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读书笔记 | Books

性别中立

Interestingly, I first came into personal contact with gender nonconforming through Genshin Impact.

Previously, I’ve had my fair share of recruiting emails containing the recruiters’ pronouns right in the subject, and I’ve always thought it funny. First of all, 99 out of 100 times people don’t reply to recruiters. And even if they do, well, you don’t refer to your recipients in the third-person. So why bother?

It’s like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ith every stranger I nod hello to handing me a flyer of user-manual, indicating the list of items they get offended by, so I can avoid doing so unintentionally.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this is the direction future is heading, as people have increasingly little common ground to stand on.

昨天跟p说起这件事,他说:大概是为了保持一种形象吧!他们想要让收信的人知道他们是心态开放的人,想给对方留个好印象。

记得大概一年前elon musk好像有发过一条推特,大意是说无性别称呼很蠢的,然后被很多人骂了。查了一下,找到了:

近几年甚至ao3上,跟trans、性别中立有关的文都越来越多。有的时候打原神,要打的东西都打得差不多了,就去协作区找人玩。已经零零星星遇到好几个,会跟我说『我是they/them』的。昨天晚上也是,遇到一个挺可爱的玩家,玩了一会角色扮演,又聊了好一会,然后对方说:忘了问你,你怎么称呼呢?

我说我是女生。对方说:我性别中立呀。

我突然就很好奇,问说你朋友真的就拿they/them称呼你?你亲戚爸妈一类的呢?

对方答:朋友当然会支持啦!但是爸妈,哎,我还没跟爸妈出柜。

我:我靠,这居然是需要出柜的事情。。

感觉这是一件很『年轻』的事情,因为几次遇到,虽然不知道对方多大,但是感觉都是二十岁上下不超过三十的人。然后晚上我就又很有我风格地,去下了一堆相关的书,今天一本本翻过去,看到其中一本书提到说:

In 2017 UCLA researchers analyzed responses to the California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from kids ages twelve to seventeen and found that 27 percent out of about 796,000 youth are gender nonconforming. More people than ever before–children, youth, and adults–are coming out and openly living their lives as transgender men or women. 2017年加州一个调查显示,大概80万青少年中,27%都自定义为性别中立。

这都2021年了,四五年过去,现在这比例起码得三分之一了吧!

书们看下来大概是这么个道理:为什么一定要给人定义性别呢?先不谈有的人身为男生却觉得自己该是女生、身为女儿身却觉得自己应该是男生,然后通过性别手术转换了所谓『生理性别』的;就说有的人,出生看生殖器就没法判断确切性别,甚至查染色体都没有定论。所以非要追着给谁定义一个性别的,这已经不是科学的范畴了,根本就是精确追踪式打击歧视——性别不是纯生理概念,而是社会概念。所以既然是社会概念,谁觉得自己该是男是女还是中立,那都是他们的自由。

有一点我是同意的,就是无论是性别、种族、年龄还是地域,无论你属于哪一个群体,别人对你都就有相对应的刻板印象。所以有本书说,『There is absolutely no biological basis for why boys should paint their nails or be sensitive and girls should not play football or be taken seriously for their ideas. This is not about science, it’s about power.』但就像我之前写的,刻板印象自然状况下是有道理的,因为大脑只是在走捷径。只是换到人身上,被刻板印象的人就会受伤。而且『What we achieve, how we think, and how we act,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expectations of those around us.』如果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我也会不自觉地去符合这种期待;如果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个坏孩子,我也不会努力去做一个好孩子。所以这也是面相有的时候有点道理的原因,倒不是脸真的能决定性格,而是脸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期待,而你在无数与人相处的分秒中,不自觉地去满足了这种期待,也真的成为了这样的人。

所以,这整个性别中立潮,与其说是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重新定义自己的性别,不如说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被单一性别的刻板印象定义。因为,只要我自己认定是性别中立,就更有捷径去取双方的长处,去双方的短处。女生数学不好?没关系,我自己认定是性别中立,我数学可以好。男生一定要挣钱养家?没关系,我性别中立,所以我可以相妻教子。

同理,看书里提到有反对意见说『要是我们允许所有人随便定义自己的话,那可扯了去了,谁都可以是只茶壶,是个帽子,那不全乱套了』。我倒不担心社会会走到这一步,因为让人们走上街头为之斗争的动力,并不是他们太想要成为什么,而只是人们太想摆脱已有标签带来的包袱而已。

但是同样的,如果说性别不是纯生理的,那什么定义又是纯生理的呢?

如过我可以认定自己性别中立,我为什么不能认定自己种族中立?我也不想有白人、黑人、黄种人的种族包袱,虽然我看起来像是黑人,但是我祖上dna里一定有一点白人亚洲人的血统,这怎么能是100%的,所以你们提到我的时候请别说我是白人、黑人、亚洲人,请称呼我地球人。

我还不想要年龄带来的刻板印象,所以凭什么我五十岁了就得自我认定五十岁?让我找工作恋爱交友都频频受挫。我明明感觉还像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我的大脑跟心态都还很年轻。提到我的年龄的时候请称我年轻人,请说我只有二十岁。

基本可以说混血相对于种族,差不多就是性别中立相对于性别。所有无法被『快捷印象』分类的人,都会有被社会的大多数边缘化的感觉。而这些人的数量随着社会的融合松动越来越多,他们对权益的呼声也必定就越来越高。对于这些词的定义,也就会越来越模糊,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家也都会自我定义得越来越中立。

我凭什么不能摆脱一切标签对我塑造出的偏见?在我的心目中,我明明就是一个年轻、无性别的中立地球人。所以别人提及我时,也必须这么承认,不然就是不尊重我。

哎。

总的来说,这是件好事,因为拿掉标签,对一个未知未定义未分类的人,偏见的确会少。我认识一个新朋友,如果可以的话,也真不想知道对方的国籍、年龄、性别,因为知道以后,我想到这个人多少会有刻板印象。比如如果是男生,那就不能跟对方关系太近;如果是小孩子,那不用拿他太当真;如果是美国人,大概会有点傲慢。。。等等。在生命安全没有受威胁的情况下,我并不想要这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理想状况,在生活的任何情况下,无论是找工作、恋爱还是什么,我也希望对一个人的考量可以完全不顾这个人的外部条件。就像简爱对罗切斯特先生说的,虽然我不美、贫穷,但是我与你是平等的,就好像我俩的灵魂走过一切,现在站在上帝面前一样,完全平等。

但是我也在想,真的现实吗?未来的方向似乎是屏蔽一切定义与标签,甚至屏蔽对于quality的定义,拒绝对『好』与『坏』的定义。所以如果在约会而非招聘档案里写『只接受亚洲人』,到底是不是种族歧视呢?难道喜欢一个人必须只能靠灵魂的品质,对灵魂美长得丑的人喜欢不起来,就是肤浅吗?

而且就是有点心累。

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大脑没法走捷径了,必然会累啊。

Standar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