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贫穷的美国人

在新西兰家里蹲了整整一个星期,昨天是第一次出门逛christchurch。这里感觉比澳大利亚少了一些商业化气息,多了一些人文氛围。各色纪念品商店里,很少是大工厂批量产出本地特产,大多都是有趣的小设计、各色手工艺品,还有有意思的品牌。

其中一个是『school of life』。

说来这很稀罕地是个哲学式的教育公司,它的公司网站声称:The School of Life is an educational company that offers advice on life issues. It was co-founded in 2008 by Alain de Botton. It has branches in London, Antwerp, Amsterdam, Berlin, Istanbul, Melbourne, México City, Paris, São Paulo, Sydney, Seoul, Taipei, and Tel Aviv.

p说:我在youtube上有关注他们的频道,记不记得有一次拉你一起看他们一个视频?

奇怪,好像它已经挺大了,我居然之前都没有印象遇到过。昨天在店里看到的是他们出的书、卡片和桌游,有几本书书名挺有意思,挺喜欢是鼓励共情的『on being nice』。于是昨天回家我就去亚马逊下了他们的一堆书,其中有一本就是说钱的『How to Worry Less About Money』。

本来下这本书,是因为我自己有时也还会担心我的经济状况,所以想看看作者怎么说。虽然我有存款,也只计划花一部分出来旅游,但是毕竟现在只有出没有进,回去也还打算继续工作。但我们俩再不济,工作的时候税后一半总还是能存得下的。

但是看完作者的描写,就好像上次看完一本同样是美国作者写的傻瓜投资书,感觉就是:很多自由经济下的工薪阶层,大部分是美国人,怎么这么穷?!

不是绝对年收入少,而是无论年收入多少,为什么都能找到各种理由把挣的钱花掉?

书里有个例子,说有个姑娘亲戚过世后给她留了一笔两万磅的遗产。然后她就去意大利度了个假,投资失了个败,打了很多车,去做了心理咨询,买了十八世纪胡桃木桌子,然后继续回去入不敷出。每每拮据时回想起自己是怎么把钱花掉的,就震惊且不解,实在想不通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把钱存进银行。

如果说这是中彩票的特例,书的作者该是普通工薪阶层了。他描写自己说,每每觉得终于存下点钱,就发现,屋顶破了要修,医药账单来了要付,孩子整牙这么贵,结果一切归零又重头再来,永远没有存款。

看下来大部分人的支出都是三类:车与房屋维修、各种医疗支出、买各种不需要的奇怪商品。

说来这三类支出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的典型支出。

比如一个典型的工薪阶层美国家庭:住的是独幢房屋,出行自己开车,需要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买各种奇怪的小玩意。

住独栋房屋:$14,500

在美国这算是标配了,如果不是特别市中心的地方去住公寓,普通家庭都会买独幢别墅。不然也是挤在一起不独幢的townhouse,还是一个小房子。而持有房屋超过十年的人都知道,房子上了年纪,需要修理翻新的部分会越来越多。

当然了,需要多少修理是跟房子和院子的大小成正比的。

我大略查了下,去年的数据,估测美国平均持房家庭在房屋上的开销大约有 $14,448,包括每个月:房屋保险 $79、私人抵押保险 $158、除草或除雪 $130、房产税 $218、水电费 $201、物业费 $250、各种维修保养 $168,这还不包括不知道是否还清的贷款月供。光这些一年下来在房子上花的钱,差不多是我这次计划旅游的全部开销啊!

如果不是特别有钱,不在乎这一年一两万的,房屋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出行自己开车:$8,500

之前charlie推荐了一本说城市规划的书,其中提到,最能预测一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就是『walkability』,在这个地方生活走着去各种地方有多方便。

昨天在一个手工艺店里跟做木工活的老板聊到christchurch 2011年的大地震,他听说我们是从温哥华来,说:上个星期刚去参加一个温哥华人给的讲座,说温哥华政府是如何规划城市自行车道,让城市更加『可走』,正好地震过后很多地方需要重建,christchurch也在努力规划鼓励少开车,多骑车。

是啊,在美国,甚至是我们一路开下来的澳大利亚,大部分地方的居民,不开车是哪儿也去不了的,持车也是必要的。

而除却购车月付,根据AAA的调查数据,美国人去年一年平均在车子上花了 $8,469。

医疗开销:$10,000

美国医保系统我从来就没弄懂过。唯一懂的是:政府是不大管的。

看过很多一点也不好笑的例子,说谁在地铁里撞断了腿,鲜血淋漓快要晕过去时抓住路人狂喊:千万别叫救护车,我付不起!

在美国很多服务,包括医疗,都是先服务,然后完了给你寄账单。而叫救护车要多少钱呢,比如有人被救护车开了三公里,被收了 $2691.5;而更普遍点的,起价 $1000,然后加里程与医用器材。有的人说,报保险报销啊。可事实是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要么不买保险,要么只买最基础的保险,而这些人如果生病或是看牙,几千几万美元的账单大都是得自掏腰包的。

在美国,你有什么医疗保险,取决于你所在公司的政策福利。

这样政府的确是少了很大一笔支出,但是弊端也很多:一方面在大公司稳定工作的人又医疗保障没错,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要么只有工作提供的基础保险,要么低教育群体干脆不买保险。另一方面,任何失业甚至换工作的人都有可能生一次病就突然陷入经济危机。

2015年的数据,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在医疗上的花销大约有 $9,990

购买不需要的商品:$??,???

以上几大项要是还没有把存款全部耗完,各种神奇的花销就可以把剩余的一点点给榨干了。

我前两天有写过

大部分公司提供的服务的确是便民利民的。但同时对很多公司来说,群众对产品的需求也大部分是『资源稀缺』和『价值导向』创造出来的。因为资源稀缺,越少的人拥有某件剔除出去毫无社会意义的产品,他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因为广告轰炸式地操纵价值导向,明明没什么用的小玩意,每个人都着魔般地想要拥有。有多少东西是人们看了广告后心生动摇,买回来用一次就留着落灰的?

鬼知道整天被各式广告浸泡轰炸的人能在买这些东西上砸下去多少钱。

美国

如果你在美国生活,又是中产阶级,补救办法还是有的:

租房愿意的话可以住到市中心,有什么坏了是房主的事,没有意外开销;住中心一点的地方公共交通也很发达,去哪里公交地铁走路骑车都挺方便;医疗,这个在美国真的是没有办法,自己查一下买好一点的商业保险,起码也不会有意外开销;最后尽量绕开广告和各种让你觉得需要消费的社交媒体。

中国

几年前这种书我看完多少还有点喜滋滋,因为『中国是存款大国,传统安全导向,月光这种事只是个例,不可能普遍的』。然后几年过去而已,刷刷打脸。

各种信用和贷款方式越来越便利,各种还不了账单的悲惨故事也此起彼出。

未来会怎样啊。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Crazy Rich Asians

几个星期前晚上无聊,去看这电影的时候,是当搞笑片去看的,因为电影内容实在是太典型的『美国香蕉女孩遇到超级富有的亚洲白马王子,然后以迷人的个性、对美式自由的信仰以及对男人真诚的爱,征服男人难搞的母亲,最后终于求婚成功』。

本来看完笑完也就完了,脑子里也没留下什么波澜。

今天到墨尔本airbnb的房主说,不夸张,新加坡就是电影里这样的。有钱人真的是,我们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根本无法想象他们有多有钱。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旅行日记 | Travels

沉醉和肤浅

今天在悉尼市中心走了好久。

两天前我穿的打底所以没法脱的高领长袖t恤,尼玛给我热到三十几度;今天我穿短袖加半截薄外套,十几度冻得我哆嗦了一天!

沉醉

吃完午饭去悉尼歌剧院,明明一个月前买票的时候记得是第三排还是第四排中间,今天去现场居然是第一排!!感动得我热泪盈眶。真是好喜欢拉大提琴的大哥!整场演奏特别自得其乐,摇头晃脑笑得很开心,跟the piano guys里拉大提琴沉醉的大叔一样,看他们拉琴的样子就觉得生活好幸福。不开心的时候看看他们弹琴就只能笑出来。有得沉醉,还有什么痛苦可怕。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旅行日记 | Travels

东京浜松回大阪

自动售货机

日本真的是遍地是自动售货机!有次我站在一个小路口,周围半径五米内数出了八台自动售货机。感觉在城市里,走十米之内一定能找到自动售货机。我就有点想不通,真的有那么多人去买罐装饮料吗?那都是加料糖水啊。至于矿泉水,反正自来水接来都能直接喝的,为什么要买?就算真的有人买,十米一台也实在太多了吧!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旅行日记 | Travels

牛郎没有织女

昨天刚到日本。

牛郎店真的是很多!

也不知道是名古屋特别多还是日本平均水平,招牌上统统清一色的章鱼发型,大头叠在一起,像出道组合一样。说帅也是挺帅的,但是头发一上总感觉把好好的一张脸弄得很邋遢。到了晚上,真的是站在路边啊,走几个路口就有一个两个蹲点,他们身后或者大楼上就是巨幅的club海报。白天走了一天晚上从图书馆回来看到大楼顶上的招牌,p问要不要晚上去牛郎店里看看,我说我没钱!!

大部分男人都穿西装。

西装上衣也没穿,基本就是白衬衫西装裤。但又不是质量特别好的那种西装,褶子一道道的,看得我有点修理强迫症,眼睛挪不开。也是,太多人穿了!上午大白天的十点多,有人衬衫西装裤地在公园的长椅上,就这么躺着,一动不动。这身后该是什么故事啊?还有很多西装皮鞋拖着行李箱,真好奇大家都是工作文件太多还是工作旅行太多?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小朋友们

写下标题感觉好像我很老似的,哈哈。

也不小了!今天跟朋友聊天才提到,同事a也就比我大几岁,三十都还没到,就因为坐姿站姿不够直一直腰疼,每天来上班不是头疼就是腰疼或者没睡好的。朋友答,最近各种事也总是扯到健康上来。二十五以后,就没得挥霍老本,得开始好好保养啦。

但是让我深刻意识到『我已经算是上一代的人了』的,是公司里实习的小朋友们。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无能则嘉,无才则德。

早上蹲便看KY的新文章,讨论创造101的。

其实类似于中国101、日本AKB48这种节目,与其说是大众选谁可以当偶像,不如说节目本身是一则调查问卷,而大众则是写下答案的被试者。就好像西部世界第二季的梗,人整日在程序里生活玩乐,从始至终都不是人娱乐于程序,而是程序在收集人的数据和选择。

所以唯一能得出的结论,不是哪一个偶像怎样,而是群众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单一美

最近在思考好看的问题。

自从几个星期前发现蹲便宝『知乎热榜』以来,蹲着蹲着就能翻到跟好不好看丑不丑有关的话题。有几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早上蹲到『欧美人眼中长得好看的亚洲女生是什么样的?』,还有昨天的『拿整容过和天然美的姑娘比公平吗?』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新鲜历史

翻以前的日记,去年十月份在欧洲时候写的感慨『威尼斯真是个很老旧的城市。总觉得美洲尤其欧洲,整个都对老东西爱不释手。不像亚洲,恨不得什么都是最新的才好。』

突然想到昨天跟朋友讨论『渣』的话题,『到手了就不稀罕』症状,特别追求新鲜感。最新款手机型号;最嫩的男孩女孩,渴望不认识的刺激的关系,同时又处女情结;买小点的新房也不去买好端端的二手房;衣服生活用具更别提,不是特想省钱谁去买二手……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