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Misc

就不优化

刚才在想,原神实在是一个把人『想要优化』的本能逼到绝对极致的游戏。

看网上大片大片的讨论,讨论最多的不是故事剧情怎样,谜题如何,而是讨论怎样优化数值:什么角色配什么角色最优化、什么角色配什么武器最优化、怎么切换角色跟大小招最优化、五种配件如何配比最优化、角色的三种主动天赋哪个先升级最优化、每天resin如何使用最优化、定量水晶抽什么角色才战力最优化。。。而且这些并没有定数与最终结论的问题,想优化,总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而且这种讨论问题我还真怎么都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我也本能就是很想优化啊!

但是其实说到源头上来,原神吸引我的最初原因,也不是打打杀杀(虽然要打打杀杀才能走剧情,childe也至少要AR35才能打),而是人物故事风景音乐,营造出的一整个宏大世界。

有时候画画也觉得自己挺难定下心来练一个东西练几天,我总是能找到学习方法上需要优化的地方,所以画着画着半路就去画其他的东西,结果什么也没做好。

所以有的事情真的就不需要优化,或者得提前决定自己想要优化的程度,不然就直接自动驾驶,谁知道开到哪里去了。就好像不提前决定删除手机社交app,直接在电脑上使用的话,打开手机就一直上翻上翻,作用也从初衷的联系朋友变成了默认打发时间的行为。

所以原神对我来说,到底需要多优化呢?

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换口气,打完每日任务就挺开心了。

所以,哼,我就不优化,就要浪费资源ヽ(`⌒´)ノ

Why the rush towards a goal that you don’t particularly want or care for? What do you expect to see at the top? There will be no more sweetness, only grinds. Do you genuinely wish to get there faster? To experience the sense of emptiness that comes crashing down earlier? True joy lies always in the journey itself. Savour it, while you’re still here, still now.

Standard
杂谈 | Misc

逃离市中心

这段时间因为新冠病毒,市中心的房租一下子降了好多:

大家搬家的原因也各有千秋:

  • 失业了或者薪水受打击,没法继续住市中心了
  • 可以远程工作了,不用住市中心了
  • 商店餐厅很多要么没开,要么营业时间短到感人,所以住也没什么好处
  • 离人群跟病毒远一点

所以我俩跟房主理论了下,把房租从之前的每个月 $2080 降到了 $2000 整。

在北美,租房其实大多数都是光溜溜的房子,不带家具的。有的时候房主会给出『提供家具的话,每个月多一两百』这样的条件,但是没家具的还是大多数。然而这两天看 craiglist,最近爆出的大部分租房房源都是自带家具的,大概是因为住在提供家具的地方,搬家好搬,所以租金一跌租客就收拾家当跑了。

而新冠病毒看起来也没个头,所以,市中心的租金还会继续跌;到后面慢慢出的房源就是不带家具的了。过两个月再看看!

Standard
杂谈 | Misc

RRSP+TFSA满额之后

今天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研究 RRSP 和 TFSA 满了以后钱放在哪里比较好。之前 EQ interest 起码还有可怜的 2% 的时候我把剩下为数不多的钱放在了那里,但是前两周它又降了~降了~~降了~~~

所以,还是好好研究一下长远之策才行。一天查下来:

  1. 在储蓄账户里存钱所得的利息,100% 都要交税
  2. 但是,在投资账号里投资所得盈利,只有 50% 需要加到总收入上算税

再加上纯储蓄账户里收益本来也没多少,现在干脆直接放在投资账户里买指数基金算了。但是,不在RRSP和TFSA里,还要算税,一天看下来真是头都要炸了。最简单的,投资收入收税只有两个原因:

  1. 持有基金所得分红
  2. 卖出基金所得,比之前买入平均价格(ACB)的盈利

这个ACB详细叫adjusted cost base,是用来计算卖出时盈利的,得自己算,每次买入都会影响平均值。其实一直在一个平台上买卖的话,也不用自己算,平台一般都会有这种数据。但是有的时候你把所持份额从一个平台转到另一个平台,新平台计算的平均价就不准了。更准确一点还是得用 https://www.adjustedcostbase.ca 自己记录。

所以在RRSP+TFSA里常用的DRIP(分红自动再投资)就不太能用,不然的话每次一分红就会影响平均数值,如果某个基金不始终在同一平台交易,来年报税得算死啊。

这样一来就有人说可以买Horizon家的几个SWAP ETF,它分红都干脆不分,直接换成盈利提高基金价格。

看管理费用的话,比如,同样是 S&P 500,Horizon的HXS费用有 0.3% 之多,而 Vanguard的VFV才 0.08%。但算下来,VFV有的,被HXS省掉的那 1.21% 的分红,按照 (0.3 – 0.08 )/ 1.21 * 2,只要收入高过边际税收 36%,买HXS就已经划算了,还省了再投资的事。但是,以后也可能会有税务问题,因为不知道政府会不会禁止这种迂回行为,禁止了之前有的又怎么处理。在交税账户里,etf也不能随便卖了换其他的,因为那也算作盈利啊。

所以以后省得还要卖出转回来,还是老老实实买普通款的吧。虽然会有15%的foreign income tax,但是放在缴税账号里说是『recoverable』,因为Foreign tax credit会把在比如美国交的税给补回来。分红也还好只是一个季度一次,也没有太多事。

之前RRSP+TFSA用的都是 Questrade,所以今天也直接申请了一个 margin 的账户。margin 意思是可以透支一点点购买力,其实我也完全用不到,但是也没有更普通类型了账户了。起码这种非优惠税收的账户,没有数额限制,不用小心巴巴地算着是不是超额,有钱就转就行了。

税务一通查下来感觉像是看了一整天的技术文档,人都要枯萎了。= =

每次几个月不打理,就忘了什么税怎么回事,特此记一笔。

Standard
杂谈 | Misc

订阅模式

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一个叫Ulysses的写作app,顺手一下,发现付费是订阅。然后看到作者解释为什么转到订阅制的文章,看到作者在twitter里称不愿付费使用的用户是『疯狂的暴民』。

有的用户恨恨地说,DayOne之前也转付费,然后就载了,祝你好运吧。

DayOne刚转的时候的确很多『暴民』去一星评论,但是现在我回头看看加拿大的app store,又4.5了。

作为同样写代码的人,也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但是ulysses做的也有点绝。一方面,以前付费购买终生使用权的,现在还要重新付费才能继续用;另一方面,感觉作者压抑了太久,对用户心态有点崩了。。

其实没必要搞这么绝呀。

版本付费模式

很多软件,像sketch、alfred这种的模式,就挺好的。买一个版本就用一个版本,只是不能更新,或者只能持续更新一年,想要继续更新的话花钱买新版本。大概一年内买过旧版本的用户,可以半价买新版本,云云。这样算下来,跟订阅的收入差不多,但是起码给了用户是否继续的选择权。这次更新的版本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呢?新的功能,或者对新系统版本的兼容维护之类的。如果没有,我可以选择不参与这次交易。

而且这样的话,对于开发者也有得敦促,永远不能倦怠。好处是永远有挑战,永远得产生新的价值,不然老用户也好新用户也好,都不会再掏腰包了。坏处,作者大概也是不想面对这种持续焦灼的考验。。。。也可以理解。

不过,大概这种更适用于发布可下载版本的软件,如果全在云里,那还要维持系统资源,同时跑很多个版本,是不是也不大现实?不然拿atom包一下,当桌面发布吗?

允许购买终生使用权

或者统计用户一般对app平均订阅多少年,然后计算出终生价格该是多少,高可以高,但是起码用户可以选择啊。

有的软件,大概很多用户看到只有订阅付费,连试用都直接放弃了。虽然理智上来说,订阅花的钱平均下来比一次性购买要少(因为其实用不了几年),情感上,人总是觉得,一次性花钱,哪怕很多钱,花出去就完了过去了,不像订阅,是个永恒的负担。

订阅模式起家

或者,从最开始创立的时候就是订阅模式,这样不会有期望被推翻。别靠不订阅把不想订阅的人骗到手,然后再改订阅,怪不得用户不开心呀。开头就明码标价钱货两清,起码付钱的真的都只是有钱用或者特别喜欢特别需要的人,不会导致用户群体不符。

如果非改不可,那起码以前买过的用户可以高抬贵手一点点,停止更新、半价入新之类的就好了,不用断旧来逼用户换新,起码旧版本得维护个几年吧。。

以后新的app都会以订阅开始吗?

Standard
杂谈 | Misc

游戏们

今天上完水彩课跟前男友去公园散步聊天,聊到游戏的话题。

偏见

从小对游戏就一直有偏见,觉得游戏是浪费时间用的,打游戏沉迷的都是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意义,才到虚拟的世界里寻求存在和价值。

大概跟以前接触的游戏类型也有关系,从小感觉游戏就是打怪练级,永远没有尽头的那种,好像去赌场,一下一下机械地按老虎机,或者日本所谓废柴才去玩的弹珠游戏,活生生把人变成了草履虫,戳一戳动一动,不需要思考,一片空白,没有痛苦也没什么快乐。

历史

初中的时候玩的红宝石、星际争霸、合金弹头。。当时因为在电脑班,人手桌子里就是一台电脑,所以从来都是在学校玩,从来没有带回家继续打的游戏。但是除了可以跟同学一起玩、又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外,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乐趣。唯一有一次某天午休,我跟一个同学花了一个中午一起把雷电2打到通关,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兴奋。

高中基本什么游戏都没碰,直到开始上大学了,觉得怎么也该放松一下,就约朋友一起打了魔兽。大一大二一直断断续续地打,但是我也就是到处跑跑、找地方钓鱼,到最后都没到顶级,也基本没有打过什么副本。

再后来也就没打什么游戏了。

改观

后来对游戏有点改变看法,是因为前男友g和现男友p。

g是做独立游戏的,对生活和工作都很热爱,怎么也没办法把他和废柴联系在一起。跟g约会那半年,也一起玩了几个游戏,也经常见到他一帮做独立游戏的朋友,慢慢开始觉得游戏,做也好玩也好,也是一件挺有趣也挺有心的事情。虽然,也从来不会到『我想要找个好游戏来玩』的地步就是了。

而跟p在一起,接触到这个话题,发现他对游戏的态度很友好,有喜欢的游戏,也有想要打的游戏。而p也是积极向上的好青年,虽然爱打游戏,也从来没有沉迷状态,连着几天每天晚上玩就嫌多了。

辞职前,我们讨论有时间了去干啥,p想做的事情里就有『把积攒的游戏玩一玩』。不记得什么时候有一次我们讨论到游戏,我问,那你以后有小孩你觉得让小孩打游戏没问题吗?他说,没问题啊,我小时候我爸妈就给我买过gameboy,只要不是无脑的那种,打游戏还是挺益智的。

我们也玩过几个经典的合作游戏,don’t starve together, trine, lovers in a dangerous space time, ibb and obb… 慢慢觉得游戏也可以很有意思。

后来因为旅游在各大城市驻扎一个月的时候,我们总算不再到处跑,总算有时间可以做点自己的事情,其中也有开始打游戏。当时打了 to the moon 和 life is strange,然后突然意识到游戏基本上就是可以互动的电影,尤其是 to the moon,实在带给我很深的感动,也让我哭了好几次,现在听到主题曲还是会心底油然觉得幸福。

对游戏的看法彻彻底底地改观,可以说就是前两天玩的 undertale。

地底传说

undertale 是一个rpg小故事,大概可以说是有三种结局的互动电影。

游戏不仅架设有世界观价值观、人物各有个性与感情,音乐丰富经典百听不厌,而且作者幽默感真是爆棚。打完两种结局,感觉人物们都已经是我的朋友了,让我十分不舍。

原来游戏可以做到这种地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游戏作者toby fox是高中的时候帮homestuck写了音乐,后来开始编曲,然后自己写了undertale。短短几个小时的小游戏,原声居然上一百首。他现在新在写的游戏deltarune,也是先把音乐写出来再配游戏,真是有意思。

和电影制作的区别大概是,电影就算独立电影,也得有演员有拍摄,得一大票人;但游戏可以几个人做,或者能自己编曲画pixel的。。大概可以一个人做。

以此为生

g从来没有『正式』工作过,从大学开始就自己做游戏,一点点开始有收入、攒钱继续做游戏。他的朋友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经历,从高中大学就开始自己捣鼓程序和故事,然后慢慢开始自己做自己卖。虽然g手上一把游戏,也不愁吃穿,但是毕竟也没到发大财的地步。而跟他同住的朋友n和m,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还在合做某个游戏,如今三年过去,游戏已经制作完毕、大卖、且进项数百万了。

我问g,你觉得你的游戏卖得出去跟你在社交网站上经常宣传有多少关系?

g说,大概很大关系。很多人都是在 twitter, twitch 之类的社交网站上看到,然后买了游戏的。比如n和m大卖的游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m之前导演的游戏就已经小有名气,所以很多人已经在关注他,而且youtube上有好几个大牛对他们在做的游戏特别喜欢、大力推荐,所以社交传播还是很重要的。到头来,做得越好的人才容易做得越好。

以前跟国内朋友h讨论,h说想躲起来修身养性做一个游戏,够吃好几年,然后再躲起来修身养性做游戏。后来h也的确尝试过,但现实没那么简单。自己做游戏的人,哪怕是做得挺大的,好像也都是先从小游戏开始慢慢做起来的。一点名声都没有的人,想要一下在游戏界有很大的传播力,大概需要撞个大运认识个金主之类的。

期待

undertale 让我对以后可以打的游戏多出很多期待。

这周买了个55寸电视,终于可以摆脱我俩挤在一起看11寸屏幕打游戏看电影的杯具,可以嗨起来了~~~

想想,大概会买个switch之类的,一起经历更多有感情有意思有思考有欢乐的故事。

好期待啊!☆´∀`☆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杂谈 | Misc

做梦

昨晚梦到不喜欢的人和事情。真是讨厌啊!

讨厌的部分在,明明都过去那么久了,但是因为是生命中很漫长的部分,所以脑回路总是镌刻着触发点。我做梦总是很诡异,紧张的时候还会反复做同一个噩梦,只不过每一次剧情都有一点点不一样。比如追着杀人凶手,有的时候被他从桌子下面逃了;下次记得剧情,挡住那条退路,凶手又从其他地方绕路跑了。

以前有段时间会在刚睡醒的时候开微信记事本,把做梦梦见什么口述出来。早上口述的中午就忘差不多了,晚上听来就像挺科幻故事一样,超神奇。然后后来有一次早上迷迷糊糊把语音发给那段时间在聊天的一个朋友了,我记得当时觉得很囧。。щ(゚Д゚щ) 后来就没再录了。

以前记得看童话大王还是哪里,谁发明了一台能控制梦的内容的机器,可以自己把生活的各种愿望输入机器,然后做梦去实现。后来我在kickstarter还真看到过这种机器,真是神了,卖的还几百刀,还只是beta,不然我真想试试,真是科幻成现实呀!我有生之年这种东西真的能搞出来吗?

一两年之前一睡觉就做噩梦,做噩梦做得我都习惯了,不是被困在什么大型建筑怪物游行的迷宫里,就是典型的赶飞机赶不上,到了机场发现行李忘了带,或者机场大楼里死活找不到登机口之类的。

那时候跟p抱怨说,为什么你都不来把怪物打跑,他说我也想啊,可是你没让我来嘛。

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做梦都是在做过去的梦,很少很少会梦到认识不到一两年的人。只要出现的人,一定是在我的生命中存在过两年以上的。后来果然,认识p两三年后,他也会跑来我的梦里客串了。

特别讨厌的是,本来以为早就忘掉或者不再在乎的事,偶尔提起,然后过两天晚上就会梦到,而且梦又没法控制。哎,甩不掉的过去,都堆在梦里。

好在,我现在想想,最近一年都没怎么做噩梦了。

真也不知道到底以前为什么做噩梦,现在又为什么停了。

Standard
杂谈 | Misc

体验

前两天在邮箱里查东西,正好看到我以前存过一本10-12年best of quora问题集锦,就兴冲冲下下来看。

早上看到一个『身为毒贩是什么体验?』还有『被狼咬是什么体验?』

这种问题看多了就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就是著名的哪句话说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不过沧海一粟。我一辈子都不会经历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的千万分之一;我的担忧焦虑非常具体,具体到午饭吃什么才好,而这世界上很多很多其他人,还需要担心自己的生命,担忧下一口呼吸。

这种渺小的感觉,让人特别平静,就像hp说的,在宇宙里,没有声音,只有无尽的光与夜。而我这一页小小的注脚,很快就会过去,不留痕迹。

在时间也好空间也好的轨迹里,我真的什么都不是呀。

想想就轻快很多。

Standard
杂谈 | Misc

大脑遥控器

刚才翻知乎,看到一个很搞笑的病症,叫伤心乳头综合征。说就是很多人,一不小心碰到乳头就会突然心情抑郁、想妈妈、想回家……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然后突然想到这种功能,对于艺术家真是超级方便,什么时候没灵感没情绪了,自己摁个按钮就来感觉了。

然后转而想到之前好像是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时候看到过,科技如此发达,人都可以定制自己一天的心情从几点到几点怎样还是什么。

然后,然后想到,其实现在我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啊!

想开心的话,不是有『咬筷子强制假笑会造成心情变好』、『面试之前去厕所挺胸叉腰五分钟自信心会增加』之类的实验,如果实实在在就是想要心情好,知道如何利用身体真的是挺有用的。具体看这里:

多研究研究,自己的身体就是大脑的遥控器。

很多东西都是正向或者负向反馈循环的呀。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