项目也特别吸引我。。

结果就是,我一直嚷嚷着『想退休』嚷了那么久,居然突然就没那么想了。

上班不累的话,有点意思还有钱拿,岂不美滋滋。

唯一离黄粱美梦还有距离的是,我觉得一个星期工作三四天足矣,剩下的时间都想留给我自己。但是这个话题也突然不急着探索了。长这么大,居然第一次处于一种,『没有急于进入到下一个美好的人生阶段』的安详感中。

现在这样,一切都挺好。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如何讨别人喜欢

继续前两天的闲扯。

前段时间都不记得在哪本书里(也许是武志红?)看到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说你如何取悦别人、如何让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如何让讨厌的人远离自己,这些都是被爸妈训练出来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不一定是真的』。

比如说如果爸妈特别鼓励孩子优秀,越优秀就越表扬,考砸了就没好脸色,那孩子遇到喜欢的人就觉得,啊只要我再优秀一点他就会喜欢我了,如果他不喜欢我一定是我哪里不够优秀。比如说如果爸妈特别鼓励孩子独立,孩子独立就给予表扬奖励,那孩子与人交往遇到困难就觉得,只要我再独立一点对方就会喜欢我了。

好玩的点在这里:

不同的爸妈可能鼓励的是完全相反的特性。

比如有的爸妈可能鼓励的不是独立,而是依赖,你越会撒娇示弱求帮帮,爸妈就越疼你。这样长大的小孩,跟人相处产生矛盾,哪怕是过于依赖对方造成的矛盾,他都会试图用『更加依赖对方』来解决,因为他下意识觉得对方不满意是自己还不够『依赖』,所以只要再依赖对方一点对方就会喜欢自己了。

所以:

你下意识地去示弱、展示自身问题来接近喜欢的人,就会吸引到喜欢别人示弱、爱照顾人的治愈者。你下意识地去示强并表达自恋来吸引喜欢的人,被吸引到的就是慕强、喜欢依赖别人照顾而生存的人。

而你父母八成就是这样的人。

更有趣的点是,很常见的是同一对爸妈,对待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期待。比如期待长子承担责任照顾家事让自己有安全感、期待幼子撒娇示弱让自己有权威感,这样各种需求就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得到了满足。

再扭曲一点的是,同一对父母对同一个孩子可能有相反的期待,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比如,既不能强大(不能比我强比我对,让我感到弱小),也不能弱小(怎么这么没用不能给我们安全感、让我们觉得父母做得很失败),所以孩子就长得尤其拧巴,左也是一巴掌右也是一巴掌,就既要很优秀(说明我们做父母的厉害)同时还不能得瑟(不能爬到老子头上),整个生命力都被压抑,情绪都是平的,发生什么事都会先攻击自己。相对应的,孩子的情绪在父母这里是不存的,无论是好是坏都不重要,重要的都是父母的情绪(丢脸了,骄傲了)。他的情绪是透明的,他作为一个人也是透明的。他不被看见,因而也并不存在,他存在的价值就是作为父母(长大以后变成身边人)的情绪调节器。

扯远了点,再说一次中心思想。

你觉得自己怎样就会被别人喜欢,怎样就会被人讨厌,那都不是真的。

只不过是你从小长到大,十几年每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被训练『如此这般才能被爱』,所以本能这么觉得而已。

而如果你按照自己的下意识去讨别人的喜欢,只会吸引到像你爸妈的人。

所以结论就是:

做一件事没必要去考虑别人会不会喜欢、会不会讨厌。只要意识到,我的本能都只对这一小搓人有效而已。那么自己想干嘛干嘛就好了,吸引到的人,就不多不少,正好喜欢你原本的样子。

Standard
旅行日记 | Travels

记开心的一天!

昨天挺开心的一天,但哪怕现在想起来,我的回忆都好像是手指缝里溜走的流沙一样,攥不住了,赶紧记下来记下来。

早上把电脑拎出来听歌,边哼边画画,浮生半日闲。

上午去了一个简单又不长的徒步,在小溪边上第一次成功地打了水漂。小溪边上都是石头,根本不怕没得捡,大家都在扔。p打水漂原来很厉害的嘛!居然好多次都直接飘到对面打在石岸上。victoria这里的自然环境其他不说,树是真的很多,人是真的很少,所以我超喜欢哈哈。

回到车里信号堪堪收到期待好久的消息,心情愉快,肚子咕咕叫。

中午吃了附近的印度餐厅,不贵量还超足,我们四个人把红绿黄咖喱都点全了,最后都还剩下一半。吃饭庆祝!餐厅里的印度歌居然还蛮现代蛮好听的。收银台那里的屏幕放着特别cliche的印度恋爱电影,等待付账的时候,就看男女主在人潮拥挤的球场看台上突然对视微笑,然后时间慢下来;看男主在工作时间跟女主煲电话粥然后老板气呼呼地杵在后面,好想笑。服务生人超好,最后看我捧着四个打包盒还特意贴心地拿过去帮我一个个装袋。

下午大家在甲板的沙发上坐成一串,对着大海,看书。

晚上买了串串,p在airbnb的烧烤架上搞定了烧烤,烤玉米还是经典嘛。

饭后大家挤在一张长沙发上聊天,大家一致同意我这次法语明显进步了,然而去年我已经放弃了法语,所以结论是我太厉害了哈哈。比划着聊的也一直聊天到十点,到后面就是浏览大家的各种旅游照片、亲戚照片,指着说这是谁谁,那是哪哪儿。。

自从到了sooke以来,每天天上都是云,所以今天第一次万里无云的,就期待着想要晚上看星星。说好九点半太阳下山,结果十点了天边还蒙蒙亮,没办法,快到夏至了。然后洗漱完等到十点半,星星开始出来了!都已经说过晚安了,还是兴冲冲去把p爸p妈敲出来,毛毯一起裹着看星星。月亮太亮了!边上的星星一概看不到,在海上的倒影一长条也好亮,活生生的海上生明月。看着星星一个个从黑影里冒出来,影影绰绰的,越数越多。找到了北斗七星!原来在英语还是法语里不是勺子,是坩埚什么的,嘿。

十点半长辈都去睡觉了,我又把甲板上长沙发拉出来、软垫摆好,毛毯把p一起裹进去,两个人总算不用仰着脖子,就靠在沙发软垫上就可以看星星,裹得毛茸茸的也就不冷了,继续数着星星聊天。

最后十一点被一只蚊子逼回房间,睡觉。

流水账的生活,平淡的快乐啊!

Standard
读书笔记 | Books

嘴刁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看书越来越刁了,因为书荒去下了一堆微信阅读力评分80%以上的小说,结果全都是,要么一地鸡毛,歇斯底里,要么角色完全没逻辑,一往情深撞南墙撞死也愿意的。

有没有正常人啊?

不是大雨里甩耳光下跪、威胁绝交离婚之类的,能不能就正常人,过着正常的生活,有正常的快乐,正常的困难,但人特别有意思的、遇到困难或者求之不得就干脆放弃然后继续向前的。

这种小说越看越累,一点都不放松啊 = =

还不如在airbnb的书架上看到、结果又翻阅了一遍的青少年读物《hunger games》好玩

Standard
旅行日记 | Travels,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读书笔记 | Books

主要依恋

这两天挺巧的,之前看的《hold onto your kids》又在微信读书上翻到了中文版,今天聊天还正好提到这个话题。

有一点让我回味了下:说孩子之所以会被同龄人的奚落刺伤是因为他与父母的主要依恋破损了。书里举了个例子说,几岁的小男孩第一次上足球场被人嘲笑是废物,他大声回答说,我才不是废物,爸爸说我可是足球健将!但是无法跟父母建立情感依恋的孩子,被同龄人嘲笑就以为是真的了,他们没有『信赖的人』的意见可以依靠。

人不是默认谁的意见都在乎的,他们只会去在乎他的主要依恋对象。当孩子的主要依恋对象是同龄人的时候,他们可以整天黏着同龄人,为同龄人的态度故意给父母摆脸色。不是没有依恋对象,只是不是父母而已。

因为同伴是不成熟的人,所以,同伴关系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孩子,会不停地追求支持、爱和重视,不断地追求亲密关系,如此一来,孩子就会一直处于焦虑中。从本质上说,同伴关系也是有附加条件的,于是,希望被同伴喜欢的孩子,总会时刻关注同伴的细微变化,同伴每个带有厌恶的词汇、眼神或者手势,都会让孩子感到恐慌。

当然,同龄人养出来的小孩基本是焦虑的,不代表父母养出来的小孩就不焦虑。如果父母本身的爱就是有附加条件的,考得好就欢欢喜喜,考得不好就冷脸相待,那父母养出来一样是小心甚微的讨好者。

这这让我想到『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的问题,其实按照这个理论,一个人之所以特别在乎所有人的眼光,只是因为没有一个很亲近的安全依赖对象,每天告诉他,其实你很好呀。要么父母直接缺位,要么父母本身就是打压孩子的主力军,所以孩子同样也信了父母的奚落。

关系里谁是父母谁是小孩,其实是看谁负责承担谁传递的焦虑。有的时候,父母其反而小孩,小孩其实是父母。而这些小孩长大了多少都有问题,再少也得有『总把别人的问题揽上身解决,不奉献自己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就好像自己犯了错一样』的圣母心,边界感错乱。不健康的人对他们的吸引力总比健康的人大,因为健康自信的人就不需要他们来解决问题了,那他们的价值何在?

最近看到挺多让我反复思考的观点,其中一个就是:

如果你从一个人身上感受到致命的吸引力,那说明这个人的运作模式很像你的父母。如果你的父母是安全的人,那尽管上,这个吸引你的人是安全的;但如果你的父母是不安全的,越遇到本能被吸引的人越要跑得越远越好。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是酒鬼的找对象反而会找个酒鬼,找了不是酒鬼的也能给培养成酒鬼,因为他从小练习到大的都是如何从酒鬼这样的人那里获得『爱』。

所以如果这么说的话,会对我有致命吸引力的就是:在某个我向往的领域很厉害或者是权威(爸妈是老师)、但是对我不冷不热的(要么不爱我、要么没能力表达爱),我需要证明自己优秀的(只是我觉得,因为我小时候跟爸妈就是这样的爱的模式,但对方说不定并不吃这一套)。以前就是,喜欢我又有能力表达喜欢我的立刻下头,对我不冷不热的我可以一直喜欢着。然而被吸引只说明我找到了熟悉的赢得关注的模式啊。

最近p爸p妈来温哥华看望我们,一起住大半个月,其中出来附近victoria玩两周,实在是让我感触良多。

p妈说的都是这样的话:

  • 你们都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光,想要什么都可以去做呀,我们做父母的只能支持你们
  • 这是你的人生,你想要做什么都只有你自己决定
  • 我跟p爸、p,我们都很爱你
  • 我喜欢的就是你原本的样子
  • 有的时候人生会很困难,但是这些都会过去的
  • 我不太去考虑未来的事情,现在跟你们在一起,在大自然里,就很开心
  • 有时候我很想念你们也会哭,但是我的生活、朋友、兄弟姐妹都在法国,而你们在这里生活也更快乐,所以只能不时互相探望。你们不必因为我们而做出不同的决定,这是你们的人生。
  • 我们做父母的,最最在乎的就是孩子的快乐,只有这个而已
  • 都会好起来的,我确信,确信,确信

这种话从小听到大。。怪不得p这么安全,知道自己是谁,也相信自己。

虽然p心里大概也都是像p妈这么想的,但他还是更多表现在行为上,比如信赖我为自己做什么决定之类的,这些话基本不会开口说。

所以哪怕就过去一两个星期天天从p妈那里听到这些话,就已经觉得心宁静很多。好像浑身的刺突然被抚平了。心里充入了一点点坚定,肩上卸下了一点点担忧。好像真的,有人这么相信我、相信我的决定、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就真的一切都不会有问题了。那我还怕什么呢?

安全,其实是对依赖对象的信任吧。

Standard
画画相关 | To Draw

卑鄙的电绘人?

我一直是个『卑鄙的电绘人』,画画永远带撤销的。说一直,也就过去几年,认真想学,去跟了kk的三大件也就是2021年的春天,到现在都三年了!

也是差不多那时候,第一次接触彩色的实体绘画,在水彩、丙烯跟油画里,我挑了水彩。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可以理解当时为什么会去选水彩,因为对于色彩与明暗的理解都不深刻,下颜色都不敢下深,所以水彩满足了我『薄薄一层反复涂抹』的需求。现在敢下颜色了,水彩画起来就觉得不带劲,画半天好不容易干了还又淡一层,颜色不小心选错了也没办法提出来。

所以前两天心血来潮买了丙烯颜料,上手一画,真的,每一笔都是浓重的颜色,太爽了。

家里本来还有另一盒十二支的颜料,是公司远程团建活动免费寄过来的。但是记得那天我是有事还是什么的,没能参加,所以这盒颜料就一直扔在家里,我一直以为这是油画颜料。昨天我一看,明明就是丙烯。

是我想多了,团建这种活动怎么会让第一次画画的人去上手油画!

本来我选丙烯不选油画就是因为听说油画可能颜料有毒,后来认真研究了一下,并不是油画颜料都有毒,就那么几个颜色,不用也无所谓,反正三原色都能对得出来。还有就是thinner、medium跟清洗剂可能会有毒,但是现代也都有无毒的替代版本。所以——不会中毒啦!

丙烯还是干的太快了,颜料都没办法混的,也就画不出微妙的渐变。像画画水果这种带块面的东西还好,但是去画光滑球体、鸡蛋这种就很生硬。于是我搞了油画颜料,兴冲冲地开画了。

然而,我低估了油画的麻!烦!程度。

习惯了丙烯,颜料干到卡在调色盘上,反正也都是塑料皮,抠一抠就掉下来了。但是油画颜料。。它是油啊啊啊啊啊,好难洗!!!跟笔刷一起,第一次我生生洗了有半个小时。我就该!像对付超油的盘子一样,拿厨用餐巾把多余的油擦掉,再上肥皂还是洗涤剂的。不然直接用水冲,一抹一片黑,有用才怪。

还有稀释剂,丙烯因为水溶,不买介质直接用水也可以稀释。但是俗话说油水不容,油性颜料就没办法用水稀释。我手边什么专门的稀释剂都没有(亚麻籽油之类的),就自作聪明滴了一点手边有的护肤用角鲨烷,反正都是油不是吗,为什么不能用??=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角鲨烷是不是不挥发啊,一天一夜了都还没干。说好的油画六到八小时就能干的呢。。。然后我去查了下,加油的话,的确就是干得慢,看你加了多少油可能要两三天才干;想要稍微干快一点的话,可以加胶之类的介质。

所以只好又去买了亚麻籽油、胶状介质。

自己平时洗碗也不是不知道,塑料上面粘了油有多难洗,我的塑料小调色盘,在丙烯跟油画的双重打击下,早就已经不是白色了,所以去查了调色盘到底怎么办。我又不想用一次性的调色纸,还想能不能画画之间把没用完的颜料保存下来,结果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用玻璃调色盘,盖盖子放冰箱冷冻就好。

又去买了一块玻璃和盒盖。

还有因为丙烯颜料干得太快不好混合,也就有不混合的画法。但是油干得慢,所以可以慢慢混合,也就有专门混合的工具,有的人还直接用混合工具画画,连笔刷都不必用的。非要用笔刷混合不是不可以,但是就只能用一点混一点,不然笔刷粘上一大堆不需要用的颜料,再擦掉,也太浪费了。铲子就不一样,边上就可以抹下来。

于是去买了小铲子。

还有还有油画为什么就必须要画在帆布上?我试着画在纸上,也一样没有问题嘛,啊哈哈,哈,哈。于是又去查,为什么油画不能画在纸上?原来是油慢慢会渗透到纸的背面去,一片黄色的油渍,如果下面还有纸页的话还能把下面的纸也弄脏。但是帆布也太贵、太占地方了,我一点也不想买。如果非要画在纸上,办法也不是没有,就是给纸涂层,gesso(石膏粉底料)或者shellac(虫胶清漆)都有人用。

又去买了石膏粉底料。

所以油画工具都还没有到位。

只是想画个画而已,哪里来这么多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

但是这两天就涂丙烯,感受到了电绘感受不到的快乐。

主要是,电绘毕竟都在屏幕里,吭哧吭哧画了几个小时,屏幕一合上,咦我画了啥、做了甚,都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画完丙烯,它就鲜艳地啪叽在桌子上,很有种『这就是我辛苦耕耘收成』的愉快感。

还有就是,虽然中间多次一停停几个月,好歹也断断续续画了三年的画,对颜色跟明暗的对比,直观上都感性了很多。画起来就更容易沉浸其中、也带有自我表达,而不是纯粹地复制所见、每一笔都举步维艰。

再加上我电绘的很多问题,比如老是想去抠细节、不从大块面入手这种,实体画都治得了,因为电绘可以无限放大,但是实体画总不能放大。。而且现实世界里,笔刷总不可能1 pixel小。再说了,带概括跟块面的画看上去才比较有意思啊。

总之。

开森!>v<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