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表达心情

昨天在想表扬的事情,今天正好看到另一本书育儿里提到同样的事情,跟最近在看的另一本讲公司管理的很像,说要学会高效。高效就是说沟通的时候,用真正有用的方式:

我做小学老师的时候,认为孩子只要多表扬就可以,所以每天都努力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对捡起垃圾的孩子,我会说“真是好孩子”;对坐姿正确的孩子,我会说“真棒”;对考了100分的孩子,我会说“真聪明”……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每天都充满了活力。

但是,渐渐地,班里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奇怪了。

“老师,我把垃圾捡了!”
“刚才扫除的工具乱七八糟的,我把它们整理好了。”
“我把教科书借给同学了。”

孩子们开始变得什么事都来向我汇报,同时还会说“我做××了呢,我棒不棒”“我是好孩子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了问题,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孩子们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想这么做,而是为了受到我的表扬。证据就是,如果我一天不在班里,第二天班里就会满是垃圾。没人表扬就不做,这种状态可不妙!

于是,我开始改变方法,不再单纯表扬,而是向学生表达我的心情。

孩子捡了垃圾,我说的不再是“真棒”,而是“班里干净了,心情都好了”。孩子整理了乱七八糟的扫除工具,我会说“谢谢!帮了老师”。友善对待同学的时候,我会说“好感人啊”。我开始避免使用“真棒啊”“好能干”“真聪明”之类带有评价色彩的语言,转而使用“谢谢”“帮大忙了”“太开心了”这种能够表达心情的语言。

一段时间以后,从孩子口中也听不到“我棒吗”“我厉害吧”这样的话了,并且他们也开始发自内心地行动了。

《父母话术训练手册》

为什么表达心情有用呢?因为它帮助两个人建立链接,而体验爱才是自主行为的动力:

约翰·贝曼博士说:“一个人联结了渴望,就跨越了行为问题。”

比如,当父母体验了“爱”,也就愿意为孩子付出,甚至愿意奋不顾身地进入火场救孩子。在孩子身上也会有同样的体现。当孩子体验了自由,就愿意为自己负责任了,这是自律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孩子真正体验“爱”,也就愿意彻底改变了。但是现今的教育,关于自律的养成,多半仍是利用强制、讨好、交换或者恐吓等负面情绪,养成孩子的纪律,这样容易让孩子在失落、受挫折、焦虑时,逐渐意志溃散;关于爱的教育,多半是让孩子“知道”爱,或者因爱而心生愧疚,而不是体验爱。

有人问我,一个抽烟的人,会因为联结渴望而决定戒烟吗?我的答案多半是肯定的。一个抽烟的人,在认知上了解身体的价值,但是并未体验那份价值感,那意味着没有“联结”渴望,并不会产生戒烟的行为。当一个人罹患肺癌,看到健康检查报告当下,可能感到身体的重要,也就体验了身体的价值,因而选择戒烟了。当一个抽烟的人恋爱了,因为另一半不喜欢烟味,可能决定戒烟,因为体验了爱。当一个抽烟的人要当父母了,常是戒烟念头最强烈的时刻,因为孩子的诞生,让父母体验爱的联结。

《心教》

所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给对方做评估。

当两个人互相表达心情,他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因为心情是主观的,每个人真正能够了解的,只有自己。

我很喜欢看讲各种关系的书,恋爱故事尤其有意思。都不记得是看的哪本讲伴侣沟通的书里就提到说,负面沟通的时候不要说『你做了xx的事情,是xx样的』,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很难过』。

无论是跟同事,跟朋友,跟伴侣,跟小孩,还是跟自己内心的小孩,都是一样的啊。最有效的沟通反而是温柔的,表达自我情绪的。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表扬跟批评一样危险

哪来那么多评判呢?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是,批判性的。

由之洗礼出来的人都是,讨好的。

要么是典型讨好,千辛万苦想要操控别人不讨厌自己,以藉之获得安全感;要么是阻断式讨好,为了避免自己心绪烦扰直接退避三舍,眼不见心不烦。

其实就像我之前说的,无论是完全服从式地顺从他人,还是听到命令就想要反其道而行之的叛逆,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不自由。

赞美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好。它会训练我们用别人乐于接受或觉得『舒适』的方式行事,妨碍我们取悦自己。

讨好型来访者之所以相信他们不会在我的咨询室里做『错』事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知道他们也无法做『对』事。这里没有评判,只有充满兴趣和共情的空间,只是要找出藏在讨好背后的原因。想要摆脱内心的批判,就必须放弃通过讨好别人所获得的称赞。不想觉得自己做错了,就必须放弃我们本可以做对的观念。咨询师能给予来访者的东西在于:跳出来访者的讨好模式,成为他们无法吸引或争取的人,也就不致迷失或失望。他们得以有机会第一次发现,他们原本的自己,就很有价值、很重要,值得受到他人和自己的尊重。

想要取悦自己,就必须学会辨识自己的感受,理解它们发出的信号,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活得满足不必再依靠讨好这一扭曲的媒介。对自己的感受负责,就是要重视它。要善待自己,共情自己,为自己做些积极的小事——不是因为你必须这么做,也不是因为你值得这么做,而是你需要启动取悦自己的自然循环。多数情况下,这么做之后都会觉得好受些,不仅因为你做了些积极的事,更因为你关注着自己的情绪信号灯,想自己证明你很重要,你的感受应该得到认可和自己的帮助。

《让自己快乐:如何停止讨好他人,并转变你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段很有意思,说经常做点让自己开心的小事,其实最大的作用不是事情本身让你开心,而是由此在向自己一点点证明:我的感受很重要。在我自己的生命里,我的感受比别人的感受重要,我就是比别人更重要。

越来越觉得,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教育才是鼓励小孩独立思考、以待其有朝一日真正自立。无论在明在暗,直接上口谆谆教诲、还是借由赞许与失望的眼神来传递是非观的,大部分其实是在利己。要么是希望被依赖,要么是希望被方便。

不是去告诉你,去成为怎样的人,而是问,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不是告诉你,什么好什么坏,什么善良什么邪恶,而是问你,你觉得什么才是善,什么才是恶?

不是夸赞你的作品『这也太厉害了』或者批评『这也太烂了吧』,而是问,你当时这样创作,心里是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不是安慰说『这有什么好伤心的』或者建议说『你有没有试过这样做』,而是问,这件事让你很失望很难过是吗?

为什么要给我下定义?为什么要告诉我我是什么样的人,决绝的,温暖的,强大的?安静的,自私的,骄傲的?

我曾经是怎样的人,现在就一定还是这样的人吗?

你真的在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你问过我吗,带着『好奇想要了解』而非『审视想要定性』的目光?

还是只是已经定义好了的一个角色,只要我在你的生命的舞台上扮演好这个角色呢?

啪叽一个标签拍面而来,如果是负面的,让人苦涩难言,百口莫辩;如果是正面的,让人提心吊胆,生怕一足踏空跌下神坛。

没有那么多黑白两清泾渭分明,世界明明是『既是也是』的五色斑斓。

我既安宁,又痛苦。

既欢喜,又内疚。

既愤怒,也害怕。

这有什么好愤怒,有什么好害怕?

可我就是愤怒,就是害怕,这就是我的感受。

突然有点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跟p在一起,有时候我甚至开玩笑说,我觉得跟人在一起好累,跟动物在一起才轻松快乐,就像跟你在一起一样。因为我很多时候是阻断式地讨好,自知承受不起,于是宁可远离。而动物从来不会审判我呀,什么样的眼光都没有,只有清澈的陪伴。我并不是一个怎样的人类,我们只不过共享同一分时光。p也是,就让我一颗小树苗想怎么长怎么长,不会时时教导我孰是孰非,也不会日日审判我为人几何。在p面前,我没什么形象要维持,因为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我想做什么都尽可以去做,只要自己承担责任与后果。我无法取悦p,因为没什么欣赏或者失望的眼光,只有稳定安心的陪伴。

这两天另看的一本书提到了正念,特别喜欢这种描述:

与其去审判自己与他人,判定什么情绪是好的、什么状态是坏的、什么特质是善的、什么行为是恶的,不如就做一个观察者、一个旁白者。观察一片片想法的云从大脑的天空飘过去,自己旁白备注:这片云是想法、这片云是情绪、这片云是身体感受,云云。云云云,哈哈。

这两天在练习这样的技能,发现很多情绪虽然来还是排山倒海地来,但是只要旁白承认它存在且辉煌过,从左飘到右,从右飘到左,左晃右晃也就消散在天空中。反而是努力想要某种情绪或者想法赶紧消散,才真是让它们挥之不去。

很有意思呀。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我以食为天

这星期看的书里,看得爽的有两套,其中一套是汪二峤的《我愿常欢喜》。一般我微信阅读一打开看都是三五百页,好家伙,《我愿常欢喜》一看居然有四千多页,总共171多万字,我生生抱着书啃了好几天,晚上睡觉睡不着又爬起来继续看一会,最后一看数据,看了快有二十个小时。作者也太能写了吧!各种人物各种人生车轮登场,我看要不是最后憋着停下了,还能继续写娃的娃的娃几百万字,完全没问题。就是各种家庭的北京生活,让我一个没怎么在国内打拼过的人,也体验了一把打拼生活。

另一套超喜欢的书,就是高木直子的吃货系列。

《肚子饿万岁》、《不再是一个人吃饭啦》云云。。看了感觉超幸福啊啊啊!!终于有点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吃饭喜欢先找下饭的吃播,看别人吃饭吃得很幸福的感觉,的确是自己口水也要流下来了,胃口也变得很好。

上个周末突然想起来,去年家里买了小肥羊的番茄火锅底料,一直都因为懒得去研究怎么处理没有动过;又触景生情想起来前几个月跟朋友在温哥华吃了个海鲜粥底火锅,味道出乎意料地超好啊!!!这也太会了,我一听说粥底,还海鲜,还心怀犹疑,觉得。。这哪能好吃啊。结果,海鲜让火锅汤变得很鲜,粥在下面烧着烧着也稠了,吃得超幸福。。

所以周末就去t&t买了扇贝、超市打包好的火锅套装蘑菇,新鲜的跟干货各一份、冬瓜蔬菜、涮牛肉涮羊肉。。做了火锅,一个粥底一个番茄底,连吃了好几天。粥底的扇贝,因为买了袋装熟食,不是特别鲜,下次还是得试试新鲜的扇贝啊!还有毕竟在家大部分是做干饭,不常煮粥,米饭量有点不好掌握,放多了。。下次得少放点。番茄的底料,我准备放了才发现原来去年下旬就已经过期了。。。。。。但是!!这种调料包有啥好过期啊,= =。于是还是义无反顾地放了。我看包装袋上写,放一升水,还想,一升水!够涮什么,蔬菜蘑菇都放不下啊,于是就想当然放了1.5升。结果好大的锅,食材往汤水里一加,果然都要漫出来了。。。下次还是得按照包装上的操作来搞。什么东西做出来,细碎的香菜上面一撒感觉都特香。冬天吃火锅好暖啊~~

新食谱解锁+1。

还想再搞海鲜粥底火锅啊,真,好吃 =3=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陪伴

看到书里一段话觉得超有道理:

陪伴就是愿意花时间跟你在一起,并说一些让你舒服的话或者做一些让你舒服的事。并不是旁边有个人就叫陪伴,不然,一只老虎在那里追你,你也可以说被陪伴了。感到被关注、理解、重视、尊重等亲密感的前提下给予的陪伴才是你想要的陪伴。

想起以前认识的同事,爱开拿别人开心的玩笑,别人不爽还会说『怎么这么开不起玩笑』。

只有被治愈到温暖到才是陪伴啊!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美滋滋

因为前两天跟同事聊到打鼓的事情,好几个同事都推荐我看一部电影,whiplash,我一查评分好高!就周末下了来看。

剧透。

全剧就是形容一个音乐老师,吹毛求疵无比严苛,到了谩骂侮辱怒砸乐器的地步,妥妥的pua。电影里老师说,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干得漂亮,说了两个人就都开心了,就没有杰作了。故事里还提到一个老师的前徒弟,做到登峰造极的艺术进阶,然后受不了压力自杀了。然后电影还在批判性地推崇这种导师,到最后也还在升华洗白。

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看得我简直要犯ptsd。

就好像我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传记,说到父母对情绪的操控导致女孩的讨好人格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经历的,但是程度又远不及这些文学作品极端,所以在这极端不可思议之下就感受到一股子荒谬。

能好好说的话,非要拐弯抹角去暗示激将,还觉得自己用心良苦,最讨厌了。

所以电影暗戳戳给出的选择是,到底要名垂千古,还是要平淡快乐?要追逐梦想,可就要永远痛苦地pua自己,永不停步,永远向前喔。如果放在以前,我也许会选择严苛与进步。但现在在我看来,要个屁的名垂千古,名誉成就那统统是扯淡,是我想甩都难甩掉、从小就痛苦焦虑的源泉。

我!!!就是要平平淡淡地美滋滋,哼。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不公平

这两天心血来潮去上架子鼓的课,就像前半年心血来潮去上声乐课一样,上课下来就觉得,从事不同行业,真的好不公平。

明明都是在自己的行业做得很厉害的人,如果是程序员,可能中等偏上就工资很高;如果是做音乐,那要做到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才能温饱以上,稍微赚点小钱;如果是演艺界,那就彻底了,做到百万分之一的厉害才能吃上饭。

前两天上课,老师说,七岁的时候买的鼓架现在还能用啦,我就震惊了:你七岁就开始打鼓?

老师:对啊,那时候朋友开始搞乐队,想让我去打鼓,没办法的嘛,后来就越做越专业。

所以从那么小的时候,一辈子的方向就已经定下来了啊!

以前看励志类书籍,总觉得从小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很赞;但从另一个方向看,如果小孩从小就决定要当演员,并且一辈子都在求而不得;从小就想当作家,一辈子都在投稿;或者从小一下子就走上了任何这些万里挑一才能吃得上饭的行业,那也真好不公平啊。

我来上课的时候架子鼓老师正在房间门口练吉他,我说你连吉他也弹的呀!

老师说,对啊,我还想弹好一点,可以开课呢。

我:为什么也要教吉他啊?

老师:因为学架子鼓的人很少啊!学吉他的人可就多了,我得赚钱啊。

之前声乐课的老师也说,一星期一两天来教课,剩下几天还要去工地打工。

我:我靠你这么厉害,居然还会做这些??工地好玩嘛?

声乐老师:一点都不好玩,我一点也不想去。但是我要赚钱糊口啊!

但是再问老师以后有没有什么计划之类的,也就是努力把乐团做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被pick能红。

我既震惊在声乐老师寄希望于概率超低的事件,也震惊架子鼓老师能够想到的挣钱方法就是做另一门课的音乐老师。的确,已经身在这个行业,熟门熟路,难道努力练好一门乐器的功夫(那么难!!)难道不比再重新开辟一门赚钱的行业要简单吗?

转念又想到我一堆天马行空想要尝试的东西,都是陌生的领域的确是难上加难。

永远是走出第一步最难呀。

但是,人生总要尝试下不同的东西才有意思嘛!

记得以前看过讲北欧一本书,忘了是讲丹麦还是哪个国家,说社会福利保障,没有工作两年之内可以尝试不同的行业,还是文化对尝试各种东西包容度超高的。

社会的公平就是大家都能温饱,然后大家想做什么贡献做什么贡献。也许小说不会红,但是总有喜欢的人在看;也许音乐不会火,但是总有朋友在欣赏。

希望能有这个自由,能够不去担心尝试的东西赚不赚钱啊。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能够安心当弱者的社会

今年的圣诞礼物是很久之前想过要买、但是又觉得不是必须买的,中文阅读器。

因为,虽然我是一只大书虫,但一直在看的都是英文书,因为英文资源99%的书都挂在amazon上,想看什么直接下载sample购买就好。而中文书不一样,以前豆瓣阅读买了还可以发送到kindle,后来是侵犯了amazon的权益还是什么的,全部被禁用了。虽然有时候运气好可以在网上找到免费资源,但是一方面看书不支持作者版权有点不大好意思,另一方面最主要是我太懒了,有的旧书找半天都找不到,更别说新书了,找了几次广告连天就懒得再找,中文书就全体放弃了。

所以拿到小米阅读器,立刻翻了一圈各种阅读app,最大的是京东跟微信,搜了一圈书选定了微信阅读。天呐,会员才一个月四五块加币,而且不是amazon kindle会员那种装模作样的会员,说是很多书免费,其实免费的都是垃圾书;微信阅读的会员,是真的全体免费啊!?

其实看书这么多年,从大学时候就告诉自己,买书反正是投资自己的大脑,起码一个月一两百块钱我还是买得起的吧!!直到今天,除了那种一上来就快一百刀的工具书还会在心里盘算一下到底需不需要买以外,基本实现了『看书自由』。所以这么多年愉快自由地够买英文书。。结果就是,英文书里,感兴趣的话题,评分高的也都看差不多了,以至于觉得很多书翻来覆去讲的都差不多,很少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结果最近一两年都提不起什么看书的兴趣。

但是五块钱就可以随便去浏览那么多基本都没动过的中文书,突然就好像老鼠掉进了米缸,两眼放光,简直不知道要先啃哪颗米才好。

看中文书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一眼就能扫过好几段,看太快,很多东西都还没来得及回味就过去。所以看到有意思的东西也要好好记下来呀!!(握拳

《无薪主妇》

是日本人写的书,这一段看得我很有共鸣:

我们所追求的社会,是每个人都能安心当弱者的社会,是每个人都能安心成为被护理者的社会。

最近有些人为了尽量缩短老年衰弱过程,做起了“无病无灾、两腿一蹬”体操。但是与其让老人努力“自己打头阵,避免生活不能自理”,我们更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能安心成为被护理者的社会。我最讨厌预防痴呆症这种说法。痴呆症目前是原因不明、预防和治疗方法也都不明的疾病。与其说是疾病,倒不如说它是伴随老年而来的难以避免的现象。如果能预防痴呆症,你能对罹患痴呆症的人说“都怪你不预防”吗?罹患痴呆症难道是自己的责任吗?没有人心甘情愿罹患痴呆症。如果有人对他们说“这是你自己的责任”“都怪你不预防”,如果这就是提倡“努力自助”的社会,那这就是一个最让人讨厌的社会。我们想要创造的,是一个即使有了痴呆症也能放心生活的社会,是即使成了残障人士也不会被杀死的社会。

社会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啊。我真正想要的,不是优秀然后被爱,不是强大然后活的很好,而是不『优秀』(优秀到底是什么鬼)、普普通通的人,也能在平凡的每日生活中感到幸福与充足。我想要生活的社会,不是弱肉强食,也不是能者多劳,而是资源富足、愿者多劳。不是因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才生产,而是社会保障基本生活,而每个人仅仅为了自我实现而生产。

这个话题有点大,细枝末节我也在慢慢考虑。

不过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书里也提到,说:

把各国的总和生育率(一名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双职工+照护公共化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北欧模式)出生率最高,双职工+照护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次之,而在男性养家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南欧模式,包括日本、韩国),女性最不愿意生孩子。

所以最让人放松、对社会未来与养育后代有信心的,是由社会保障所有人育儿福利,然后愿者多生的国家;而最不愿意事人口生产的,是由『强大优秀』的人去工作,而由『平凡无用』的人去育儿的国家。

年度目标

我有一个自己过年的传统,每年年末我都会去重看一本叫《4 hours work week》的书。因为其中有一段是设立目标用的,而且特别具体好用:先决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决定三个月具体目标,然后是今明后五分钟就能内完成的步骤。

但是今年却兴趣缺缺,并不想做什么梦想计划。

感觉自己以前一直在追求的都是做一件事就努力做到最好,但是就像我说的,『优秀』到底是什么鬼??我现在觉得,如果我像以往一样,想要什么都不是很清楚,就随便拿一件事情出来想要做到最好,就好像蒙着眼睛往前狂奔一样,一抓一个瞎,到时候跑完了一看,我是谁我在哪我这是要干嘛??一路上流血流汗告诉自己说拼一拼到终点就好,忍一忍就会有幸福的那一天,最后发现人生大部分时间原来都在路上,结果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忍者。

为什么这么拼命,到头来不还是因为觉得『只有优秀才会被爱』吗?这根本才是导致不安全的源头吧。

与其努力变得『优秀』起来,每天在汗流浃背中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用无尽头的山巅,不如想想怎么去爱自己与身边人最普通的样子。每天找好吃的饭,看有趣的书,聊好玩的天,那种简单的追求与快乐。与其做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不如做每一件事情都确定自己想做,对生命的成长才比较重要。

攒钱退休

我一年多前还在找工作的时候经常去看blind,那时候经济还没有特别萧条,很多人还在贴多少多少钱的帖子,我就注意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人不光工作时候赚钱赚多少都没够,就连退休时候攒钱攒多少也都没够的。

没攒钱的觉得自己500k就可以一个月一千五开销做到支出4%然后退休,攒了500k的觉得要一百万一月三千,攒了一百万的觉得要三百万当前生活水平才能维持不变,攒了三百万的觉得要五百万才能预防万一出什么事情,攒了五百万的觉得要八百万还要给小孩攒上学钱。。。这种事情,真的没有尽头的。

过了一定限度,就是自己在怕。要么不相信社会制度的支持,要么不相信家人的支持,要么怎么也不相信自己有100%安全的那一天。

可是哪条路才是百分百安全的呢?再安全的计划也会有漏洞。

再说安全到底是什么,是活到九十九,还是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每个人的答案也都不一样。

只有一次的生命,除了工作,我还想做点什么呢?

哪怕还是要回来干老本行,停两年,尝试点新的东西总比一条路走到头要有意思点。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你找对象要求太高了吧

你妹。

前两天跟一个有段时间没聊的朋友聊天,男生说,找女朋友还是好难啊!

我说,是啊,我怎么平时看网上,reddit、blind、discord servers之类的,都是男生在抱怨找不到女朋友,真奇了怪了,明明男女比例差不多一比一吧,女生都到哪儿去了?

然后我呆掉一拍,突然意识到:等等,,光是我认识的朋友里,就有两个认识很多年的朋友、加一个认识一年多的朋友,就觉得跟男生谈恋爱太艰难,都转了bi,早就开始转谈女生了。还有几个朋友是觉得有恋爱也行,但没有也一样生活很滋润的,根本没想着要谈恋爱。这自己不恋爱还好说,市场就少掉一个可能性而已,转了bi的这可是一拉两个噗通下水啊,光是我认识的人里就刷刷数下去一打女生。

我努力一通解释,问他,女生找不到喜欢的男生内部消化就可以,男生找不到喜欢的女生怎么就不能也内部消化一下呢?

他呵呵,答,probably too much ego,大概是男人争强好胜的自负心作祟吧!

这明明也可以是一条出路嘛,指出来了不愿意走,我也帮不了你。

我一想,我认识过所有不是天生就弯的男人里,不恐同就已经算谢谢你全家了。唯一一个表示『男生也可以接受』的,还是一个思想超开放的poly党,而且对男生要求还超高,记得当时他说,大部分女生在他看来外貌都有不同的美、性格也各有风趣;但是男生要让他看得入眼的,得又帅又优秀才行,很少能遇到这样的人。

这。。,,,不是跟女生对男生所谓的『高标准』一样吗??

第二天我跟p聊到这个话题,p说,这好像是个新时代问题,几十年前怎么谁也没听说什么很多男生找不到女朋友、或者女生要求太高只想找10%优质男人之类的事情。

我说,对啊,但是几十年前,女人找男人是因为有经济需求跟安全需求,社会歧视自己挣不到钱也人身安全不保的,随便找个什么人搭伙过活,也好过赖在娘家一辈子被白眼死还是孤苦伶仃冻死饿死的。现在女人要钱自己就可以去挣,法治社会也不再有打砸抢烧,到底要男人做什么?如果不是锦上添花、让生活更幸福的甜蜜恋爱,自己过难道不爽吗?

所以为什么上了五六七十岁再离婚的人里,男人就急着再找个老婆,有的还提出『只要照顾好了一个月给你两千』之类的条件,而女人普遍就没兴趣再找对象了。怎么,前半辈子伺候人还没伺候够,还想再找个人来伺候后半辈子几十年吗?两千都还不够请钟点工,找个人一结婚,就有免费女佣了。

几十年前男主外,女主内,好歹还算是相依为命、各取所需。

而今,大部分普通人也没什么超越自我的物质需求,自己打一份工够住够吃就够活。至于精神需求,虽然奇葩不分男女,但是不得不说,善解人意的人里,女生还是绝逼占多数。所以所谓的『情绪价值』,也是女生经济自由以后才慢慢流行起来的概念。女生突然发现,不仅经济上不再依靠男人,不结婚也不会像旧社会一样被人八婆到死,那到底找个男人结婚是有什么好处?

喔。。还是可以有情感价值的嘛。

看着养眼,聊天愉快,这不就跟我那个poly男生朋友对找男恋爱对象的要求,一毛一样吗??

同样都是因为不会『需要』,所以问题只剩下是否值得『想要』。

既然很多女生都不再迫切需要男生曾经传统提供的经济价值,而可爱帅气且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男生又物以稀为贵早早被抢夺下市,那。。。跟甜甜的女生恋爱不软不香吗?要我我也愿意啊 (*´꒳`*) 再怎么不济,有几个闺蜜一起生活,也好过开始一段不加分的恋爱、进入一份不幸福的婚姻。

所以为什么日本提早进入这个阶段,社会才会慢慢出现当下并不罕见的『女性共同体』(女性コミュニティ)。几个到十个年老女性生活在一起,共同承担生活开支、彼此提供情感支持,互相照顾、共同养老。虽然说男人平均寿命的确比女人短五到十年,所以出现『女性共同体』也很正常;但哪怕城市里有一群老爷爷,也很难想象他们会像一群老奶奶一样一起生活、互相照顾吧。

走个题,突然想到,就连打游戏都是好辅助最金贵,因为dps只要能输出就行,一个不行还可以换其他的;但是好的辅助可是怎么搭配都ok的万金油,每场必上的。找对象也是,现在女生跟男生一样可以自己输出,当然是找个好辅助更划算。俩人都可甜可咸,可输出可辅助,打起怪来最舒服了。但是,找个可甜可咸的女生容易,男生可就难啦,大部分只会齁咸硬汉不知道怎么甜软可人的。

回到开头朋友说找不到女朋友觉得孤独的话题,虽然朋友真的是认识很多人,但是感觉对男生来说,找对象简直像是永恒的渴望,哪怕朋友再多,都无法像女生有很多朋友一样达到『情感满足』的状态。

除了是已经放弃的。

在亚洲这种放弃都还有平静的可能,还蛮多男生都是,找不到就找不到吧,自己活着也挺好。但是欧美找不到女朋友的男生,大部分感觉简直要日益走向绝望与抑郁。还有印度男很多比较神奇的,会愤怒,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都是别人欠的,都是你们的错,你们把本该属于我的女人抢走了,上天不公。

后来我想,赫敏曾经说罗恩『只有一茶匙的情感理解能力』,我觉得其实大部分男生也是『只有一茶匙的情感需求』,只需要一个人份的情感支持。

但是其他男生又无法提供这种情感价值,所以只能去找个女伴儿。而他们找到老婆也就满足了,也不再有与其他人深度情感链接的需求。女生就不一样,只有一个人的深度链接还是会感到孤独,所以除了伴侣之外好朋友还是得有几个。

只要有高质量情感链接,其实男女皆可的啦 (ノ´ヮ´)ノ*:・゚✧

Standard
旅行日记 | Travels

洛杉矶

上周去洛杉矶玩了一圈,昨天才回来。本来想着昨天写一笔游记,但是懒得;今天其实还是懒,想要去看小说,但是不赶紧写完会忘的,啊啊啊啊!!

干嘛非要出门旅游

其实我对美国一直都没什么好奇心,电影电视看都看够了,所以p说要去洛杉矶玩我一点期待都没。洛杉矶不就是湖人吗?科比都不在了,而且我又不是NBA狂热分子。所以出发前我抱怨说,明天又要坐飞机了我好怕啊,然后差点没跟p吵了一架。p说我辛苦计划的旅游,你不跟我一起冒星星期待,还给我浇冷水,我要蔫掉了。结果我求安慰也没求成,还得反过来给他顺毛,哎。

说来也是,p成长的环境总是,旅游归来p爸会遗憾地说,回家啦,冒险结束了。而我,总记得旅游回来,爸妈会长舒一口气说,还是家里舒服啊。

p也是个比我安全得多的人,哪怕是在游戏里,也总是往陌生的地方跑,想要到处探索。而我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游戏里,总喜欢待在安全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书画画打游戏之类不用出门的娱乐),去餐厅也总是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在我看来,都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了,为什么不点它??非要去尝试不知口味如何,八成不大好吃的新菜,是生活不够难过非要给自己添堵吗?哪像p,总是想知道没吃过的东西是什么味道,哪怕不好吃也要冒险尝试。

最后我边顺毛边说,你知道虽然我嘴上抱怨很多,但是我其实还是愿意偶尔出门玩的。如果不是你,我大概就永远宅在家看书画画了,跟你在一起可以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了啊。你愿意跟我说不开心我也很高兴,哪天要是因为怕彼此不开心就真的不敢抱怨了,那我才真的要怕了。只要说得出口,发泄得出来,就都挺好。

破败的城市

到洛杉矶,最大的震惊大概是城市的破败。

去之前,我心里想着,好歹洛杉矶也是,大名鼎鼎的洛杉矶啊!怎么也是灯红酒绿的。结果我们住在市中心,酒店贵是真的贵,但是下地铁一路上看到满大街的垃圾,路过一家家倒闭的商店,看每家店门口都有铁栅栏,心就一点点地沉下来。

上次这么觉得,还是去BC北边的Prince George。我们住的地方虽然看起来像是个新建的街区,马路宽敞干干净净,但是我们一路开过去每家店橱窗外都有安全栅栏。我跟p说,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这一街一水的铁栏杆跟hasting街上一模一样。然后果然一下车,还没进airbnb就有人逮住问:有零钱吗给点?最后发现整个城市,简直好像只有流浪汉才会在大街上走一样,不是流浪汉的正常人都会自己开车。

市中心逐渐落败,商店关门,好歹还可以解释成城市外扩,都远程工作去了。但是一条街上每家店都会安铁栅栏,就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治安不行,偷盗成行。

如果说市中心不干净还只是街区不行,最让我震惊的是,声名远扬的星光大道,居然也是垃圾满大街、流浪汉随处可见,破败商店到处都是的样子。我们路过一个躺在路边的流浪汉,我拉住p才差点没踩到脚下的几条小溪里,是从流浪汉的身下流出来的尿。

这可是好莱坞星光大道啊,怎么会????

城市地铁线路多是多,但是第一天到洛杉矶只坐了两站还没觉得,后面每天坐个半小时一个小时的地铁到处去玩,才发现,真的很难闻。。隐隐约约厕所的味道。有时候一上车就看到有好几个人,一人占着好几个位置在躺着睡大觉。虽然每一站地铁喇叭都会提醒说『不要在公共空间里用喇叭播放音乐』,但是还是遇上有人,就是在地铁上大放音乐,也并没有人说什么。

能说什么呢?谁知道对方是不是疯子,就已经够吓人的了,更别说在一个枪支合法的国度。

经常在大街上走着就有人扛着巨型的播音喇叭走过去,最夸张一次在Santa Monica海滩边上,有人扛着六个巨型喇叭,轰轰轰地放音乐。我超讨厌这种,就像超讨厌温哥华市中心夜深人静睡觉的时候外面马路上轰的一声不知是跑车还是摩托车开过去。要能从楼上扔臭鸡蛋还是西红柿还扔得准我就扔了,真他妈烦,自己耳膜不要不算,还要扰民兼拉别人一起下地狱。

后来我跟p说,这里大概正常中产阶级是不会去做公共交通的吧,大家都有车,每一家店门口都是超大的停车场,所以真正会去做公共交通的都是穷人跟流浪汉。

p说,温哥华的地铁真算是各大城市中挺的干净了,巴黎的地铁也很臭也脏,不过那个普通人也会去做,大概就是纯粹坐车的人太多了吧。

我心想,可是中国地铁也人超多,也不会脏臭到这种地步。。

现在回想起来,我去过的最干净的地方大概就是德国跟日本了。当时在欧洲自驾绕着瑞士边上的国家开了一圈,开进德国边境就傻了,怎么一个地方可以这么干净。跟同为发达国家的德国城市比起来,洛杉矶根本就没法比,连发展中国家城市都还不如。

路途有时候坐lyft打车,大部分司机都默默开车的,但有个司机大叔特别能侃。侃完旅游日程,我问大叔您经常来做lyft吗?

大叔说,我跟老婆都是房地产经纪,我每天下班时间、周末白天有时间都会来开几个小时车。本来也试过晚上开,但是到了夜里打车的就全是醉鬼,有时候遇到人醉晕在车上还要给搬回家。有次一姑娘好巨一身板,我一边气喘吁吁搬人一边想,我这tm都在干嘛啊,后来就只做日班了,哈哈哈。

我:我去?!房地产经纪也还不够生活,还得来做lyft吗?!

大叔:但有个女儿快大学毕业,那大学学费可不是开玩笑的,再加上房贷,一个月开销有一万多呢。等这个女儿毕业了就可以稍微松口气,但下面还有刚出生的一儿一女,路途漫漫哪。

这个世界真是奇怪,穷人穷得流落街头到处都是,中产都穷得要做lyft补贴家用,到底有钱人都是谁啊。

哈利波特!!

最开心的部分是去universal studios里的哈利波特世界。环球影城有很多园区,各种电影,什么侏罗纪世界,变形金刚,木乃伊,还有新建的马里奥世界,等等等等,但是我心心念念的只有一个:哈利波特。stephen fry版本哈利波特有声书有125个小时,我大概反复听了有十几二十几遍。虽然后来改听hpmor了,但是对魔法的世界一直超喜欢,心水得不行,这次终于现实世界了。

对角巷里真的什么商店都有,什么神奇生物商店、魔杖巫师袍、蜂蜜公爵、三把扫帚。。。逛得好开心。给自己买了电影同款巧克力蛙和一个ravenclaw的磁铁书签,还算个实用的留念。

本来还想买个魔杖的来着,但是看了买魔杖的小show,最后也并没有买魔杖,因为发现居然是塑料做的??摸上去超廉价。。p说,你不如自己做一个吧。。好吧。还有就是必须尝试的黄油啤酒,可是哪里是什么啤酒,连气泡都没有,就是黄色的甜水上面加上点咸味奶油盖,喝着就泛酸,8刀左右的坑爹价格,我跟p喝了没有几口就丢掉了= =

园区里食物贵都还算在意料之中,但是各种食物的尺寸真的是,,不说一个pizza感觉有普通pizza的两倍宽,就连甜甜圈跟pretzel都是超巨型,为什么啊??

在所有的ride里我唯独有信心(跟体力)排了哈利波特的,拍了一个小时多的队,去城堡里转了一圈。城堡里的画像做得真是逼真,看起来就好像是油画的质感在动,哈哈哈。最后的全息过山车差点把我坐吐出来,但是,值了!!

排队排在我俩前面的一父一女,一路都在开心地拍照留念,结果最后关头在临上车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工作人员比划着小姑娘的身高解释说,身高刚好不够。我一看,如果把小姑娘的头发压平了的确是不够,边上还有个更矮一点的小姑娘,已经被拦下来哭了一会儿了。在入口排队刚开始的地方就有巨大的标识了,身高不到不给坐的,这些家长不知道是没看到,还是侥幸觉得说不定苦苦拜托一下会通个人情给过。其他事情还好说,但这种过山车的毕竟事关人身安全,工作人员也不可能自己出头帮顾客担着风险,估计整天戳在这当坏人拦小孩,看小孩哭都看麻了。

p说,前两年生日说送你坐滑翔翼,结果难以预订,拖到今年生日才实现,所以前两年欠下的生日礼物,这次环球影城的惊喜算是补偿啦。

作为最后一天的项目,一天走下来简直要累趴下,但这天还是过得很开心的。

旅游与工作

过去五天,每天早上起来就是赶早飞机地铁公交地出门,玩一圈晚上回来就跟p一起打游戏看小说,身体疲惫是疲惫的,但是心很轻松。嘴上说着不想出门,其实出门累死也比在家上班轻松。

这种状态,可以长期吗?如果我一直不上班,心真的会一直轻松吗?

要是能就好了!

Standard
读书笔记 | Books

写字

刚才跟朋友聊到心理健康,突然想到pedro之前提过相关的话题,谷歌了一下,查到了这篇博客

写字条理清晰的人真是,一篇文章看下来感觉气都顺了。就好像,生活的无序感又被梳理清楚了一点点,眼镜擦干净世界又清明了一点点。

之前看paul graham的on writing这篇文章也是,说:

I think it’s far more important to write well than most people realize. Writing doesn’t just communicate ideas; it generates them. If you’re bad at writing and don’t like to do it, you’ll miss out on most of the ideas writing would have generated.

Paul Graham

还是值得把思绪梳理出来的。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