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蒜皮, 用心爱自己

存在这个奇迹

今早写日记,抬头写下日期才发现是高中喜欢的人的生日。

现在回头看,与其说我是喜欢这个人本身,不如说我那时是因为缺乏无条件的爱,而下意识给自己创造出了这么一个形象:虽然父母永远不能对我满意,但如果我能让某个强大、全能全知,但不喜欢我的存在认同我、喜欢我,那么我的存在就终于有价值了吧!

昨天跟朋友聊天,朋友也说:好像自己永远有一层背景音似的愧疚感,总做得不够好,总不能不让别人失望,所以总是疲于奔命,拼命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是值得存在的。

因为人底层有强大的『被看见并接受』的需求。大部分父母出于自身焦虑又很难做得到,长时间求而不得,整个人下半辈子都在向外部世界追求一种替代品。

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晰:

我当时需要的是,父母或者其他authority figure,不是期待我长成某一个特定的样子,而是就温柔地看着我,长成自由的样子。我现在需要的是,自己放下对自己的各种期待与改进目标,去长成自由的样子。

I don’t need to be improved. I just need to be seen. And be accepted as is.

就好像种下一颗种子,可以给它提供阳光雨露,但是就没办法把苹果树掰成梨子树或者小盆栽。种子会长出什么,只有它自己长着长着,自己才会慢慢发现。

与其说『这样能更不拧巴地达到同样的目标与成就』,不如说:也许不去扭这个盆栽,种子也就不会想要往这个方向去长了。但是也相信,它是一颗好的种子,people are good inside,相信不去拧巴,它想要成长的方向也是阳光美好、别有一番趣味的。

至于这个方向跟原来是不是同一个?那就已经不重要了。

种子种下去就已经不是你的了,生命中千帆过客也各有自己的轨迹。

你能决定的就只有,要不要存在于它的生命中,是否去见证它的成长与旅程。

Standard
一地鸡毛蒜皮

豆瓣,WTF

刚才在豆瓣上标电影,看到偶尔有人发私信给我,想在豆瓣修改一下个人简介,然后看到这个:

之前只是添加书之前开始审核,然后是特殊时期不能添加评论,现在什么情况啊= = 每次都丢给技术原因背锅,程序员不干。。。

Standard
一地鸡毛蒜皮

逃离市中心

这段时间因为新冠病毒,市中心的房租一下子降了好多:

大家搬家的原因也各有千秋:

  • 失业了或者薪水受打击,没法继续住市中心了
  • 可以远程工作了,不用住市中心了
  • 商店餐厅很多要么没开,要么营业时间短到感人,所以住也没什么好处
  • 离人群跟病毒远一点

所以我俩跟房主理论了下,把房租从之前的每个月 $2080 降到了 $2000 整。

在北美,租房其实大多数都是光溜溜的房子,不带家具的。有的时候房主会给出『提供家具的话,每个月多一两百』这样的条件,但是没家具的还是大多数。然而这两天看 craiglist,最近爆出的大部分租房房源都是自带家具的,大概是因为住在提供家具的地方,搬家好搬,所以租金一跌租客就收拾家当跑了。

而新冠病毒看起来也没个头,所以,市中心的租金还会继续跌;到后面慢慢出的房源就是不带家具的了。过两个月再看看!

Standard
一地鸡毛蒜皮

RRSP+TFSA满额之后

今天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研究 RRSP 和 TFSA 满了以后钱放在哪里比较好。之前 EQ interest 起码还有可怜的 2% 的时候我把剩下为数不多的钱放在了那里,但是前两周它又降了~降了~~降了~~~

所以,还是好好研究一下长远之策才行。一天查下来:

  1. 在储蓄账户里存钱所得的利息,100% 都要交税
  2. 但是,在投资账号里投资所得盈利,只有 50% 需要加到总收入上算税

再加上纯储蓄账户里收益本来也没多少,现在干脆直接放在投资账户里买指数基金算了。但是,不在RRSP和TFSA里,还要算税,一天看下来真是头都要炸了。最简单的,投资收入收税只有两个原因:

  1. 持有基金所得分红
  2. 卖出基金所得,比之前买入平均价格(ACB)的盈利

这个ACB详细叫adjusted cost base,是用来计算卖出时盈利的,得自己算,每次买入都会影响平均值。其实一直在一个平台上买卖的话,也不用自己算,平台一般都会有这种数据。但是有的时候你把所持份额从一个平台转到另一个平台,新平台计算的平均价就不准了。更准确一点还是得用 https://www.adjustedcostbase.ca 自己记录。

所以在RRSP+TFSA里常用的DRIP(分红自动再投资)就不太能用,不然的话每次一分红就会影响平均数值,如果某个基金不始终在同一平台交易,来年报税得算死啊。

这样一来就有人说可以买Horizon家的几个SWAP ETF,它分红都干脆不分,直接换成盈利提高基金价格。

看管理费用的话,比如,同样是 S&P 500,Horizon的HXS费用有 0.3% 之多,而 Vanguard的VFV才 0.08%。但算下来,VFV有的,被HXS省掉的那 1.21% 的分红,按照 (0.3 – 0.08 )/ 1.21 * 2,只要收入高过边际税收 36%,买HXS就已经划算了,还省了再投资的事。但是,以后也可能会有税务问题,因为不知道政府会不会禁止这种迂回行为,禁止了之前有的又怎么处理。在交税账户里,etf也不能随便卖了换其他的,因为那也算作盈利啊。

所以以后省得还要卖出转回来,还是老老实实买普通款的吧。虽然会有15%的foreign income tax,但是放在缴税账号里说是『recoverable』,因为Foreign tax credit会把在比如美国交的税给补回来。分红也还好只是一个季度一次,也没有太多事。

之前RRSP+TFSA用的都是 Questrade,所以今天也直接申请了一个 margin 的账户。margin 意思是可以透支一点点购买力,其实我也完全用不到,但是也没有更普通类型了账户了。起码这种非优惠税收的账户,没有数额限制,不用小心巴巴地算着是不是超额,有钱就转就行了。

税务一通查下来感觉像是看了一整天的技术文档,人都要枯萎了。= =

每次几个月不打理,就忘了什么税怎么回事,特此记一笔。

Standard
一地鸡毛蒜皮, 恋恋笔记

情敌剧情

这两天待在家里,我妈看电视剧我也跟着看。看到上演典型狗血剧情:男一和男二争女主,讨论谁该让谁该不让。

尼玛最讨厌这种戏码!反正女主是个东西,甲跟乙大战一番承让一番,让给乙就变成乙的了。女主喜欢甲乙还是丙丁,谁管啊。

看着又无语又搞笑,感觉神似在看动物世界:『此时,公海象会进行一场势力领地之争。如果新来挑战的公海象能够打赢领地原有的主人,那么原领主的一群母海象就都是他的了。』

问题是这种剧情看多了,好多人还真都是这么想的。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
一地鸡毛蒜皮

八卦角

突然发现知乎热榜基本上就是个八卦角啊!好多问题都是『你怎么看待xxx』,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上热榜?比如此时此刻,排名前三开头统统『如何评价』,前十有六篇问题是『如何看待』。

有玩笑说知乎体是『xx是什么体验』,这样的问题起码还挺有意思的,人生总共就只有一次,总不能什么都当了,每个人的人生和我的都不一样;读小说也是,写得好的小说,就好像自己跟着主人公一起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了。

但是『如何评价』类的问题,看下来顶多也就知道大多数人是如何看待某个八卦新闻的,就好像别人帮自己把思考给做完了,自己最后过审一下,横批已阅,就成了自己的看法了。而且更别说很多『如何评价』都是『如何评价某某人做了xxx,然后xxx』,看下来除了『大家怎么看』外,什么硬知识也没学到,效果只有随着同类信息的洗刷自身一点点慢慢倾向于所有大众观点,更可以理直气壮。

几个月前觉得蹲便无聊刷知乎热榜还能看看最近发生了什么,但是越来越发现这『最近发生了什么』有一半以上都是『坊间相传什么』啊。

Standard
一地鸡毛蒜皮, 生活感想

计划完美主义

最近因为计划下半年去新西兰的事,搞得有点焦躁。

因为要计划的事情好多啊尼玛啊啊啊!现在租房,里面的各种家具、生活用品,都得卖掉或者卖不掉扔掉,所以离开之前得提前搬出去住宾馆还是AirBnb然后处理这些东西;家里的植物怎么办!我对他们已经有感情了,不想他们死,带到办公室吗?这么几大盆植物我怎么带去?机票要买,但是又不是往返所以更加贵;paul想要从中国顺路去印尼玩一周,所以那里的签证又是要怎么搞?想要在中国的时候和爸妈四个人一起去台湾玩,港台通行证从加拿大又是要怎么申请?在中国得回老家一趟,去看奶奶,所以回来还有几天时间待在家,怎么跟朋友一个个安排?跟英文不好的童鞋出来,我是得把paul丢家里吗?还有到时候在新西兰打算也顺便去澳大利亚转一圈,又是签证!尼玛签证!还有想要省钱又好玩的话,去新西兰要去哪个城市?想要有进项的话,又没有当地工作签证,要远程又半职的工作,哪里去找?什么时候开始找?不住加拿大,税要怎么报?常住信用卡刷还是怎么办?去需要带些什么?……

Continue reading
Standard