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Misc

美好愿望

接上一篇,换一个角度看,其实一个人的控制欲也表达了一种希望跟对方关系亲近的美好愿望。

只不过,这个愿望没有通过直接表述的方式传达出来『我想你了』,而是通过别扭的方式,比如希望对方过得不好,希望对方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这样这个人就只能更多依赖自己,这样两个人关系就会更亲近。

能理解是能理解,但是事实上越直接表述关系还真的就越近,越拐弯抹角关系就越差。

当对方是控制者的时候,越打压自己,自己就越不愿意与对方交往,只能敬而远之。当自己是控制者的时候,越发觉自己有打压对方的冲动,就越不喜欢自己,也越不愿意在这段关系里面对对方,也只能敬而远之。

典型的大概是我姥姥,只要打电话就必提各种让人内疚的话题,比如楼上谁谁从国外回来跟父母一直住在一起啦,那个谁谁对爸妈怎么好啦之类的,一聊就半小时四五十分钟,越聊越沉重,搞得我都不敢给姥姥打电话,只敢每周发点我俩的照片去聊表慰问。相反地,我之所以愿意每周给奶奶打电话,也是因为奶奶哪怕身体很不好,也只说不用担心她,她有姑姑在身边照顾,都在关心我是不是一切都好。

现在奶奶腿脚经常痛、耳朵也听不见了,打电话都要姑姑在边上帮忙听着,每周电话也变成了每月电话。

上周打电话的时候,奶奶还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回去。上次回去的时候是去年年末,跟奶奶同住一个房子,半夜就听见她不停地夜起,走来走去,因为腿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能再出门,只能待在楼上了。

回国也就几个星期,在老家也只能待那么一个星期左右,两三年也才回家一次。

还能见到奶奶的次数,都是倒数了。

有时候挂了电话会哭,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时间的洪流,还是滚滚向前。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不要用爱控制我

今天出去看viff的电影,开场前边啃三明治边看这本书《不要用爱控制我》,看回来觉得有点震惊。很多事情,跟人相处起来不舒服,原来都是别人在试图控制我。

为什么只有亲近的人才会口无遮拦,因为关系近到了一定地步,控制者就下意识想要让对方不要太独立,这样对方就会只能依赖自己多一点,就不容易离开。如果敢跟刚认识的人这么搞,人家立刻当你神经病,马上就拔脚走人。

说说我经历过的控制:

把我的点子当成自己的发表

前几个月认识一个同好,加了好友,聊天嬉笑之间我提了一个在考虑画的埂。隔天发现对方转头就发在状态里,提也不提出处,完全是一副老子就是原创的态度。当时只觉得心理一埂,不大舒服,后来慢慢断聊了。主要是,对方前段时间刚刚大笔墨鞭笞别人抄袭他,撕了很多天的逼,我还友情支持了两句嘞。

看到书里提到,有时候同事或者老板,非但不会攻击人,还会采取相反的做法,把别人都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把别人的点子理所当然当成自己的,总之知识产权都是自己的,因为根本没有把别人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书里称这种控制者为『压抑型控制者』。

故意冷淡我,让我难受

高中时候的朋友,一段时间聊得满开心的,有一天突然不理我。表现得很冷漠,当我问怎么了却冷淡回答没什么。上着课我都难过得哭了,然后对方终于满意回暖了。我怕了,断了。这事多年后还有后续,前两年还把对方加了回来,试图聊了一次。这么多年了,万一人变了呢?但是。。surprise surprise,对方旁敲侧击的傲娇性格依旧。遂彻底放弃。

动漫游戏里这种角色挺好玩的,我的确被吸引。但是现实里还是算了。真的,我一丁点drama都不想要了。

被拒绝会生气

是一种控制欲的表现,因为泰迪熊是不应该拒绝自己的。明明应该在家里乖乖等自己回来,自己提议做什么就立刻高高兴兴一起去,才是关系好的表现。我怎么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偏好,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喜恶放在对方的需求之前?

正常被拒绝的人,把对方当个独立个体的话,不应该是想办法讨论出一个两人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吗?生气是几个意思想怎样啊???气我怎么可以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后面??

死不承认做过的事实

前段时间跟人对线,终于提到很久以前,对方做过很过分的事情,对方问都没问细节,第一反应是强力驳斥我在说谎,山崩海啸式。因为面对事实意味着我脱离了『泰迪熊』的无害角色,威胁到了他完美的自我形象,事情就脱离控制了。

除了他心目中的『世界应该怎样』,『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该是什么样的人』,任何威胁到这些定义的信息都拒不接受。这也就包括:

从来不问我的喜好

从来不会问我的看法,也从不主动了解我的喜好。重要的不是我真实是什么样的人,而是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真实的我,在他心里,真的存在过吗?

我不知道。

贬低我,随意对我下定论

『任何时候,当被控制者表现得可信、独立和真实时,控制者就会感到这是对关系的威胁,因而他们会尽力消除这种威胁,从而制止所有分离的倾向。』

所以最好是,轻描淡写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啊?原来你不是xx这样的人的吗?』

重点是『轻描淡写』:

『当一个人给别人下定论时,扭曲现象就出现了。例如如果我说「我饿了」,有人却反问我「怎么可能呢,你刚吃没多久」,他们扭曲了我的感受,我就好像站在一面哈哈镜前。他们没有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产生的后果:这样的「小事」堆积起来,慢慢让孩子产生被动式人格分裂,让孩子的精神边界破碎,无法信任自主感受。』

有的时候跟人聊天,对方说两句动不动就是各种定义跟标签。与其说对方是心怀恶意,不如说他们不这样『拉家常』,不问『婚否』、『生否』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聊的了。

那能怎么办呢,只能拉开点距离。没什么理由好找,不愉快不靠近就好了。

我自己

其实想下来,我之所以对这种人如此敏感,同时又感到被他们吸引,是因为看到了从小长大父母身上的影子。而我自己有时候,下意识也会身边人做出控制性行为。

最经典的家庭式控制,大概是父母不希望孩子离家太远,并反复以此哀叹。从什么时候开始起,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几千年了吧。如果不是跟p妈聊天,我都不知道有的父母就不是这样的。

她会坦诚说:『我好想你们!有时候周末p打来电话,我都说不出话,因为想念太痛苦,情绪太浓重。』但是她也同样会告诉我:『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重要的是你们俩的幸福,虽然我们相隔很远我很伤心,但是我不可能因此就要求你们不要远离我。我们有彼此、有兄弟姐妹、有朋友,如何照顾自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是你们的责任。』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在中国是不大可能听到父母说的。在传统儒家文化里,不说『养你何用』,只说『养儿防老』就已经算客气了。

人是拿来『用』的啊,不是需要尊重的、有自己想法与选择的、还需要商量讨论的,独立个体。

我为什么一个最多一两个月就要下头的人,这么多年下来却越来越喜欢p,很大一个理由就是,我就从来没有遇到过他这样,心越来越近,但是一丁点都不想要控制我的人,也不预期我成为任何形状的人。p因为我强大而开心,但又从不要求我优秀。我掐指甲之类的各种怪癖,他看在眼里从来没提过一嘴,除非靠在一起看电影我搞动静太响了。。只要不妨碍到他,我做什么就不是他的事。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我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决定,他一点想要影响我的偏好都没有。

相处得越多,越发现他爸妈也都是这样的人。他之所以是这样的人,原来是有道理的啊。

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圈子

早上在想,中文的各种圈子真可怕。

无论是什么圈,都有各自认死的金科玉律,只要认上了,就像是维护神谕的疯狗一样,无论怎么喷粪,在各自的圈子里都是被推崇的正当行为。

不是说英文社区就没有撕逼,但是起码大家都知道,各人代表的是个人,哪怕正好利益一致,也不会抱成金坷垃团。哪怕有人撒泼,也不过就是为了一个『maintain agenda』,走过路过的看客都默认,极端 agenda 不过是个人偏见而已,有人发疯是因为他是极端分子,因为他本来就是个疯子。

但是中文社区里的圈子发癫,有一种英文社区疯子发癫没有的一种特殊的,『大家站在我背后』的『义正言辞』。

就是真理绝对黑白,我一定对,你一定是恶,我可是代表我们的正义凌迟你,有一种十五世纪一村子人围着篝火一起焚烧女巫的疯狂感。我猜,那些村民得到的,除了道德高地以外,大概还有归属感与认同感,一种『i belong to somthing bigger』的精神升华。他们不能作为『我』单独存在,只能依附于集体的意志而存在,不抱团不成活,一抱团就疯魔。

不是哪一个人神经病发了走火入魔,而是一群人的聚众发癫,还互相加油打气,真就邪教一样。

国外只有一个政治正确邪教,国内那可是有三百六十五行百花齐放的圈子邪教。

这真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特有的国产奇葩。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怒气值

突然发现最近写的都是生气的事情,哈哈哈。

以前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自己闷着,反正闷两天也就过去了,开心的事情才拿出来分享拿出来写,下意识希望自己可以是一个戾气淡薄、时时平静温柔的人。

但不开心的事情又不是不想就化作一股青烟了,该膈应的还是膈应啊。

给自己打出一副温柔淡然的壳子,除了避免给别人造成情绪负担以外,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吗?

怒气值并不会凭空消失,不是对外就是对内。告诉自己,不气不气,我不在乎,不跟他们计较。然后没有发泄出来的怒火,都在日积月累中憋成内伤了。

所谓『怒火攻心』描述的不就是这样,表面大度,内心淌血。

允许自己生气这个变化,也就是今年慢慢有的。以前总觉得,生气没必要,因为生完气还不是得去解决问题,不如直接跳过这一步,去解决问题就好。这么想我还真的就把自己训练得一点都不会生气,只会难过,只有冷淡,就好像我的厌恶不存在似的。现在我觉得,生气是解决问题之前不可忽略的重要步骤,因为向外宣泄了内心的攻击性,向内表示『我的情绪和想法也很重要』,让人有一种『我还活着』的生命力之感。

一个随之而来变化就是,现在遇到跟人不开心的事情,虽然第一本能反应还是『我是不是做错了』,但随后迅速就反应过来,意识到『明明是对方的问题』,而不再陷入长久的自我鞭挞之中。

还有一个相关的变化,也是关于跟人关系的。

之前有个朋友说『要向宇宙索要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宇宙才会给你!』让我很好奇。我想,我到底想要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深深在乎我的人』。后来慢慢发现,我越在乎『对方是否非常在乎我』也就越不在乎偶尔来自陌生人的奇葩恶意,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我需要在乎的目标群体。这说得好像绕口令哈哈。

越来越在交往中只在乎『deep connection』,眼里看到的深度链接自然也就越多。问宇宙要,其实是让自己主动去关注这件事,以前虽然有是有,但是主动关注以后才会发现居然还不少。所以说所谓的吸引力法则,其实都是关注不关注的区别。

扯远了,扯回来。

多了怒气值这一栏,生命更加鲜活生动了,可气可贺。以前让我跟人对骂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现在甚至有点摩拳擦掌。。=v=

怒火,是浴火重生的火。

Standard
杂谈 | Misc

理所当然

最讨厌entitled的人了。

说的就是米哈游的一群英配,真tm烦人。吃着碗里的,骂着屋里的,你好歹先把碗放下离家出走了再骂娘呢???抱怨也就只会打打嘴炮,真正有用的事情不做。有本事辞职以示抗议啊,全体辞职让公司招不到人才是真刀真枪,光在社交网站上义正言辞有个屁用。职业道德这种事情很难理解吗??不说声优,你看哪家公司员工在社交网站上一呼百应,敢边干边骂公司,还不会被炒的,咪咪呜呜地污染环境,烦得要死,时不时就来这么一出,不小心看到就想要当场火山爆发。

就跟之前那群年年觉得周年庆免费礼包不够大不够劲的一群傻逼一样。而且超级讨厌觉得自己弱势所以就因此善良又正义的暴民逻辑。说都懒得说了。

要是社交网站能屏蔽所有drama就好了,干。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画画相关 | To Draw

不成功就成仁

最近又每周三去画室写生,人体。

这周去写生,组织者给我留了联络方式,是个真的卖画为生的画家爷爷,说如果画画有什么问题可以发信息去问。然后寒暄几句就变成给我提建议:建议我每周都固定去写生,每次画满三个小时,不要每次一两个小时就跑路;觉得我有天赋,因为很多人都是看不到进步然后就放弃了的,担心我会放弃。

好心当然是好心,但是刚从『不成功就成仁』的绝世大坑里爬出来的我,听到这种建议只有PTSD的恐惧和反感。

这种建议,不就是我从小到大的『紧箍咒』吗?

你做得还不够好。

你还可以再努力一点。

绝对不可以放弃啊!否则。。。

痛苦才是正道,不痛苦说明还不够努力。

优秀才更重要。

要有进步。

。。。

如果成功是逼自己逼出来的,那我宁愿什么功成名就都不要,就安安稳稳地做我的无名小卒。

我只想要由内而生的热爱和享受,支撑起来的『成功』。如果因为从小被教导过度,导致我如今的自发热爱再也支撑不起什么持久的努力与辉煌的成就,那就这么着好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小确幸的快乐,就很好。

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啊。

Standard
杂谈 | Misc

Yu-Peng Chen

陈致逸。原神从蒙德到须弥的音乐主管。

本来跟原神签了五年协议,但是大约一年前辞了职。

那时候枫丹音乐在油管上刚贴出开头主要曲目,我当时听音乐视频的时候就觉得,不是难听,但是怎么是乱的?尤其是水乐器那里,从头到尾不知道哪里是重点,都糊在一起。我耐心听了好几遍,还是顺不下来,觉得水之城这样的开头,让我有点失望。

转念一想,就算新城主题曲与战斗曲目一样最重要,但也不能要求人家次次神曲吧,这次大概失手了,也不必太过苛责。

几天还是几周后消息一出:陈致逸已经辞职,枫丹不是他监制的。

我恍然大悟。

怪不得。

不是说枫丹之后再无神曲,而是对我来说,曲子最重要的就是:

  1. 那么几段关键旋律。这个不用说,一首歌必须要有拿的出手的经典旋律,不然就好像没有一顿饭没有主菜一样空洞无物
  2. 打击节奏感。这也许是我的个人口味,我偏爱节奏清晰的曲目,孰急孰缓孰重孰轻,铺垫在哪高朝在哪,必须清楚分明,不然都糊在一起,像流水账一样,一首曲子听下来完全不知所云
  3. 变化带来的酸甜感。就像再好吃的五花肉、再好吃的甜品里也要加点酸味平衡一下,否则再朗朗上口的曲子,听个十遍就腻了。而陈致逸特别擅长用各种小动作,把同样的旋律用不同的变种呈现出来,比如各种变调、轻重交替、还有他最爱用的节奏变化。有的曲子,比如那首经典的斐波那契数列曲,我听到现在都还不能跟着哼,大脑能大致预测,但无法完全预测,过了最爽的那个点以后往后再听,体验也不会太掉价(所以因为同样的原因,熟悉曲目的翻唱我也很爱听,因为有80%是熟悉的,20%总是新鲜的,这种比例就正好在『开始听陌生音乐』和『这首歌听到烂不想听了』两个极端中间,处在听上去最享受的那段时间)

所以须弥之后,枫丹的曲目:

  1. 曲目带有关键旋律的比例从30%下降到了5%
  2. 基本没什么清晰的节奏感,这也许可以找借口说是枫丹毕竟古典音乐为代表,也不好有什么节奏;但是分层感呢?一首歌听下来都糊在一起,哪怕好听些的旋律,也是毫无波澜往前走,很难判断起承转合在哪,高潮又在哪
  3. 这种偷偷藏点小惊喜、让关键旋律变着花样重复还不腻歪的彩蛋,基本都消失了

我很郁闷。

本来原神音乐是我享受原神一半的骄傲,是让我沉醉于这个美好的世界、调动我情绪的一把好手;现在枫丹情感最丰富的一段音乐,还是靠水神自杀那段剧情给衬托上去的。

当时我听到他辞职的信息跟p说,明明五年合同,三四年哪怕违约也非要走,大概是觉得明明曲子不全是他写的,但是因为他是主管,录视频总是他代表大家抛头露面,哪怕fischl城堡出了一首别人写的神曲,被夸成神的却是他,功劳他全占了,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p说:怎么可能嘛,人家就是有更想做的事情了。我一摸鼻子心想,哦,也是,也许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往别人身上套了,他不是这样的。

不知道事实是怎样,但是他在前两天的复出视频里的确说:

『我非常非常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为原神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所有能量。我喜爱作曲,它是我体验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遗憾的是,是时候离开了。因为我要把珍贵的作曲机会,留给年轻一代的作曲家。而我,将会负重继续前行,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梦。』

我:????????

心情突然由低落转气愤,气得想哭。

因为这是我以前会干得出来的事啊。

要走就纯粹因为是自己不想干了才走,因为『要把珍贵的作曲机会留给年轻人』,哪怕只占离开理由的一成,那都,到底算个什么鬼?????到底是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把原神的音乐品质做到极致更重要,还是几个年轻人的职业发展比较重要?????作为玩家,我才不在乎谁的职业要不要发展,那关我什么事?????我只在乎我爱的游戏的质!!量!!!啊!!!!

就好像乔布斯说,虽然我很爱苹果,也想永远为苹果的设计质量把关,但是为了发展我的好部下,还是把这样珍贵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就好像袁隆平说,虽然要搞出杂交水稻很重要,也还没完成,但是我这里几个接班人也需要这样珍贵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杂交水稻就先放放。

啊????????????????
!!!!!!!!!!!!!!!!

神tm珍贵的机会。

哪怕只占一成,就因为这种见鬼的破烂原因导致原神音乐质量下降,好想哭啊。。

我一点也不觉得这种理由伟大,只觉得是懦弱,没有勇气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承担非议与谴责,就选了一条道义上轻松的出口,缩头去做好人,哪怕吃点亏也要名正言顺去『负重前行』,自己开辟出一条总算无法被人非议的小路来。

恨其不争的痛苦,就像看到自己。

然后现在新的油管频道,跟原神一个音乐视频就百万捧场比,就几千人来看了。没有原神的平台就空有一个大神的名号,后面会怎样,不知道。

原神那边的视频也没捞到什么好处,本来推一个人出来代表大家,还能让人感觉到一对一交流的亲切;现在视频都吃了教训了是吧,介绍音乐的视频都是十个人八个人齐齐上阵,最后一个名字一张脸也没记住,一点没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观看的动力也大不如前。

发泄归发泄。

毕竟这是别人的人生、别人的路,我也只能在自己的博客里这么写写,再怎么也不可能把这种东西贴到人家视频评论区里的。气完哭完,还是希望陈致逸前程顺利。

唉。

一切安康。

Standard
杂谈 | Misc

进入一个世界

最近在玩zzz,入门以后本来兴头十足,后来看了一篇讲游戏设计的文章,突然就。。有点下头。

尤其是讲如何平衡人物推出速度的部分,怎么设计才能让人更想花钱之类的。虽然星铁比原神给的免费资源多,但是星铁推出人物的速度比原神要高很多,一样导致逼氪,比原神逼得还紧。而且主要是无论是什么游戏,到最后都是各种卡老角色,推新角色。尤其是星铁,各种命途之类的组合太多了,基本上你把所有需要的搭配的组合都集齐以后会发现,老的角色已经power creep到不怎么能用了。

反倒是原神,power creep有是有,但是基本不是大问题,很久以前的经典角色大世界都还能用;但是星铁,如果我落下半年不玩,不知道主线剧情还能不能靠之前练的角色一次过了。

还有每日任务,真的是心理抓得太准了。

因为要开始做一件事,最难的部分就是把这件事的背景信息载入到大脑里。每日你都知道预期是什么,要到哪里熟悉的街角做点什么就好,每天这么五分钟,加上月卡就有一个抽的资源了。但是既然已经拿上手了,还能放得下去吗?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来gamify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比如想画画就把准备工作变成每日任务,流程走一趟下来五分钟,本来没觉得多想画画也觉得,好像是可以画点嘛。

所以认识到,每日登录不是赚了,是亏了。

当赚钱年入百亿的公司是傻的吗?月卡登录赚到的那一点点小便宜,给你载入信息的五分钟黏性就全赚回来了。

所以如果有钱,玩这种gatcha game的第一要义就是不买月卡,大小月卡都不买。

这样哪天想玩就拿出来玩,原神在探索上做的丰富内容,那才是真心美好啊。hsr的人物设计得也真会,marketing material一掷千金,适合拿来疼爱,作为画画对象。或者,心情不好时拿zzz无脑爽砍。真的有想要的角色了,就花钱抽。真的,差那点钱,一个月日日登录才二十抽,到底是我的时间和潜意识内存值钱,还是这几十块钱值钱?

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果星布谷地出了,这种安详养成系才比较适合我吧!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信任你的情绪

诗意一点的说法应该叫『听从你的心』,来自前段时间对我影响挺大的一本书,几个月来反复看了少说有三次,叫《我的外婆不内耗》。

当作者在学校被人欺负,她父母会说『怎么人家就欺负你,不欺负其他人?好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她向外婆求救,外婆就会支各种招数解决,因为『当然不是你的错,要想办法聪明地捍卫自己』。

当作者遇到某个新同学,虽然对方好像人很好,但是总觉得有种不安的感觉,外婆会说『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觉得不对就不要交往』,于是她遇到这个同学的场合都会躲开,最后发现这个同学故意隐瞒了自己的传染病,害其他同学也被传染。

当外婆遇友不淑,作者为之打抱不平,外婆反而笑眯眯,说『第一次而已,吃对方一次教训就教会了你他是怎样的人,还是很划算的。从此不再往来,有机会他怎么怠慢你你就怎么怠慢回去,就好啦。』

很有感触的两点,其中一个是:

当作者对什么事情本能地反感,无论是人还是事,外婆都会说,相信它,你的情绪是有道理的。现在回想起来,以前之所以反复分析对错善恶,也就是怕错,其实是不能够相信自己的本能与情绪。如果相信自己的感觉,无论是『反感想要远离』还是『喜欢想要靠近』,那就没有必要用规矩一条条地分析『如果发生xx就说明xx并且我可以采取xx行动』了。

还有一点就是:

遇到对方蛮横无理、明褒暗贬,是对方在向你展示他是怎样的人,你好决定还要不要交往下去;而不是说明你自己哪里做错。以前总是喜欢把对方的问题揽上身,被人骂了、跟人相处不开心了第一反应却是『我又怎么做错了?』现在被凶了、别扭了,会心想『这人怎么这样?毛病不小』或者『原来是这样的人,不是很想再接触下去了』。

越来越相信以及在乎自己的情绪以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附加改变:

对别人的情绪没有以前那么好奇了。

以前出门散步遇到公园里有人神情沮丧泪痕满面,都很有冲动去递一张纸巾,问问你是不是还好,发生了什么。现在看到还是会好奇一下,但是不会有想去别人的因果里插一脚的冲动了。理性上可以说是因为『帮别人解决问题看起来是帮对方忙,但其实是剥夺了对方承担后果并因此成长的机会,对方会因此继续幼稚下去』,感性上其实大概是这样:『我很好,你也很好,你会好起来的,不需要我担心』。

有种很久都求之不得的,被从『时刻高度关注别人情绪』的监牢里解放出来的感觉。

自由。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当一当坏人

以前总是怕错,想要当好人,反复考虑怎样才是对的,道德制高点都让我占了。

现在对圣人越来越不感冒,觉得也要偶尔当一当坏人,允许别人因为道德高尚而快乐,让风水轮流转一转。不然就像跟只知道付出不知道接受的人在一起感到鸭梨山大一样,总是自己当好人,别人也被『我善你恶』投射得挺难受。

想要善良礼貌宽容大气不是错,但遇事除了大度以外不允许自己有其他选项,那就是有毛病了。

要练习自得自私做小人的能力啊。

呵呵呵 =v=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