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诧异 | Cultural Diffs

性压抑

上周跟一个法国同事、一个俄罗斯同事闲聊。

一个同事说,在日本,儿子想去漫画店买漫画,结果一进去基本海报都是少儿不宜起步,简直不知道要怎么带儿子买东西。另一个同事说,是啊,看海贼王,虽然没什么真正过线的内容,但是很多事情都影射夸张的性,很多事情明明没什么关系都能给扯上去。

我说,大概是亚洲,尤其日本,普遍压抑性比较强,然后解放起来就直接一飞冲天,直达变态;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从小长大一直被告知不能吃蛋糕,当他终于长大可以爱吃啥吃啥了,他就会狂吃蛋糕,哪怕吃到吐,只要他还生活在一个『不可以有想吃蛋糕这种邪恶的欲望哦』的社会里,他就会继续痴迷蛋糕。所以为啥很多性侵事件都是神父,被宗教给禁得日渐变态了啊。

本来这事随口一提也就过去了,倒是今天又说到相关的事情,想想挺有意思的:我这段时间因为画画重新开始用qq,心情一好又加了几个acg圈的同人群,今天正好提到ao3的事情,我说,发文找文这么艰难,为啥大家文哪怕发在主图圈的pixiv上,都不发在ao3上啊?

回答让我震惊了一下:因为ao3标签不分攻受,找起来容易天雷。

啊啊啊啊啊啊???对啊!我从来没考虑过,这还真是,亚洲各种文啊漫啊的,互攻的基本没有,现在我还能想得起来的就只有中文里桔子树的《麒麟》这一本,日文韩文的更是根本没见过。

很多时候,在亚洲,性与其说是两个人在一起开心的事情,不如说是一种权力的具象衍生。因而谁左谁右就很重要,因为必须其中一个『赢』,另一个『输』。所以亚系里,bl也好bg也好,越能体现这种权力压抑冲突的故事就越有人看,越能对比体现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全身心的控制就越吃香;而欧美系大多在『你到底喜不喜欢我』这点上冲突一下就没了。

所以延伸到普通交往关系里,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亚系相对更容易产生『因为熟悉所以不再喜欢』的情绪。因为,在这样的交往系统里,真正熟悉以后就没有什么再能对比突出『艰难险阻然后成功征服的快感』了。而对于需要『通过征服来获得满足感』的人来说,伴侣基本就是通过对比提供权力感的道具,所以是谁也不重要,有条件更好的选项当然也可以随时更换。

有时候看到知乎回答评论里第一高赞的,类似于『我没换房换车换老婆是因为没那么多钱』的答案,还是让人有点抑郁。虽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慢慢上来,年轻人里,可爱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就是了。哎,慢慢来吧!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画画相关 | To Draw

绘圈

之前我查画画的资料都是直接查英文,前两周因为查了很多中文的绘画经验,这才发现。。中文绘圈好大啊!

一开始接触到的一部分是在知乎上问『我这个水平画得怎样』的,很多其实水平并不咋地。但是后面加了一个练习画画的qq群,三四百个人每个月要交作业的那种;而在一群努力的人里,真正画得好的人的比例就刷地上来了。然后每天看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怎么画画、怎么练习、哪里好,哪里不对可以改进。。就觉得好喜欢他们啊!认真努力的人最可爱了 ´∀`

很久不用qq,发现现在群里都自带人口统计功能。看下来,几千人的画画群里,男女对半分,90后跟00后对半分,80以及以前的基本只有百分之一二三。有热情的小盆友们真好啊~ 虽然如果他们以后如果要靠这个吃职业饭的话,可能会因为技术水涨船高,竞争会超激烈;但是对于整体环境来说,平均水平上来,漫画圈也会越来越生机勃勃,过个十年二十年的,中国动画也该可以上来了吧!

2020.11.14 更新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伤心的电影

昨天才抱怨说『一小时画同一张枯燥的作业画不下去,耐心大概也是能力的一部分』,今天就遭报应了:今天的作业是。。找一个语言听不懂的电影,从头看到尾,练专注跟耐心。

晚上下了一个法国老电影,Jean de Florette,跟p一起看。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基本上除了特别简单的词都听不懂,所以符合作业要求。虽然听不懂,也大部分时间就盯着人脸看光影,但是剧情p几句大概介绍了下,还是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看下来好伤心啊。。。很久不看中国美国以外的电影,都忘记了,欧洲人不喜欢搞欢乐大结局这一套,而电影是还可以悲剧结尾的。记得以前看讲北欧的书,说丹麦大部分小说电影之类都不是 happy ending,啊。。。。。。

是不是故事悲剧一点,才更能体会到生活平淡的快乐有多可贵?不然整天看的都是王子公主幸福地在一起、英雄成功拯救世界、instagram帅哥美女什么的,还以为这些才是现实世界的基准。所以丹麦说是平静快乐的国家啊,对现实的认知超现实。

伤心这点事

后来晚上我在想,『伤心』大概是对于坏的境况从难以接受到开始接受,而大脑处理这种转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

怪不得,以前看的哪本讲育儿的书,有提到说,孩子几岁小的时候总是希望世界上一切都顺遂己愿,连天为什么非要是蓝的都能气得大哭大闹,更别提说不给买玩具之类的要求。如果这时候大人尽力满足他,他就无法自己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世界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当自己的欲望碰撞到现实的边界,孩子得学会『伤心』这种情绪,才表示他能够接受坏的现实,他才能够继续往前走。

所以这种情绪对我有点陌生,想想,我很少有需要伤心的事情。如果坏的事情发生,要么总有可以做点什么的行动,直接去做就好;要么本来事情无可控制也在预料之中,并不会有『从不接受到接受』的心理落差,也没什么好伤心的,move on 就得了。

但是看电影里的人发生了什么,我总不能冲进屏幕里去做点什么,只能无力地被动接受。。。啊。。。。。。。明明就是个故事啊,还是电影看的太少了吧。。

Standard
生活感想 | Life

着迷的热情

大概四十天前,我自己画了一张表,每个格子里填了日期,打算每天画完画涂一个格子,以此代表我每天画画的练习,具体到一个我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步。

因为在这之前,我画画虽然喜欢也是喜欢,但其实一直都是七零八落的,一个星期画个两三天就挺好。记得以前看一本讲钢琴的书,已经是顶尖国际大师的钢琴家也还说『如果一天不练琴,就明显感觉自己手生』。我想想的确是,一两天不练,其实已经忘记休憩之前练到哪里了。

而且,把表格辛苦画出来,也等于做了一个长期的决定,不必再每天重新做费神费心的短期决定,考虑『今天到底要不要画画呢?』

一个多月下来,我的心态有了很有意思的变化。

在这之前,我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不受控制地飘来飘去的都是工作有关的事情,这个技术问题怎么解决、那个得记得跟谁说一声,等等。大概,大脑基本不可能纯放空,总会想点什么;而有什么问题没解决,思维很容易就开始自行向其靠拢。

最近一个多星期,我后知后觉地发现,试图睡觉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变成画画相关了:今天画的什么、哪里好哪里不好、下面练习的重点该是哪里、用什么资源来练、我想要画但是力不从心的场景有哪些、这些要具体练什么才能画得出来、做什么事情会不会挤掉我本来可以画画的时间。。。甚至工作间隙站起来走走,也会下意识地开始脑飘。

突然间我发现——这不就是我一直渴望却慕而不得的,『对喜欢的事情能够喜欢到着迷』的状态吗?

我一直都以为,上天最大的不公不是谁比谁天赋高,而是谁比谁胸怀更多热情。

天赋这种东西,也许是可以造成大师与天才的区别,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无所作为的借口而已;但是热情,如果我生下来就没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也就很难付出必须的努力,热爱这种东西要怎么学呢?肯定学不来呀!

但是这一个多月来,就自己画画状态的改变,让我慢慢开始觉得,与其说热情是上天转念赐予我的,不如说是做一件事情,因为持续够久够稳定,心自己长出来的。

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是当下,沉浸着、着迷着,很平静,也很快乐!

Standard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读书笔记 | Books

日韩女生

前两天我突然意识到,我有两个 kindle 啊!明明其中一个可以拿来买中国区的书,又便宜,看起来又快,不要太爽。这两天就哐哐下了一吨中文书的样本。

两本,前段时间看的一本《82年生的金智英》,和今天看的《不让生育的社会》,前者是韩国人写的小说,后者是日本人写的研究调查。

看下来心真是越来越沉重。

我以前只是大致了解情况,但也都没有意识到,在女性平权的道路上,中国已经算很不错了。至少,女生上厕所不用担心来自同事的韩式针孔摄像头;怀孕即失业的惨状虽然有,但程度跟日本比那叫一个小儿科。

幸好我出生在中国,至少我的灵魂里没有如此镌入骨髓的锁链,唉。

Standard
读书笔记 | Books

简爱

这段时间在重听小时候看过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简爱。小时候看的当然是中文,尤其是简爱,真是看了好多遍啊!现在同样的内容,在英文里听起来,又别有一番味道。

当然,我口味也是变了很多。小时候看罗切斯特先生骗简爱说他要结婚了那一段,只觉得情节曲折,现在看就觉得这人实在是太操纵人了。从客人来晚会那一段就开始,拼命作,想要让简爱嫉妒,写在小说里还得算是美好的恋爱情节;换现实里谁这样作简直要吓死人啊,别说要跟他结婚,跟他做朋友都抖三抖。

以前跟花菜聊过这个,我说大家最好有话直说,怎么有话不好好说误解来误解去还能被当成一种浪漫了呢?

他说,文学里跟现实世界总是不一样的嘛。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杂谈 | Misc

逃离市中心

这段时间因为新冠病毒,市中心的房租一下子降了好多:

大家搬家的原因也各有千秋:

  • 失业了或者薪水受打击,没法继续住市中心了
  • 可以远程工作了,不用住市中心了
  • 商店餐厅很多要么没开,要么营业时间短到感人,所以住也没什么好处
  • 离人群跟病毒远一点

所以我俩跟房主理论了下,把房租从之前的每个月 $2080 降到了 $2000 整。

在北美,租房其实大多数都是光溜溜的房子,不带家具的。有的时候房主会给出『提供家具的话,每个月多一两百』这样的条件,但是没家具的还是大多数。然而这两天看 craiglist,最近爆出的大部分租房房源都是自带家具的,大概是因为住在提供家具的地方,搬家好搬,所以租金一跌租客就收拾家当跑了。

而新冠病毒看起来也没个头,所以,市中心的租金还会继续跌;到后面慢慢出的房源就是不带家具的了。过两个月再看看!

Standard
杂谈 | Misc

RRSP+TFSA满额之后

今天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研究 RRSP 和 TFSA 满了以后钱放在哪里比较好。之前 EQ interest 起码还有可怜的 2% 的时候我把剩下为数不多的钱放在了那里,但是前两周它又降了~降了~~降了~~~

所以,还是好好研究一下长远之策才行。一天查下来:

  1. 在储蓄账户里存钱所得的利息,100% 都要交税
  2. 但是,在投资账号里投资所得盈利,只有 50% 需要加到总收入上算税

再加上纯储蓄账户里收益本来也没多少,现在干脆直接放在投资账户里买指数基金算了。但是,不在RRSP和TFSA里,还要算税,一天看下来真是头都要炸了。最简单的,投资收入收税只有两个原因:

  1. 持有基金所得分红
  2. 卖出基金所得,比之前买入平均价格(ACB)的盈利

这个ACB详细叫adjusted cost base,是用来计算卖出时盈利的,得自己算,每次买入都会影响平均值。其实一直在一个平台上买卖的话,也不用自己算,平台一般都会有这种数据。但是有的时候你把所持份额从一个平台转到另一个平台,新平台计算的平均价就不准了。更准确一点还是得用 https://www.adjustedcostbase.ca 自己记录。

所以在RRSP+TFSA里常用的DRIP(分红自动再投资)就不太能用,不然的话每次一分红就会影响平均数值,如果某个基金不始终在同一平台交易,来年报税得算死啊。

这样一来就有人说可以买Horizon家的几个SWAP ETF,它分红都干脆不分,直接换成盈利提高基金价格。

看管理费用的话,比如,同样是 S&P 500,Horizon的HXS费用有 0.3% 之多,而 Vanguard的VFV才 0.08%。但算下来,VFV有的,被HXS省掉的那 1.21% 的分红,按照 (0.3 – 0.08 )/ 1.21 * 2,只要收入高过边际税收 36%,买HXS就已经划算了,还省了再投资的事。但是,以后也可能会有税务问题,因为不知道政府会不会禁止这种迂回行为,禁止了之前有的又怎么处理。在交税账户里,etf也不能随便卖了换其他的,因为那也算作盈利啊。

所以以后省得还要卖出转回来,还是老老实实买普通款的吧。虽然会有15%的foreign income tax,但是放在缴税账号里说是『recoverable』,因为Foreign tax credit会把在比如美国交的税给补回来。分红也还好只是一个季度一次,也没有太多事。

之前RRSP+TFSA用的都是 Questrade,所以今天也直接申请了一个 margin 的账户。margin 意思是可以透支一点点购买力,其实我也完全用不到,但是也没有更普通类型了账户了。起码这种非优惠税收的账户,没有数额限制,不用小心巴巴地算着是不是超额,有钱就转就行了。

税务一通查下来感觉像是看了一整天的技术文档,人都要枯萎了。= =

每次几个月不打理,就忘了什么税怎么回事,特此记一笔。

Standard
社会黑暗与光明 | Darkness and Light

所谓内卷

昨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知乎问题,问『内卷』啥意思,怎么解释的

基本上就是说,当蛋糕尺寸不变的时候,每个人都更优秀,最后拿到手的那一块并没有变大,但是现在每个人都得超A才能吃到蛋糕了。比如经典的例子,在电影院,有人站起来了,看得更清楚了,搞得所有人都得站起来看电影,更累还没屁用。

前两周正好跟一个国内朋友提到养小孩的压力,说现在小孩压力太大了,各种补习,只为了拿一个正常名额,不拼这些就成了平均线下了。但是入学名额跟好班名额并没有变多,所以水涨船高,最后大多数人出钱出力也并没有占到什么好处,最优秀的还是最有资源的那群人。所以朋友说,就算不想给小孩压力,也很难。

很有意思的是,我想想还真是,国内各行各业『内卷』感就特别重,但是在加拿大好像就没有这么极端,为什么?是人少一点点?还是我没看到竞争激烈的地方?

今天早上正好看到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其中讲『嫉妒』的章节,提到这一段也挺有意思的,说:

本来,乞丐也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只会嫉妒生意比他更红火的乞丐。但是,当阶级固化开始松动,人们可以嫉妒的人也就一下子多了起来。从前,人们只会嫉妒他们的邻居,因为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其他人过得怎么样。现在信息日益发达,人们突然得知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活得有多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活得跟他们一样好。在绝望之中,他们对比他们过得更好的人憎恶有加,但其实那些人跟他们同样迷惘,同样不幸。In despair he rages against his fellow man, who is equally lost and equally unhappy.

所以以前没有这种『竞争不过的无望感』,其实是因为看不到还可以走竞争这条路;现在绝望了,也只是因为看得到路,也就看得清所谓的路其实就是个独木桥,看得清希望有多渺茫了。所以,其实希望渺茫这一点,从来就没有变过,只是以前大家对绝望没有这么清晰的认知而已啊!

失业

而且不得不提到我一直在说的,失业率一定会越来越高的问题。

本来说是以蛋糕尺寸不变为前提,但是事实上,可就业岗位是会越来越少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确,很多行业,包括艺术,其实都可以被程序替代了。以前一个人可以干一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可以替代成百上千个手工业者;而那些被替代的人,很多就只能送外卖开滴滴了;中国是,美国也是。

这样的趋势下,竞争怎么能不激烈呢?

出口

说到底,真的能从社会层面上解决问题的,还是全民基本收入。

但是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每一个普通人该怎么办才好?

我也不知道。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