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情绪的海浪

我一直挺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的,开心也好,不开心也好,最波涛汹涌的永远是人事。

今天看到李奕的一篇文章,觉得挺触动的,其中乃万的这段采访特别好玩:

痛苦来临时候,我会选择直接让自己躺进去,感知它。如果这种痛苦是一片海,一个大浪打过来要把你卷进去的话,我就会先在沙滩上躺好。

我不怕它淹没我,反正也淹不死。

到后来,每次坏情绪快来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马上快崩溃的时候,我就先搬好椅子,倒一杯爱喝的酒或者茶在阳台坐好,然后躺进这种情绪里,仪式感做足了,陷进去。

是啊,很多时候我对于沮丧之类的情绪是本能排斥的,但其实越早允许自己陷进去,经历个淋漓尽致,这道浪才能越早拍过去。相比之下,如果把浪都堵死了,那就只有决堤崩溃一条路走了。

还有就是我也觉得,以前会被别人影响到心情,现在还是会被别人影响到心情,怎么几年过去还在同一点上兜兜转转,一点长进都没啊!对此李奕写道:

我觉得不是这样。和情绪相处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既然是「人生课题」,必然要陪伴我们一生。就像我们不会觉得今天吃饱一顿饭就可以再也不饿,也不会傻到认为健身一个月就可以永葆好身材,人生的功课又怎么可能是一次性的呢?就像为了有好身材,需要养成长期健身的习惯;为了掌握情绪管理的人生课题,我们也是要长期不断练习的。

但就像举铁久了可以轻松搞定更大的重量,和情绪小人相处,一次次走过这四个步骤,下一次我们也会发现,这个cycle走起来更轻松更容易了,以前要花一个礼拜消化的情绪,现在只要五分钟!以前觉得天大的烦恼,现在也可以举重若轻了。

这就是我们在人生中的成长啦:)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民以食为天!

最近觉得胃疲惫已经很久了,过去两三个月,大部分时间既没有在家想做的菜,也没有出门想吃的餐厅。所以本来在家我做饭p打扫卫生的,我也倦怠到跟p换了职责,让p来做一天两顿饭,我来打扫卫生。

今天跟老宛聊起来,突然记得她以前有提到过说『人生的快乐与痛苦就在于找不找得到好吃的』,就顺口问了一句最近有吃到什么好吃的,什么又做起来比较方便,有什么可以让我馋起来、活过来的。

聊着聊着就开始心潮澎湃,对生活的热情又油然而生,就好像是失散多年的同志找到了组织,简直要流下激动的泪(口)水。。。!!!

与其说是为了找吃的,不如说是为了追求这种浑身热情的幸福感。

我一想,以前我好像也不是对吃这么在意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概是年初开始,因为考虑『既然99%的时间都在路上,到底要怎么享受这个过程?』所以决定要学习如何取悦自己。那时候列了一个『取悦自己的小事』的清单,然后跟朋友一分享,朋友说:你这列的一小半都是吃的啊哈哈哈!我一看,还真是。既然简单吃好就能让我愉快,何乐不为呢?然后就开始,不管想吃什么,路途遥远也去吃到它;逛超市也不再挑划算的健康的,就纯挑想吃的买。

记得前几周看到一句话觉得特别喜欢,说:

我为我喜欢的东西大费周章,所以我才能快乐如斯。

是啊!就是要在难得喜欢的时候肯花心思去大费周章,活着才越来越有意思。

从那时候起,慢慢地,食物不再是燃料,而是享受,而没吃到想吃的东西,身体跟大脑都很清晰地表示,不满足!而且还会因为饭菜太烂、太不满足而心情不好。

这根本跟老宛以前形容得一模一样啊!

只可惜她人在华盛顿,instagram上的心迹推荐根本吃不到,只好交换了吃货的菜谱心得。老宛给我发了个酸汤肥牛的,结果我打开一看,这不是我也之前在看的王刚吗!我还把频道发给p了的,让他挑个想吃的我来做。做了几个看起来不太难的,味道都也还不错吃。王师傅也比较实在,没什么花哨,就是步骤跟原理总结,看着也是舒爽安逸。

然后晚上没忍住就又把最近的新发菜谱都给看了,虽然是看到吃不到,也觉得好幸福。我看做菜总比看吃菜要幸福,就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为了生活而踏实努力、去争取每天一点点小幸福的感觉。

看着心情真好啊!

要是有人每天变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就好了,哈哈哈。

对了,前两天出去旅游,在airbnb的时候我做了家常,p爸p妈就洗碗;这两天p爸妈在家,p妈晚上负责做饭,我就负责洗碗。总之做饭的人不洗碗,嘿。每天晚上不用考虑吃什么就有法式大餐吃,真好啊!

这么说着,我突然好奇如果雇个私人厨师来每天烧一顿晚饭要多少钱。。应该超贵的吧。。。不过哪怕一周一两次感觉也可以好期待啊。。。然后我就去查了一下,两人份的私人厨师,一个人两百块的样子,一顿就是四五百,啊。。。。。。顿时浇灭一腔蠢蠢欲动。

大概goodfoods这种准备好食材,给你自己料理的就是工薪阶层的平价版吧!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不受他人评论影响的终极奥义

是:无论对方态度如何,都去爱他。不是相信他的意见,而是相信他的为人。除非是生理原因导致同感无能,无论什么样的人心底总有善良的地方。Then as much as I can, bring it out in people.

请不要讨厌我!不然我会难过得要死掉

因为成长经历,一直在断断续续考虑这个永恒的问题。之前有提到过,人的不自信是来自于对外部系统的过度信任。所以随便什么陌生人的评论也当成重要参考意见,说到底就是潜意识对别人的信任,把别人的意见放在自己的意见之上了。

至于为什么别人意见在潜意识里这么重要,大部分的确是因为成长过程中有条件的爱。为了生存,必须赢得唯一依恋来源的爱,所以父母的条件是什么就得去做到什么,否则大脑中的危机感会让小孩觉得生存受到威胁。久而久之,长大了也是,习惯于一定要获得别人的认可,一旦被人讨厌就会脑中警铃大作,寝食不安。

说『难过得要死掉』,半是开玩笑,半是真的,因为大脑中自己生存真的受到威胁了啊。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若不仁,我亦不义

前两天重读之前看书的笔记,一本讲恋爱的书:

我在《爱的能力》课堂上经常问,有谁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同时又是“你不仁,我不义”的人?很多人举手,因为这是很多人引以为豪的做人准则。

很快,举手的人会意识到,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人同时坚持这两个原则,这个人会做对人好或对人坏的事情,取决于谁呢? 是的,取决于别人。这个人会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个恶的人,也是由别人来决定的,那自己呢?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这样的人没有自己,他们像牵线木偶一样,会向前走还是向后走,由别人决定。会伤害人还是利于人,也由别人决定。 可能有人会想:别人都伤害我了,我还要去爱他吗?我又不是圣人。 你不是圣人,你可以不爱他,但你可以选择不被控制,做一个内心自由的自己。

《积极恋爱心理学》

但是,这两个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啊!

为什么不被别人的意见影响?为什么不怕被讨厌?

因为无论别人是什么意见,是讨厌自己还是喜欢自己,自己的态度都是一样的,都是爱。就像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查了一下,这要翻译成『慈悲冥想』,好好玩)里形容的那样:

I wish for this person to be joyful.
I wish for this person to be peaceful.
I wish for this person to be free.

所以自己就自由了,因为不必再看别人的脸色来决定自己该如何行事了。无论对方对自己如何,有爱的时候就多给点爱好了,不必计算『他这个月没有给我买花,我也不送他巧克力好了』。如果送礼物的目的是为了被回送,那这不是礼物,是灰色贷款。爱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喜欢的人带来快乐也是。但,总得一个人心里有爱的时候才给得出来啊。

爱有这么廉价吗?

但是爱到底是什么呢?敢说自己谁都爱的,是不是把爱说得太廉价了一点?

『爱』这个词现在到处用得的确是太广泛了,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肯定不是恋爱的那种爱,非要说的话『慈悲』还真是一种不错的形容;再具体一点可以说这是一种『默认对方是伙伴』的态度。因为不是敌人,因为是伙伴,所以希望他自由、快乐、幸福。

就好像,如果人生是一个开放世界游戏,明明有coop模式可以选,你好我才好我好你才好;为啥非要去挑战高难度pvp,搞得满世界都是敌人跟竞争对象,跟自己过不去?

所以亲密伴侣跟陌生人还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两者的区别不在于我希望爱人幸福,不在乎陌生人的幸福;区别在于两个人connection(链接)的深度,可以对一个人安全地倾吐、依赖的程度。

默认对方是伙伴,默认我们可以帮助彼此,但是因为相识尚浅,所以虽然请求帮忙并不会问什么大事,但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举手之劳的事情,陌生伙伴也还是愿意相互帮忙的。

除非相处下来发现对方心怀恶意或者没法相处,但即使这样,也只是离开,还是希望对方能过得幸福。

因为无论是大到不同国家与社会,还是小到公司团队或是三口之家,只有别人能够安宁快乐,这个群体里才能少一点戾气、多一点信任,群体中每一个人的幸福感才会有所提升。

所以,为了自己与伙伴的快乐

我不想总在原地等待别人的审判;讨厌也好喜爱也好,欣赏也行嗟叹也罢,我都不想让外部世界影响我的决定、态度与行为——我想要做一个有很多很多爱、多到想要主动去爱别人的人。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无条件的爱

这两天在考虑同一个问题。

在有条件的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比如成绩好或者被老师表扬了,父母脸色就特别好看;被喊家长了,父母就可以冷若冰霜好几天),因为潜意识已经完全接受『我只有xx才会被爱』,所以,即使长大成年了,这样的人也需要时不时地得到来自外部的肯定。如果被表扬被肯定,可以开心一整天;相对的,如果他们被谁批评、或者讨厌了,能反复难过纠结几天甚至几星期。

这人的自我价值认定,都不是说我多努力,我写出了一篇多深刻、多有意义的文章,而是说我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上都有专栏。不是说我的作品多用心,而是有多少个粉丝,发一篇多少赞。他的自我评判完全来自于外部世界。

Dr. K, when talking about a reddit post

因为被爱是人存在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啊。毕竟动物生理上来说,如果小时候不被爱护、或者长大了被族群摒弃,都意味着生存率急剧下降。所以为了生存,这样的人有着强大的『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

这我一直都是知道的。

但是另一面呢?如果爱不应该是建立在达到什么条件的前提上,无条件的爱该是建立在什么上的呢?

前两天早上想着想着,就问p:你觉得你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吗?

他说,是啊!

我:怎么可能是无条件的啊!

p:不应该说是无论发生什么都全盘接受,应该说是接受度很高很高,要发生什么特别糟糕的事情才会不爱你。

我:但是为什么你会决定无条件地爱我啊?

p:因为我们认识这么久,都六年了,信任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嘛。

我:那你觉得我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吗?

p:对啊。

我一脸震惊= =。。原来我已经这么厉害,可以做到无条件地爱别人了吗= =

所以后来我在想,如果爱不是因为对方很厉害、很好看、很有钱,那大概是因为『链接度』。当两个人一点地更加了解彼此,随着时间流逝,互相袒露地越来越多,才可以越来越信任,这种独特的链接,才是在乎与爱的理由。

就好像小王子里狐狸说的,世界上有这么多花,这么多狐狸,但是因为你每天来给这朵花浇水,跟它说话,所以它对你是独一无二的花。你每天来看我,我对你就是独一无二的狐狸,我不在你才会难过。

所以:

Love grows with the strength of the bond.

所以为什么国内大部分亲密关系都是前面热后面凉,因为基本没有说谁想要逐渐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好跟对方产生万千世界中的独特绑定;正相反,只要是白富美高富帅,或者是最佳学术最强大脑,就ok,至于是哪个人,那无所谓,只要够优质,换一个也没什么区别。

因为我以前也是这样想的啊。现在,大概真的是被p给感染了,很多事情都是。

Dr. K 的建议也是,想要把 conditional love 重新给 condition 回 unconditional love 的状态,最好的方法依然是,去跟那些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人在一起花时间。这样才能切身去体会与理解:affection should always have been bond-oriented, not condition-oriented. 习惯了以后,一个人的能量来源才能逐渐转回到自己身上。因为不必赢得别人的认可。因为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并不是说陌生人的观点没可能有道理,而是陌生人的观点,完全是随机的啊:

The world might sometimes be right, but then again, on key occasions, it could be gravely and outrageously wrong. Everyone is endowed with their own capacity to judge.

It is not because the crowd is jeering that the accused is guilty, or vice versa. The chief of police, the lead reviewer of The Times, or the head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might well be idiotic; these things happen.

Every decent and interesting person is going to accumulate a string of enemies as they make their way through lif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it to be otherwise, given human nature. The specific reasons will be varied and somewhat random.

We will constantly be the target of anger, but we don’t have to believe ourselves to be its true cause.

所以:

  • 过度在乎与信任外部世界的观点,来自于成长过程中有条件的爱
  • 这导致,一个人的状态与心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随机的喜爱与厌恶
  • 想要把能量源泉挪回到自己身上,需要自己多接触无条件的爱
  • 无条件的爱,来自于一点点逐渐加深的信任与联结
  • 习惯了无条件的爱,习惯了来自于深度联结的爱,才能真正无视他人的随机踩赞,才能有想做什么就去做的自我信任与安全感

Standard
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相伴走一程

前两周跟同事1:1闲聊,提到说友谊的开头总是有一点共同点。也许一起打球,也许一起打游戏,也许一起画画,也许同信一种宗教,也许一起工作,也许在网上看到有趣的人儿忍不住伸出触角……总之开头是这样开头的。

先不说现实世界里的友谊其实人生分道扬镳了都不太好维系,纯网路的友谊就跟网恋一样,哪怕是一起工作了三年的同事,没有见过面,不是说友谊不靠谱,但也不会刻意去维系,所以要么工作要么兴趣,共同点不在,风吹也就散了。

我昨天在想,但是,与其为分别而难过,不如就为能相伴走一程的这段短暂的时光开心好了。

因为哪怕是能够相伴走一生的伴侣,也只是相伴走一程而已啊。相遇就已经人生过去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了,走的时候又不是共赴黄泉,总也有先后。就说自己的生命都只是短暂的,所以,把跟朋友的每一次见面都当成一次生命的礼物,好像在大海里前行的鱼群,同样方向时相伴而行,不同方向时身边都会有不同的伙伴,各自有各自独特的可爱。

然后就突然有点能理解talor swift那种,恋爱都还没开始就看到结尾,但是也义无反顾地跳进去,愿意冒着心碎的险去尽情感受人生的那种勇气。以前总觉得没有结局的关系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但是现在慢慢觉得,不是只有恒久远的关系才有价值,每一个萍水相逢、为我带来过微笑的人都是可爱的过客,都值得我感激那共同分享的一刻。

就像歌剧魅影里《think of me》那首歌开头写的一样,浪花退潮后留下的都是贝壳与珍珠,然后兜里装满快乐的回忆,继续抬头挺胸往前走,期待生命中下一个惊喜的邂逅:

Think of me, think of me fondly
When we’ve said goodbye
Remember me, once in a while
Please promise me you’ll try
When you find that once again you long
To take your heart back and be free
If you ever find a moment
Spare a thought for me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How to Leap Out of Rat Race

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很目标导向、认真执行的人,下午又在考虑结果跟过程的问题。

哈佛幸福课里面讲完美主义的那一课说,完美主义者跟追求卓越的人一样,都自我要求很高,但是区别在于追求卓越的人享受过程,而不会安慰自己说『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就享福了』,因为永远有下一个目标,享福只有达到目标后的几天,而大部分时间都在痛苦。

——所以我在想,既然99%的时间都在路上,到底要怎么享受这个过程?

想下来具体结论就是,要养成习惯,每天做哪怕一件取悦自己的小事。

与其说是为了取悦的事情这件事本身,不如说是为了养成考虑『我到底想要什么』的习惯,这样每一个决定就是一个有意识的决定,而不是自动驾驶。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养成这样的习惯,就能逐渐意识到——其实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去做,想干嘛都可以干嘛去。我是自由的。

就像之前《i feel guilty when i say no》这本书里也提到的,会对犯错在意,会对别人的看法在意,是因为一个人觉得一件事情是有绝对对错的。而既然自己不确定,那就得看看别人怎么说啊。然而每个人都只是有自己各自的『want』,有各自的出发点、利益跟立场而已,所以当清楚大家都是『欲望驱使』的时候,就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也自然就放松了。

所以我下午列了一堆『什么小事可以取悦到自己』:D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全盘接受自己,那还努力个头啊

好久没写日记啦!

其实是因为这段时间过得蛮充实的,前两周画画找到几个小伙伴一起抱团,没事脑子就去想某个具体画画的练习了。苏格拉底说了,只有娶到糟糕妻子的男人才会变成哲学家,所以开心的时候不会整天考虑有的没的,也不会有智慧的果实,诶嘿。

早上看到一个视频,基本就是在说标题的『我什么时候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什么时候该接受自己呢?都说要善待自己,全盘接受一切,那我都接受了我还改个屁,不是永远维持现状了?那有什么好的,我干嘛非要接受自己,让自己没有动力?』

正好前两周有跟朋友聊到这个事情。k医生是这么解释的:

『谁说接受就不能改变?接受才是改变的第一步。你想,假设有个人酗酒成瘾,无非两种情况:要么他承认自己喝酒太多是个问题,要么他死不接受自己有酗酒的问题,到底哪一种情况比较容易出现改变跟转机?』

所谓的接受,是指对于现状的全盘承认理解

  • 承认意味着接受现实,无论现实有多糟糕多残酷,接受不代表就喜欢
  • 理解意味着对自己怀有善意的同感,理解何种情况通常会导致现状的发生,而不会掉进反复责备自己的漩涡

说到底就是因为,不接受现状就永远没法开始改变,因为没问题嘛。而不善待自己,则意味着愧疚感与罪恶感会让改变举步维艰,进一步退三步;比如以罪恶感为动力的减肥,大概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k医生形容得很有意思,说:『You need to accept that there’re bugs before you can start fixing them. But the debugging program can be messed up if you are not self compassionate.』

做任何一件事的动力,可以是对美好的憧憬,也可以是对后果的畏惧。

想要变得更好也是一样的啊。接受与理解自己,只是意味着改变的动力由『恐惧、愧疚与罪恶感』变成了『鼓励、温暖与好奇』。

而且,重点在于,就算尝试失败也可以接受,因为如果失败,那就直接接受『失败的情况成为新的现实』,去理解『在xx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尝试失败』,然后看看下一步要怎么走就好了。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百分之二十的坏人

因为最近值班,鸭梨山大,所以不自觉地会去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掉进梳理逻辑的舒适圈,大脑在试图以拖延来逃避疼痛。

很meta的问题,就是我到底为啥对自己要求这么高啊!总是在思考质量的定义,想要知道什么是纯粹的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样应对,然后用所得结论的标准要求自己,一点与我逻辑结论相违背的想法都不能有。如果有的话,得仔细考虑为什么,把它想通,因为,潜意识也是可以安装软件的,而我只想要把经我允许的逻辑结论放进去。

很多改变,都是我先做了决定,然后一点点营造各种让它发生的环境,这样被很多年打磨出来的。

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己是百分之八十的好人、百分之二十的坏人呢?就做一个偶尔邪恶的人啦!反正以我钢板般的自我要求,我再邪恶也邪不到哪里去。就百分之八十做得好,允许百分之二十做出垃圾来好不好嘛!完美主义真是万恶之源。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状态管理

记得以前在哪本书上看到说,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其实基本上都是身体状态问题,这时候先把身体的状况调整过来,大脑也就可以正常工作了。作者举例说,调解身体状态的方法可以有:

  • 做几个俯卧撑
  • 做几个蛙跳
  • 出去跑个步
  • 睡一觉

总之让身体状态清零,或者肾上腺素飙升,把大脑放在合适的状态下才能正常发功。就像以前写的『大脑遥控器』,其实人是能控制自己的大脑的,用身体。比如做笑的动作,心情的确会变好;插着腰站一会,也觉得自己真的牛气起来了。

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经常会什么都静不下心去看;今天因为眼睛发干的缘故,知道是身体觉得累了,去睡了半个小时,起来果然大脑神清气爽,什么问题解决起来都顺滑了。以前天气合适的时候有时候会上午或者下午中间出去跑个步,回来洗完澡也是,大脑特别安静,做什么都能一下子沉静下来。

世间一切都是物理状况,得记得用身体来调解大脑啊!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梦想照进现实

刚看完皮克斯最近出的动画电影,soul,还处在电影后的氛围里,满心就只剩下一句话——

到底什么才是梦想?其实我已经活在梦里了呀!

前两周给朋友回邮件,说最近压力好大,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全都堆在一起,要把我压死了。现在想想,就算是现在压力最大的时候,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其实按照五年十年前我的标准来看,生活真的已经是梦想成真了。

  • 大学的时候可不知道以后会有可以喜欢、可以享受的工作;大学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以后会做什么工作,想到就担心会没工作可以干,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茫然,我有什么喜欢做又被需要的技能吗?好像并没有啊
  • 刚工作的时候,也不知道以后干程序员还可以舒舒服服不加班,下班还有自己喜欢的爱好可以玩,还会有喜欢的游戏可以打;当时只觉得我可以一眼看到我一辈子的结局,恋爱结婚生子学区房逼熊孩子做作业。。想到就觉得人生绝望、毫无盼头
  • 以前劣迹斑斑,也不知道以后会有在一起五年还可以很喜欢的恋人;当时只觉得每次喜欢一个人一两个月就失去兴趣,我大概要孤独一辈子、或者就跟不喜欢的人搭火过日子了,每每想到也觉得心如死灰

但是真的回头想一下,每次都是,我担心的事情,要么根本没有发生;要么即使发生了,事情还是向着想象不到但却更好的方向发展了。所以结论是,我有个坏习惯,压力大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把未来往不好的方向想。

以前跟主管聊起来,我说:我怕xx工作做不好结果搞砸。

主管说,是啊,我也是,我担心我把yy工作搞砸然后害全组人被公司辞退。

我:……啊???

这也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这主管真是特靠谱的一个人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专业能力也没得说,我怎么也无法想象他会搞砸被炒鱿鱼,更别提害所有下属都被炒鱿鱼,这担心得也太。。。夸张了。。从外人的角度看,你永远看不出一个看起来啥都顺风顺水的人,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挣扎得多努力。所以别人看起来我总是顺风顺水的,其实我根本无时无刻都没有从骨子里放松的时候啊!不管人生处在怎样的阶段里,总会有一两件需要担心的事情。

之前我跟p也聊这事,我说我怎么感觉我总在担心什么事情,怎么你都没有需要担心的事情呢?你有在担心什么吗?

p说:当然有啊,但是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程度都很低,基本上不会太去考虑。

我:好羡慕。。

所以我前两周看到一句话特别喜欢,说:人生首先是自己一个人的游乐场。

今天看的电影也提醒自己,自己的人生跟游戏里的世界等级一样,如果这样还不够,到底怎样才够?这么急着向前赶,究竟是要赶到哪里去?又不是AR60LV90就世界和平了,那些没日没夜打到顶的人,到头来抱怨的都是同一件事,真到顶了那才会无事可做到空虚啊。所以,游戏也好人生也好,到达目的地永远都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这大概是冥想的基础:我既不可能存在于过去、也不可能存在于未来,所以不如现在就活在梦里,carpe diem。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