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的联结 | Connections,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相伴走一程

前两周跟同事1:1闲聊,提到说友谊的开头总是有一点共同点。也许一起打球,也许一起打游戏,也许一起画画,也许同信一种宗教,也许一起工作,也许在网上看到有趣的人儿忍不住伸出触角……总之开头是这样开头的。

先不说现实世界里的友谊其实人生分道扬镳了都不太好维系,纯网路的友谊就跟网恋一样,哪怕是一起工作了三年的同事,没有见过面,不是说友谊不靠谱,但也不会刻意去维系,所以要么工作要么兴趣,共同点不在,风吹也就散了。

我昨天在想,但是,与其为分别而难过,不如就为能相伴走一程的这段短暂的时光开心好了。

因为哪怕是能够相伴走一生的伴侣,也只是相伴走一程而已啊。相遇就已经人生过去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了,走的时候又不是共赴黄泉,总也有先后。就说自己的生命都只是短暂的,所以,把跟朋友的每一次见面都当成一次生命的礼物,好像在大海里前行的鱼群,同样方向时相伴而行,不同方向时身边都会有不同的伙伴,各自有各自独特的可爱。

然后就突然有点能理解talor swift那种,恋爱都还没开始就看到结尾,但是也义无反顾地跳进去,愿意冒着心碎的险去尽情感受人生的那种勇气。以前总觉得没有结局的关系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但是现在慢慢觉得,不是只有恒久远的关系才有价值,每一个萍水相逢、为我带来过微笑的人都是可爱的过客,都值得我感激那共同分享的一刻。

就像歌剧魅影里《think of me》那首歌开头写的一样,浪花退潮后留下的都是贝壳与珍珠,然后兜里装满快乐的回忆,继续抬头挺胸往前走,期待生命中下一个惊喜的邂逅:

Think of me, think of me fondly
When we’ve said goodbye
Remember me, once in a while
Please promise me you’ll try
When you find that once again you long
To take your heart back and be free
If you ever find a moment
Spare a thought for me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How to Leap Out of Rat Race

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很目标导向、认真执行的人,下午又在考虑结果跟过程的问题。

哈佛幸福课里面讲完美主义的那一课说,完美主义者跟追求卓越的人一样,都自我要求很高,但是区别在于追求卓越的人享受过程,而不会安慰自己说『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就享福了』,因为永远有下一个目标,享福只有达到目标后的几天,而大部分时间都在痛苦。

——所以我在想,既然99%的时间都在路上,到底要怎么享受这个过程?

想下来具体结论就是,要养成习惯,每天做哪怕一件取悦自己的小事。

与其说是为了取悦的事情这件事本身,不如说是为了养成考虑『我到底想要什么』的习惯,这样每一个决定就是一个有意识的决定,而不是自动驾驶。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养成这样的习惯,就能逐渐意识到——其实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去做,想干嘛都可以干嘛去。我是自由的。

就像之前《i feel guilty when i say no》这本书里也提到的,会对犯错在意,会对别人的看法在意,是因为一个人觉得一件事情是有绝对对错的。而既然自己不确定,那就得看看别人怎么说啊。然而每个人都只是有自己各自的『want』,有各自的出发点、利益跟立场而已,所以当清楚大家都是『欲望驱使』的时候,就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也自然就放松了。

所以我下午列了一堆『什么小事可以取悦到自己』:D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全盘接受自己,那还努力个头啊

好久没写日记啦!

其实是因为这段时间过得蛮充实的,前两周画画找到几个小伙伴一起抱团,没事脑子就去想某个具体画画的练习了。苏格拉底说了,只有娶到糟糕妻子的男人才会变成哲学家,所以开心的时候不会整天考虑有的没的,也不会有智慧的果实,诶嘿。

早上看到一个视频,基本就是在说标题的『我什么时候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什么时候该接受自己呢?都说要善待自己,全盘接受一切,那我都接受了我还改个屁,不是永远维持现状了?那有什么好的,我干嘛非要接受自己,让自己没有动力?』

正好前两周有跟朋友聊到这个事情。k医生是这么解释的:

『谁说接受就不能改变?接受才是改变的第一步。你想,假设有个人酗酒成瘾,无非两种情况:要么他承认自己喝酒太多是个问题,要么他死不接受自己有酗酒的问题,到底哪一种情况比较容易出现改变跟转机?』

所谓的接受,是指对于现状的全盘承认理解

  • 承认意味着接受现实,无论现实有多糟糕多残酷,接受不代表就喜欢
  • 理解意味着对自己怀有善意的同感,理解何种情况通常会导致现状的发生,而不会掉进反复责备自己的漩涡

说到底就是因为,不接受现状就永远没法开始改变,因为没问题嘛。而不善待自己,则意味着愧疚感与罪恶感会让改变举步维艰,进一步退三步;比如以罪恶感为动力的减肥,大概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k医生形容得很有意思,说:『You need to accept that there’re bugs before you can start fixing them. But the debugging program can be messed up if you are not self compassionate.』

做任何一件事的动力,可以是对美好的憧憬,也可以是对后果的畏惧。

想要变得更好也是一样的啊。接受与理解自己,只是意味着改变的动力由『恐惧、愧疚与罪恶感』变成了『鼓励、温暖与好奇』。

而且,重点在于,就算尝试失败也可以接受,因为如果失败,那就直接接受『失败的情况成为新的现实』,去理解『在xx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尝试失败』,然后看看下一步要怎么走就好了。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百分之二十的坏人

因为最近值班,鸭梨山大,所以不自觉地会去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掉进梳理逻辑的舒适圈,大脑在试图以拖延来逃避疼痛。

很meta的问题,就是我到底为啥对自己要求这么高啊!总是在思考质量的定义,想要知道什么是纯粹的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样应对,然后用所得结论的标准要求自己,一点与我逻辑结论相违背的想法都不能有。如果有的话,得仔细考虑为什么,把它想通,因为,潜意识也是可以安装软件的,而我只想要把经我允许的逻辑结论放进去。

很多改变,都是我先做了决定,然后一点点营造各种让它发生的环境,这样被很多年打磨出来的。

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己是百分之八十的好人、百分之二十的坏人呢?就做一个偶尔邪恶的人啦!反正以我钢板般的自我要求,我再邪恶也邪不到哪里去。就百分之八十做得好,允许百分之二十做出垃圾来好不好嘛!完美主义真是万恶之源。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状态管理

记得以前在哪本书上看到说,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其实基本上都是身体状态问题,这时候先把身体的状况调整过来,大脑也就可以正常工作了。作者举例说,调解身体状态的方法可以有:

  • 做几个俯卧撑
  • 做几个蛙跳
  • 出去跑个步
  • 睡一觉

总之让身体状态清零,或者肾上腺素飙升,把大脑放在合适的状态下才能正常发功。就像以前写的『大脑遥控器』,其实人是能控制自己的大脑的,用身体。比如做笑的动作,心情的确会变好;插着腰站一会,也觉得自己真的牛气起来了。

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经常会什么都静不下心去看;今天因为眼睛发干的缘故,知道是身体觉得累了,去睡了半个小时,起来果然大脑神清气爽,什么问题解决起来都顺滑了。以前天气合适的时候有时候会上午或者下午中间出去跑个步,回来洗完澡也是,大脑特别安静,做什么都能一下子沉静下来。

世间一切都是物理状况,得记得用身体来调解大脑啊!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梦想照进现实

刚看完皮克斯最近出的动画电影,soul,还处在电影后的氛围里,满心就只剩下一句话——

到底什么才是梦想?其实我已经活在梦里了呀!

前两周给朋友回邮件,说最近压力好大,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全都堆在一起,要把我压死了。现在想想,就算是现在压力最大的时候,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其实按照五年十年前我的标准来看,生活真的已经是梦想成真了。

  • 大学的时候可不知道以后会有可以喜欢、可以享受的工作;大学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以后会做什么工作,想到就担心会没工作可以干,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茫然,我有什么喜欢做又被需要的技能吗?好像并没有啊
  • 刚工作的时候,也不知道以后干程序员还可以舒舒服服不加班,下班还有自己喜欢的爱好可以玩,还会有喜欢的游戏可以打;当时只觉得我可以一眼看到我一辈子的结局,恋爱结婚生子学区房逼熊孩子做作业。。想到就觉得人生绝望、毫无盼头
  • 以前劣迹斑斑,也不知道以后会有在一起五年还可以很喜欢的恋人;当时只觉得每次喜欢一个人一两个月就失去兴趣,我大概要孤独一辈子、或者就跟不喜欢的人搭火过日子了,每每想到也觉得心如死灰

但是真的回头想一下,每次都是,我担心的事情,要么根本没有发生;要么即使发生了,事情还是向着想象不到但却更好的方向发展了。所以结论是,我有个坏习惯,压力大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把未来往不好的方向想。

以前跟主管聊起来,我说:我怕xx工作做不好结果搞砸。

主管说,是啊,我也是,我担心我把yy工作搞砸然后害全组人被公司辞退。

我:……啊???

这也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这主管真是特靠谱的一个人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专业能力也没得说,我怎么也无法想象他会搞砸被炒鱿鱼,更别提害所有下属都被炒鱿鱼,这担心得也太。。。夸张了。。从外人的角度看,你永远看不出一个看起来啥都顺风顺水的人,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挣扎得多努力。所以别人看起来我总是顺风顺水的,其实我根本无时无刻都没有从骨子里放松的时候啊!不管人生处在怎样的阶段里,总会有一两件需要担心的事情。

之前我跟p也聊这事,我说我怎么感觉我总在担心什么事情,怎么你都没有需要担心的事情呢?你有在担心什么吗?

p说:当然有啊,但是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程度都很低,基本上不会太去考虑。

我:好羡慕。。

所以我前两周看到一句话特别喜欢,说:人生首先是自己一个人的游乐场。

今天看的电影也提醒自己,自己的人生跟游戏里的世界等级一样,如果这样还不够,到底怎样才够?这么急着向前赶,究竟是要赶到哪里去?又不是AR60LV90就世界和平了,那些没日没夜打到顶的人,到头来抱怨的都是同一件事,真到顶了那才会无事可做到空虚啊。所以,游戏也好人生也好,到达目的地永远都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这大概是冥想的基础:我既不可能存在于过去、也不可能存在于未来,所以不如现在就活在梦里,carpe diem。

Standard
小怪兽 | Kids,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读书笔记 | Books

一个人的自信来自哪里

这段时间一直在断断续续考虑这个问题。起因是跟朋友讨论到小孩教育的事情,朋友说,即使在大城市生活,也决心不要让小孩感受到竞争的压力,成绩什么无所谓,上学的时候交到好朋友还比较重要。

然后我就在想,如果拒不参与竞争的话,那小孩不会在成绩、课后之类方方面面都落后于同龄人吗,会不会容易自卑?小孩的自信该从哪里来呢?

今天跟同事聊天,聊着聊着我自己也大概梳理出了我的想法,简单来说:

一个人的自信来源于对系统的不信任。

爱的条件

因为这段时间的思考,我回头在看之前旅游的时候看过的一本书,school of life的on confidence。书提到说,有的人太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影响,被随便哪个陌生人骂一句也能难过一个月,其实都是因为对外部世界太信任了。

比如,本来觉得自己坏掉的旧手机挺好的,去手机城转一圈就被忽悠买了并不需要的最新版本;比如本来觉得哪本小说挺好的,结果看了著名书评人的负面评论,就开始隐约觉得这本书好像是不咋样啊;比如得知警察调查了哪个朋友,就觉得大概是朋友犯了什么事。

这些人从小长大,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大概也是一样:如果小孩得了奖状回来,父母就扬眉吐气的;如果成绩表现差被喊家长,父母就觉得这小孩没出息,骂一顿还算好了,就怕父母只默默失望着。因为,小孩都能感受得到的啊,父母爱的标杆在哪里,他会意识到,一个人是否被爱,是有条件的。

孩童时候,父母是小孩唯一的情感联结,也是安全感的唯一来源,所以无论父母爱的标杆是什么,小孩都会下意识竭力去满足。

但是,这标杆是什么呢?条件是什么呢?

他小的时候学会了观察父母的态度,长大以后也会继续观察身边人的态度,去揣摩每个人爱他的条件。所以,别人的意见很重要;因为不看别人的意见,他怎么知道这标准在哪里,怎么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赞许?

对被认同的渴望太深,总想要达到某种标准来证明自己,也就成了它的奴隶,失去了自由。

信任的条件

相比因有条件被爱而必须察言观色的孩子,被无条件地爱着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能分得清人与行为的区别。也许小孩成绩是差,但不代表他就是个坏小孩;做错了事,就事论事就好,下次改正,这一页翻过去就得了。即使他方方面面都是个彻彻底底的普通人,他永远都是父母的孩子,都值得被深深地爱着。

这样的孩子,从小不必观察父母的脸色、揣度他们的标杆来维持情感联结;长大也同样不必对他人察言观色,因为他们的安全感自内而生,并不来自于被外界肯定。

系统跟别人,有的时候可能是对的,但大多数时候也可能是错的。系统也许建立在好的出发点上,但是一定有各种问题;而且系统是由人组成的,人总归是人,不是神,该有的情绪毛病动机过错一样不少。陌生人对你破口大骂,也许真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事,但是更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影响、自己安全感与价值观受到威胁;或者他本来想要靠近你,但却被拒绝,从而心生恨意;或者他只是今天出门踩到狗屎,心情不好。

要相信另一个人的看法,你得先能信任这个人两点:信任这个人的动机与出发点是友善的、信任他的价值判断与能力。

而大部分人与观点并不是。

默认从来都该是不信任。

自信的来源

所以,小孩需要的也许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但我们既然已经是成年人,自己可以是自己的父母,自信该来自于哪里呢?

两方面。

一方面是关系上,以前缺失的无条件的爱,总得一点点补回来,所以尽量少与审判性的人在一起花时间。只有自己安全的人,才有能力以一颗宽怀的心去爱别人,而不会有意或无意以条件相要挟。刺激性的关系也是一种毒瘾,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另一方面逻辑上,来自于这样的认知:

  • 无论能力财富地位,人都不是神,其情绪动机千秋各色,自然会有各种观点
  • 所以,对社会、系统与他人的每一个观点,默认是不信任,除非证否
  • 只有自己过滤处理后的信息,才对自己有参考价值

到头来,没有谁可以替我思考,所以,相信自己。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原神之友谊的雪山

这两天对自己比较温柔,原神每天都有玩一会,把每日任务做了,primogem领了,偶尔逛逛风景打打练材。

Dragonspine快出来的时候,我才AR20不到还是多少的,开头序章也没打完,抓了几天才凑够参与的资格。但是进去才发现,怪都比我高5级左右,再加上冰冻效果,根本玩不下去,队伍Lv40打完第二天的任务都已经有点勉强,只把经验书跟festeing desire的refine材料领了,其他就没打了。到了第三天,我以为花打一次就可以,拼死拼活地给砍了,才发现后面要打好多次才能拿到升级诅咒之剑的最后两颗宝石,直接给我看放弃了。

谁料到,第四天我在其他地方做任务,有人加了我的世界带我做coop,大概是七八十级的diluc来打三四十级左右的花,两秒钟就拍烂了。所以十次八次下来居然把festering desire给顶级了。

其他雪山的任务也是,冷得我真受不了,本来已经放弃了,今天打日常的时候,一个Klee跑来,看我雪山冰都没化问我要不要帮我?我说好啊!结果klee爆炸真不是盖的,转钱转后刷刷就搞定了。

我自己强度上不来,有人带着玩真好啊!Dragonspine现在在我的心目中已经变成友谊的雪山了ヽ(゚∀゚)メ(゚∀゚)ノ 而且这地方的音乐真好听,特适合在冰天雪地冻死的时候欣赏。

现在唯一就是没有一个靠谱的DPS,暂时用的是1命的Bennett,运气差的小哥绝配被诅咒的宝剑,跟Fishl一起overloaded效果还行是还行啦,但是没特别出彩。这两天甘雨出,据说强度是高了,但是我。。不会用弓箭瞄准啊!而且试用的时候老是被打断,也老被打到,感觉有点脆。我大概只能用diluc那种不管不顾一刀切的方式。但是diluc又没有banner。。啊啊,下面哪个banner出一个不用动脑的DPS吧!

Standard
用心爱自己 | Love Thyself

原神之二

现在每天登陆原神5分钟,领取每日primogems,到处走走飞飞;偶尔晚上想放松了就解锁玩个15分钟,就觉得——跟魔兽真的很像啊!而且不像魔兽要点卡,原神纯花时间又不要钱。

题外话,我跟p聊起来才发现,魔兽按小时收费的点卡居然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是订阅制,按月收费。难道是中国人打起游戏来太不要命了吗 = =,怪不得原神里有resin这种限制性的设定。

要说塞尔达、undertale之类的优秀游戏有什么让我很痛恨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是有结局的故事,你打出结局来就得滚蛋。因为喜欢哪个角色、哪个地方,想留在这个世界,随时想念了回来看看,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打完了就没了,随着时间流逝,曾经深爱过的也就飘散在回忆里了。

但是原神这种随时可以来看看,想做的话每天都还有小任务的,真的很适合我这种不想练级打怪、只想到处散步钓鱼的玩家。

真是另一个世界的港湾。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